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宇宙,大千世界,人們在這裡誕生、成長,直到最後的死亡。千百年來人們都必須經曆生老病死,無人能避免。
在古代,皇帝享受着最好的東西,擁有着至高無上的權利,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專制統治,一直想要長生不老,所以他們會派人去各個地方尋求靈丹妙藥,或者是作法乞求神靈讓他們可以永生。實際上,不僅是皇帝會想要長生不老,就連最底層的百姓也會有這種想法。
但是對于科技發達的今天都不可能做到讓人永生,更何況是醫術落後的古代。
所以在封建時期開始,如果家裡有人過世了,他們的家人都會給去世的人風光安葬,尤其是皇宮貴族去世了,不僅排場很大,還會安排一些活人給他們陪葬。
幾千年來人們形成了豐富的喪葬禮儀。中國的傳統喪葬文化是非常講究壽終正寝的。在早期出現過葬、火葬、瓦罐墳,寄死墓,随着社會的不斷發展,繁瑣的喪葬變的簡單起來,除了土葬,其它的方式慢慢的消失了,很多時候大多數規矩都隻适用于土葬,所以說消失也很正常。
我們會有疑問的就是,從封建社會早期開始,在家中有人去世後,家人都會給她穿上壽衣,之後才下葬,那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還有一種為了防止屍變的想法?
其實,在死者彌留之際的時候,必須給死者穿上壽衣。
在北方漢族的習俗裡,貼身穿白色的襯衣襯褲,再穿黑色的棉衣棉褲,最外面套上一件黑色的長袍。整套服裝不能夠有扣子,而且要全部用帶子系緊,這樣做是表示"帶子",就是後繼有人的意思。在死者的頭上要戴上一頂挽邊的黑色帽,帽頂上縫一個用紅布做成的疙瘩,用來驅除煞氣,人們認為這樣做對子孫是吉祥的。如果死者是男性的話,腳上要穿黑色的布鞋,而如果是女性的話要穿藍色的布鞋。
壽衣一定要是是傳統的式樣,哪怕改朝換代、時過境遷,平時再也不穿民族的傳統服飾了,等到臨死的那一天,也還得要恢複原來的裝束。因為按照傳統的觀念,人死之後就要去見遠古的老祖宗,如果老祖宗認不出自己的子孫,不讓他認祖歸宗。
但是,壽衣的選擇和朝代以及風俗習慣是不一樣的。在每個朝代都要為死者穿上壽衣的這個習慣是一樣的。
最重要的是,壽衣的穿衣方法也是有講究的。首先,死者穿的壽衣通常都是奇數的,上下相差二,如上七下五或上九下七,最多是上十一下九,即穿十一件上衣,九條褲子(女的可用裙子代褲)。
夭壽者,亦即不到五十多歲而死的人,一般隻能穿三件。死者的年齡愈大,愈可多穿,表示有福有壽。再者,是不可以穿用獸皮和綢緞做的壽衣,用了獸皮,流傳下來的說法就是下輩子很可能成為獸類,綢緞則有可能會斷子絕孫,寓意不好。
通俗來說,給去世的人穿壽衣是為了讓去世的人風光的下葬,畢竟在古代,實行的基本是土葬。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在死後會為她停屍三天。
這就必然出現一個問題,棺材裡面的屍體久了會腐爛,會流出液體來,并還可能透過棺材滲漏出來。為了防止滲漏,除了在棺材裡面放上草木灰、草紙一類吸水的東西,還要多穿衣服,亦為了能吸水分。夭壽者通常在死後很快埋葬入土,所以可以少穿衣服。後人相襲成俗,一直沿用下來。
所以給去世的人穿壽衣根本不是為了防止屍變,兩者也沒有一點關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