轉眼,季節已經過了立秋。很多喜歡進補的人,一踏入立秋就迫不及待地計劃補身大行動。我要告訴大家的是,進補也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秋季進補分階段,貼秋膘可不能太匆忙,得先調理好脾胃!什麼東西既可以初秋平補又可調理脾胃呢,答案就是芡實。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立秋後的四大名補之一:芡實。
初秋要遵循的是什麼?
養好脾胃,适宜平補。也就是平和的地來進補。盡管從節氣上來說,現在已經是初秋,但天氣依然很熱,“秋老虎”依然存在,因此仍舊要注意防暑。
但是,大自然還是有了變化,出現了中午熱、早晚涼的“尜尜天”,而且“一場秋雨一場涼,十場秋雨就結霜”。 根據氣象學上的界定,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
因此,人們需要根據這個時節的特點來科學飲食,既可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也不至于補得太過。
貼秋膘要先調好脾胃
在酷暑難耐的夏季,人們常常因為苦夏或吃多冷飲等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虛弱。
此時如果大量進食補品,特别是過于滋膩之品,會進一步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于“虛弱”狀态的胃腸無法承受“突如其來”的補品,而導緻消化功能紊亂。因此,秋季進補之前重要的是先調理脾胃,具體方法也因人而異!
因人而異來調理脾胃也很科學,比如老人小孩,他們屬于特殊人群, 這兩類人群消化能力較弱,胃中常有積滞宿食,表現為食欲不振或食後腹脹。 因此,在進補前應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适量吃點山楂、白蘿蔔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症狀嚴重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保和丸、香砂養胃丸等。
平時熱愛辛辣、油膩食物的朋友,日久易化熱生火,積熱于腸胃,表現為胃中灼熱、喜食冷飲、口臭、便秘等。這類人群進補前一定要注意清洩胃中之火。适度多吃些苦瓜、黃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而脾虛的人常常表現為食少腹脹、食欲不振、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面色萎黃。
這類人群進補前不妨吃點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複,如茯苓餅、芡實、山藥、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蘇東坡的養生之道
農曆7月進入初秋,對于脾胃虛弱的人來說要吃些健脾和胃的食物或者藥物。據說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到了老年還身健體壯,面色紅潤,才思敏捷,這與他精心養生不無關系。
蘇東坡的養生之道中,有一條是吃芡實:
蘇東坡對養生很有研究,著有《東坡養生集》等書。他吃芡實,吃法還頗為奇異:時不時取煮熟的芡實1粒,放入口中,緩緩含嚼,直到津液滿口,再鼓漱幾遍,徐徐咽下。他每天用此法吃芡實10到30粒,堅持不懈。據說蘇東坡還喜歡吃用芡實煮成的“雞頭粥”,并稱之“粥即快養,粥後一覺,妙不可言也。”
芡實
芡實為睡蓮科植物芡的成熟種仁,并有南芡、北芡之分。
南芡主要産于湖南、廣東、皖南以及蘇南一帶;北芡又稱池芡,主要産于山東、皖北及蘇北一帶,質地略次于南芡。
因其莖上花似雞冠,苞形類雞,故有“雞頭”之稱。中醫養生學認為,芡實有健脾養胃,益腎固精,抗衰延年的功效。
芡實味甘,澀,性平,入脾、腎、心經,為補中益氣,滋養強壯性食物。在古藥書裡還被稱為“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糧菜佳品。
芡實分為生用和炒用兩種:生芡實以補腎澀精為主,而炒芡實以健脾開胃為主。
炒芡實在一般藥店都有售,因炒制時需要加麥麸,并要掌握一定的火候,家庭制作不方便。另外,也有将芡實炒焦使用的,主要以補脾止瀉為主。
在補中益氣方面,芡實與蓮子有些相似,但芡實的收斂、鎮靜作用要比蓮子強。
除了滋養強壯外,它還适用于慢性洩瀉,小便頻數,夢遺滑精,女性白帶多,腰酸等症的治療。
看看他們怎麼吃~
我屬于脾胃功能很差那類人,最近不想吃飯,吃了也不吸收,不消化。時好時壞,特别煩,可以吃芡實嗎?怎樣調理?
這位朋友就不妨可以用芡實進補,不但能健脾益胃,還能補充營養。最簡單的食用方法就是煮粥。
芡實與糯米各150克,将二者合在一起煮粥食用,既美味又有營養。
如果芡實比較新鮮,就将其研爛如膏;如果是陳芡實,就将其研如粉。再将糯米淘洗幹淨,兩者共同煮粥,食用時還可以加入少量白糖調味。
等到服用芡實調整脾胃之後,再服用一些補品或補藥,人體就會适應得更好了。
患者:我是典型的脾胃虛弱,貧血,吃什麼都不吸收,三十六歲就臉色黃黃,可以服用芡實調理嗎?
脾氣虛弱容易緻女性衰老速度加快,不管進補什麼都不易吸收。所謂的“黃臉婆”,其實就是脾虛造成的。
這類人群平時吃一點芡實,不但能健脾益胃,而且還能補充營養。
山藥薏米芡實粥
取山藥300克,薏仁50克,芡實40克,大米100克。
先将薏苡仁和芡實洗淨,用清水浸泡兩個小時;将大米洗淨,用清水浸泡半小時。将浸泡好的薏苡仁、芡實放入鍋中,倒入适量清水,大火煮開後,調成小火煮30分鐘,然後倒入大米,繼續用小火煮20分鐘。
再将山藥去皮、切片,放入鍋中繼續煮10分鐘即成。此粥補脾胃益氣血的效果非常好,常喝會使人變得面色紅潤,精力充沛,疲勞感大大降低。
他們不太合适吃
芡實也是一樣,在食用時要有一些注意事項和禁忌人群。
有些人體質偏熱,容易出現唇紅、口渴的症狀,這種情形就不宜吃芡實。
因為這類人身體内有内熱,不需要用芡實的暖脾,反而需要食用一些寒性的食物,為脾“降降溫”。
如果這時盲目的使用芡實,就會本末倒置,而且,芡實有較強的收澀作用,所以也不适合便秘者和孕婦使用。
還要注意的是,制作芡實粥的時候,要用慢火炖煮至爛熟。在食用時,要細嚼慢咽,切勿幾口就服完。隻有這樣,才能起到保養脾胃、充養身體的作用。
圖來源:百度,如有侵權敬請聯系删除
文/藥學部:李松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