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食療學說中有這麼一句話,“以形補形,以髒補髒”,換句話,就是我們老話說的,吃哪兒補哪兒,吃啥補啥。社會發展到了今天,很多人都知道這是一種不完全科學的說法,但它所含的核心思想在于動物的五髒六腑可用于預防,從現代科學的角度看是有一定道理的。不過,這也不是能粗鄙地認為吃豬肚能治胃病,吃豬腸能治腸炎,吃豬腦能補腦等等。然而有一點,吃血補血則是受專業醫療學者們的認可。因為動物血中鐵含量比較豐富,又容易被人體所吸收利用,對于那些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孕婦或是哺乳期婦女,可多吃有動物血的菜肴,特殊時期在一定程度上可預防缺鐵性貧血。然而,我們在市場上能買到的新鮮動物血多是豬血和鴨血,卻極少能見到過牛血和羊血。
牛羊的個頭都比雞鴨大,按常理來說,宰殺放出的血自然也不少,可為什麼市場上不見賣牛血或羊血的,難道是它們烹調後的口感不好,很少有人吃嗎?事實并非如此。第一在古代,牛是尋常百姓家的勞動工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早前都是靠人力宰殺,但牛的力氣非常大,需要好幾個壯漢才能把它摁住,牛在掙紮過程中很難将血收起來,以至于沒有多少人能吃到牛血。
第二,牛血的營養價值也比較高,價格也比豬血要貴一些。一般在宰牛前,這些都被餐飲店提前預定了。在中式菜譜中,以牛血為主的菜肴大多是作為進補的藥膳,羊血也一樣,不是任何體質的人都适合吃,或随意配搭都能烹調出美味佳肴。在吃牛血和羊血前,還要充分了解飲食禁忌,否則同食易引起身體不适。
第三,牛血和羊血的腥味比我們日常的吃的豬血,鴨血重不少,制作起來非常考驗廚師的烹饪技巧,一般人做出來口感都不好,所以很少有人會選擇它們了。久而久之,沒人願意買着吃,也沒人願意拿來賣了。
但美食君不可否認的是,定期吃一點新鮮的動物血制品有利于将人體内的一些髒東西排出去。豬血和鴨血的吃法,每一個人都各有選擇。當然,美食君最推薦的有4種做法,包括鴛鴦豆腐,韭菜炒豬血,毛血旺和鴨血粉絲湯。而最簡單的是切片涮火鍋吃,将它們滑入鍋底,煮上數十分鐘,油辣辣的湯汁沁入其中,吃起來又嫩又滑,還不擔心會有腥味兒。
如果有小夥伴想嘗試吃牛羊血,不如找一家正規的飯店點一道,千萬别盲目自信去做,若處理不好,既費錢費力,很可能又浪費了珍貴的食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