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納稅所得額多好少好?大家好,我是文文大保貝兒2021年的個稅年終結算,又來了,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應納稅所得額多好少好?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大家好,我是文文大保貝兒。
2021年的個稅年終結算,又來了。
對于之前預扣的個稅,少的該補繳及時補繳,多的也會返還回來。
那麼,我們個人所得稅裡的應納稅所得額是什麼意思?是高好,還是低好?
個人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指的是計算我們的個人所得稅的一個基數金額。
個人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是有計算公式的,計算公式為:
個人所得稅計算明細=(稅前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在咱們的個人所得稅app裡,一般都是這麼顯示的:
應納稅所得額是高好,還是低好?
其實這個問題并沒有一個确切的答案。
一般情況下來說,應納稅所得額指的就是我們的應發工資,減去社保個人繳費後剩餘的那部分。
那麼從這個定義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來了,應納稅所得額屬于狹義上的稅前工資。
而我們的到手工資,是指的扣除個人所得稅以後的稅後工資。
這兩者相差的數額,就是我們要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那麼,交稅多,也就說明收入高。收入高,這當然是好事。
為什麼會産生退稅或者補稅的情況呢?
因為我們的個稅,是按全年綜合所得收入來計算的,采用的是每個人預扣預繳制。
每個月先交,等一年結束了,一起算總賬。
這就可能會出現,某些月份交的有些多,但全年總收入并不高、沒有超過6萬的情況。
所以就可以統一申請退稅了。
除了退稅,還有“補稅”的情況。(偷偷羨慕一下收入高的小夥伴)
如果需要補的稅太高,也不用慌。
可以填報專項附加扣除申請,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都可以減稅。
個稅籌劃,現在就已經成為了“理财”裡很重要的話題。
個稅的改革方向,會越來越細緻、複雜,想盡辦法引導你去主動申報各種收入。
顆粒歸倉。
自己籌劃的越好,交的稅就越少;完全不會籌劃的話,就會莫名其妙多交稅了。
每一項申報,都可以讓你的個稅少一點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