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從雲南看青藏高原

從雲南看青藏高原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9-06 10:57:43

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如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在形成今日之“高大”面貌之前,青藏高原其實還發育了一個低海拔的溫熱的“谷地”。

從“谷地”到“世界屋脊”,是如何演化的?其隆升過程又對今天的青藏高原環境有着怎樣的影響?這些都是青藏高原上尚未揭開的謎題。

曆時20餘年,在第二次青藏科考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以下簡稱青藏高原所)研究員丁林領銜的碰撞隆升及影響團隊,通過構造地質演化、岩石圈深部結構、古高度、古溫度、古植被分析和古氣候模拟等多領域、多手段的綜合研究,刻畫了青藏高原隆升前低海拔“中央谷地”的面貌與曆史過程。相關研究于2月10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志。

高升前的“低谷”

青藏高原隆升過程複雜,且經曆了漫長的曆史時期,其隆升的地球動力學過程仍存在争議。

有觀點認為,在距今5300萬年到3600萬年的始新世,高原南部最先達到海拔最高地區,随後向北隆升;另一種觀點認為,在始新世,高原中部是海拔最高的地區,形成青藏高原雛形,然後從中新世開始向南擴展成喜馬拉雅山脈,向北擴展到青藏高原北部的昆侖山,祁連山地區。

論文第一作者、青藏高原所博士熊中玉介紹,印度闆塊與歐亞闆塊碰撞後,在高大的岡底斯造山帶和中央分水嶺造山帶之間,曾發育一個與現今地貌完全不同的“低海拔中央谷地”。它自西向東,沿現在的日土—改則—尼瑪—班戈—那曲—丁青一線展布。

“但它何時隆升到現今高度,導緻中央谷地隆升的内源驅動力又是什麼?我們還不清楚。”論文通訊作者丁林表示,準确量化隆升過程及特征對于評估其對大氣和地表過程的影響至關重要。

自1997年起,丁林帶領團隊持續在位于中央谷地中部的倫坡拉盆開展野外考察,試圖解開這個謎團。

倫坡拉盆地隸屬班戈縣,面積約3600平方千米,海拔約4700米,年平均溫約0℃,年降水量400-500毫米,屬于典型的高寒季風性氣候,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曆史、機制及環境-生物效應的熱點地區。(韓揚眉)

從雲南看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從谷地)1

丁林帶領團隊在中央谷地中部的倫坡拉盆開展野外考察(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供圖)

來源: 中國科學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