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經濟
以新産業、新業态、新商業模式為核心内容的經濟活動的集合。網絡購物、在線教育、互聯網診療、遠程辦公、數字娛樂、無接觸配送……
“三新”經濟已滲透到衣食住行娛各領域,在便利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同時,也提升了經濟運行效率,帶來大量新的有效供給和投資消費需求,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
2020年,我國“三新”經濟增加值再創新高,占GDP比重已超過17%。
“三新”的基礎在于“新”,要依托大數據、雲計算、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
同時,深化“放管服”改革,讓市場主體更加活躍、公平競争,引導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健康發展,打造發展新優勢和新機遇。
韌性城市
“韌性城市”強調一座城市在面臨自然和社會的慢性壓力和急性沖擊後,特别是在遭受突發事件時,能夠憑借其動态平衡、冗餘緩沖和自我修複等特性,保持抗壓、存續、适應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韌性城市能夠快速分散風險、自動調整恢複,從而有效抵禦外來沖擊和減緩内部災害。
“韌性指标”是衡量韌性城市建設水平的一大參考,包括城市空間布局是否合理、組織動員是否順暢、治理方式是否有效等,其焦點更側重在事先預防方面,即強化風險意識,讓城市擁有充分準備去抵禦“非常态狀況”的沖擊。
打造韌性城市,既要周密布局基礎設施、物資儲備、産業發展等“硬資源”,也要提升社區組織動員能力,涵養成熟的民衆心态,悉心培育公民科學素養,構建“軟支撐”。
三清一改
農村三清是指清理農村廢棄垃圾、清理池塘垃圾、清理畜禽養殖等農業生産廢棄物。農村一改主要是改變影響農村人民居住環境的不良習慣。
為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我國将啟動實施村莊清潔行動,重點抓好清垃圾、清塘溝、清畜禽糞污、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推動環境整治從點上示範向面上推開。
非申即享
是指通過政府簡政放權、優化服務、信息共享等方式,實現符合條件的企業群衆免予申報、直接享受政策。
“非申即享”使“人找政策”變為“政策找人”,有效解決企業對于優惠政策 “找不到、讀不懂、不會辦、往返跑”等痛點難點,推動政務服務提質增效。
公物倉
公物倉,是對行政事業單位閑置、超标資産和臨時機構的資産、執法執紀單位涉案罰沒物品等進行統一管理、統一調配、統一處置的專門機構。
近期,在财政部指導下,國管局印發《關于開展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公物倉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在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分級建立公物倉,啟用公物倉信息平台,建立公物倉資産調劑機制,有效盤活資産。
按照統一政策、分級管理的原則,國管局負責搭建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公物倉信息平台,實現資産信息發布、資産詳情展示、申請調劑、确定調劑意向、生成資産交接憑證等事項的線上辦理;試點建設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公物倉實體示範倉,加強資産修複性使用;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市場化運營。同時,鼓勵有條件的部門建立适度規模的小型公物倉。
三區三線
“三區”是指城鎮、農業、生态空間。
城鎮空間指以城鎮居民生産生活為主體功能的國土空間,包括城鎮建設空間、工礦建設空間以及部分鄉級政府駐地的開發建設空間;
農業空間指以農業生産和農村居民生活為主體功能,承擔農産品生産和農村生活功能的國土空間,主要包括永久基本農田、一般農田等農業生産用地以及村莊等農村生活用地;
生态空間指具有自然屬性的以提供生态服務或生态産品為主體功能的國土空間,包括森林、草原、濕地、河流、湖泊、灘塗、荒地、荒漠等。
“三線”是指生态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紅線。
“三區”突出主導功能劃分,“三線”側重邊界的剛性管控,新的“三區三線”規劃要服務于全域全類型用途管控,管制核心要由耕地資源單要素保護向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保護轉變。
以上内容來自半月談《時事資料手冊》
更多課程内容下載半月談APP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