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外面下雪了散文

外面下雪了散文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8-22 17:44:12

外面下雪了散文?文 | 張永中“鳳凰在下雪!”正欲出發,朋友就在電話那頭催了,顯然有點小興奮 ,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外面下雪了散文?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外面下雪了散文(散文鳳凰在下雪)1

外面下雪了散文

文 | 張永中

“鳳凰在下雪!”正欲出發,朋友就在電話那頭催了,顯然有點小興奮。

因參加沈從文研究課題,我很早就與鳳凰結上了緣。後來,因緣際會,我又被調去鳳凰,工作了近十四年。相比一般人,我更了解一些鳳凰的風物四時,多看了幾場鳳凰的雪。

那時,從吉首去鳳凰,沒有高速,更沒有高鐵。走的是209老國道。國道沿萬溶江河溝盤行,灣溪、曬金塘、關田山一路過去,雖彎彎繞繞,卻也一路桐花丹山,不乏好景緻。比如,記憶中那飛花入戶,薄林炊煙的滿家小院。

過去,總有這麼一個觀念,由吉首去鳳凰,就是下鳳凰。吉首是自治州州府,鳳凰為其所管轄的一個縣。去鳳凰,自然有下的意思,是下縣,下基層的那個“下”。因此,調往鳳凰工作,也就有了一層下派、下調的意思在裡面。但老鳳凰人不這麼認為。記得剛去鳳凰那一陣子,逢人打招呼,會聽到,你佬(nǎn)家(嘎音)從乾州上來?再老輩兒一點,你佬(nǎn)家(嘎音)從所裡上來?這裡的乾州、所裡都是吉首的舊稱,過去設過乾州廳。鳳凰,雖也設過廳,卻是辰沅永靖兵備道的治所,名鎮筸鎮,坐鎮軍政兩大員,相當于現代的省軍級地位。照此勢位,由吉首去鳳凰,自然是上了,猶如我們習慣說上省城。而由鳳凰去吉首,這就是理所當然的“下”,鳳凰人讀着“哈(去聲)”。其實,這裡的一上、一下,糾結着的是曆史和地理兩個概念,不免令人恍惚。

鳳凰在高處,是一場冰雪提醒了我。

由吉首出發去鳳凰,同時下雪,吉首這頭的雪總是着不了地,路還是黑濕黑濕的,山上的光樹桠,屋舍的瓦脊也是黑濕黑濕的,鐵一般冷。一旦出了乾州,過筸子坪,再過三拱橋,便可聽到車輪下的沙沙聲,前車行過的雪印也漸漸清晰。過了吉信,雪已經完全蓋住了路面,有的地方,踩下去,已沒過腳背,怕都半尺厚了。

遇上這場愈走愈深的雪,才讓我從地理角度審視了一下鳳凰。鳳凰境内幾乎所有的溪河都是外流的,主要流往吉首,或流向吉首方向。萬溶江,源于鳳凰山江,流向吉首乾州。沱江,源于鳳凰臘爾山,經泸溪解放岩,流入吉首的河溪鎮,進武水,入沅江。靠南一點,白泥江,流入懷化麻陽縣的錦河,彙入沅江。至于西北邊的蘇馬河,剛一出臘爾山台地就匆匆跌入了貴州境内的銅仁大峽谷。的确,鳳凰在高處。有山水做标,冰雪為記!

就因為鳳凰在吉首的高處,通常,天陰欲雪時節,吉首這邊望雪欲穿,鳳凰那廂就已是冰雪萌絨了。哪怕是同一場雪,在鳳凰要比吉首來得早一點,消融得也更遲一點,也好看一點。所以,“鳳凰在下雪”就成了鳳凰人邀約朋友,而又讓人無法拒絕的請帖。朋友也都會願意搭上時間,盤纏,上鳳凰來,為一場雪,飲茶,喝酒,發呆。

2021年鳳凰的第一場雪下在12月26日。朋友圈裡曬滿了鳳凰古城的雪景。我是深知鳳凰雪的美的。

疫情屏蔽了人們大部分的線下,這場雪,倒給了古城一份難得的靜谧,隻是偶爾從小巷裡閃出的一束小紅傘,把這份靜,點破了一下,然後又複歸平靜。沙灣邊的吊腳樓,清溪巷的小橋,奪翠樓的翹檐,都着了雪。老營哨,田家祠堂也都白成了一片。紅岩井,城牆上,文星街有人在堆雪人、打雪仗。北門碼頭跳岩上,站着三兩個取雪景照相的遊客……

鳳凰古城,舊有八景說,曰:東嶺迎晖,南華疊翠,奇峰挺秀,溪橋夜月,龍潭漁火,梵閣廻濤,山寺晨鐘,蘭徑樵歌。僅看這名頭,就夠古雅而詩意了。這八景,概括了古城風景的晨昏四季,各盡其妙,而一場雪,無疑是其最好的妝點。八景之外,可觀者,是沱江上遊堤溪的雪。堤溪,是沱江從烏巢河、長潭崗峽谷沖出後,進入古城前的一塊平緩灘地。灘與岸,一道溝堤隔着,不高。堤外長着蘆葦、蓼葉和一些水草,堤内是幾垅稻田,然後是靠山的幾處屋舍。沿河兩岸,還有楓楊、矮柳之類的雜樹。河潺湲處,有供人行走的跳岩、小木橋。平日裡雜花生樹,草木葳蕤的堤溪灘,這時被厚厚的雪删繁就簡,白茫茫一片,偶有掙紮着冒頭的草莖樹桠,稀疏而潦草,猶如白宣上的幾筆墨痕……黃永玉先生回鄉寫生,多于此取景,賦文,有的作品已收入他的《永不回來的風景》小冊子。堤溪的雪,因在城外,少有人打擾,有一種格外的靜态和野趣。不知是緣于此處的田園風水,抑或是為着這一幅好雪景,畫家肖振中先生,就在堤邊大黃楊樹下,蓋了一間畫屋,做了大黃楊堂主。肖氏父子皆擅畫,手藝好,水墨、油畫俱佳,業界有名頭。他們寫生或創作,也多以堤溪入畫,猶多雪景。

鳳凰的雪是可看,可聞,也可聽的。看,聞,抑或聽,有講究。晨雪、暮雪,甚至夜雪,還有晴雪、雨雪,各有情調意韻,全在于你賦給它的時間、方位和情緒。忽如一夜,大地換裝,乾坤鬥轉,喧嚣與躁動歸于闇寂,華彩與龌龊褪成黑白。在熱被窩裡一夢醒來的你,會發現窗色比平時格外亮,然後推開窗戶,那清奇撲面的一刹那觸碰,是晨雪給人的驚喜。這時,有一竿雪壓的竹枝探在窗口邊,那就更絕妙了。看暮雪,要在傍晚掌燈時節。由東正街、南門街以及傍小河的邊街上,再過東門往廻龍閣,沿沱江一路下去的街巷裡,開着各色的門面店鋪。紅砂岩的街石被午間的融雪洗得又濕又亮,各家門口堆的雪人,攏的雪堆子,依然還在。店門裡透出的黃色燈光,暖暖地照着它們,同樣暖暖的還有從店裡溢散出的肉湯味和茶香,這仿佛是雪的氣息。暮色便由此進入雪的小巷,帶着幾份幽寂,深深地往夜裡走去。

雪月,那是可遇不可求的。這得在一個高處,最好有露台,視野要足夠的開闊。記憶中僅見于旅居縣委招待所“青山如是樓”的那一次。當日,雪下了一整天。入夜,雪轉晴。月出來了。月是從觀景山那邊上來的,雪是白日裡積下的。深靜的夜。難眠的人。清朗的天。孤冷的月。月照積雪。高天遠地,一色蒼茫。這般景緻,不知是月融在了雪裡,還是雪融在了月裡。雪月交融中的曠遠寂寥,亦如詩畫中的留白,樂章中的休止,給了賞雪月者無盡的空間……雪月,是晴雪的另一種情狀,雪的另一副面孔。孤清高冷。

雪中的鳳凰古城是妩媚千姿的。從筆架山,可瞰其全景。從奇峰寺,可觀其神韻。從八角樓,可眺其氣勢。沿江邊遊目,則得其平遠。坐虹橋上凝目,更添得一番閑适。而鳳凰賞雪,欲入其堂奧,窺其微密,則是不可不進鳳凰人家的。古城多弄堂小院。地勢所限,弄堂或仄或斜,但小院不論大小,都留得一方天井。風霜雨雪是可以經由天井入小院的。院内盎栽盆植多蘭菊,更有因勢擇地,而種竹植梅,甚至芭蕉者。鳳凰人,愛花,喜雪,也自然鐘情梅竹。風搖竹影,雨打芭蕉,雪壓臘梅,是古城人的一份雅緻和講究。下雪天,雪片輕落于臘梅花間,積于蕊上。梅雪相融,這雪也就可從花中看了,這花間的雪也就有了顔色、有了味道。難怪有人說,雪中臘梅會格外香的。我想,這香,正是從冰雪中沁出的。北門對河兵房弄的“一勺居”,是我常去造訪的一家小院。主人姓劉,名鴻洲,号一勺。說是院,其實也隻那麼區區一爿。女主人唐老師喜歡蘭花,院内高高低低插空擺着蘭盆,牆邊植老臘梅一棵,開黃色的花。主人人品、畫品,文品皆屬上佳。性情如梅,也擅梅。現實梅雪,畫中雪梅,我都在此得以見識。遇上一場好雪,梅也恰好開了,我們主客二人,會架起木炭爐,開一瓶酒鬼酒,就雪梅而對飲,屏去公務和時間,談叙一些世事瑣屑。一個冬,就在這份惬意閑适裡了。

鳳凰的雪也是可以聽的,那得上南華山。南華山翡翠一樣屏在古城的南邊。由南門街出,過永豐橋,經石蓮閣,傍文昌閣牆邊,順一條石徑進山去。穿行在幽閉的樹林裡就可聽到融雪的滴落聲,感受雪滴不時穿入脖頸的那種驚涼。白雪覆蓋着的南華山是岑寂的,隻偶爾有一點山鳥碰落竹林樹梢浮雪時的窸窣聲。這種屏息的靜,仿佛山下準提庵的鐘聲,也會随時驚落一樹積雪的。若有輕風過來,一山的雪就被傳染了,攪動了,這一團那一塊的,此起彼伏地滑落。這雪,便有了呼吸,有了聲音,有了生命。

在鳳凰,看最野性的雪要去臘爾山。臘爾山是鳳凰三級台地中最高的一級。臘爾山的雪,與南方雪的靈秀不同,它更具有北國冰雪的那種磅礴氣慨,是鋪天蓋地、吞納山河的那種,是山樹混渾、千山萬徑、天地一籠統的那種。緣于山高濕氣重,臘爾山往往冰雪聯袂,積久成災。這是雪的又一幅面孔。

介于臘爾山台地與古城之間的阿拉、山江、吉信這一片的鄉雪,是得體可愛,更見煙火氣的。那是國道邊的一個小山灣,住着七八戶人家。土牆青瓦,竹林籬笆,地角園圃,以及淹在雪地中的蘿蔔、芫荽、茼蒿和青菜,屋場邊留樹的黃柚和紅柿,老樹上的鵲窩,田角的草積……這一切都在肆意地構畫着一幅幅動人的鄉雪小景。哪家瓦背上漫起了軟軟的炊煙,炊煙下定是燒了大蔸腦殼柴的火堂,火堂的炕架上必然挂滿了新宰的年臘肉……還有,山道間,依稀的一行鳥迹,會把你的視線引向竹林外的田疇遠山。這就是滿家的雪景。我是時常把滿家認作沈從文作品《巧秀與冬生》那雪晴中的高枧的。

鄉下人,也有植梅的。那是吉信鎮國道邊,萬溶江河坎上的一戶農家院落。牆角邊的一棵紅梅,一棵黃臘梅,恣意地開在雪天裡。我每次路過,都要駐足觀賞一番。這兩棵梅或許不像城裡那樣受場地局限,粗壯的枝杆仿佛要擠破圍牆,梅冠已覆蓋半個路面,主人并未事修剪,任其生長,長得枝條扶疏,自由灑脫,全不似城市景園中的那種老梅樁。後來,我調離了鳳凰,回了吉首,然後又進了省城。不久,吉鳳高速通車,接着是209國道改造。要不因時日悠閑,或出于某種懷舊,願走老國道的人不多了。沿途看雪賞梅的機會就更少了。吉信國道邊這兩棵大梅樹和它們駐在的小院,是否能在一番番的城鎮拆遷和道路擴建中幸存?大梅樹命運如何?或許哪一天會被斫成梅樁,進了城市裡的某家庭院?不得而知,但願無恙!我挂念着老國道上的雪景,也挂念着開在道路邊院子裡的那組梅。

雪是新年的請柬。雪是春天的序曲。今年,鳳凰的第一場雪已經過去。或許再有一場雪,就過年了。

真希望,今年的春節,鳳凰正下着雪。

(2022年1月18日于洪江旅次)

[責編:張璐]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