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食材千變萬化,融入各大菜系,也融入廣大百姓的每日生活,它就是——雞蛋。
在網絡上搜索“雞蛋”,人們最關注的莫過于各式各樣的做法。
但是雞蛋的膽固醇含量較高,也因此備受争議,有人把它當營養佳品,有人卻擔心血管健康,不敢多吃,就連科學界也常常搖擺不定。
那麼一天,一個雞蛋究竟是營養佳品還是心血管禍根呐呢?本篇文章就為大家解釋清楚。
近年來關于吃雞蛋可影響内膽固醇水平升高的言論屢見不鮮,在關于心血管疾病與雞蛋的風險方面的研究也不少,但這些研究規模始終有限,仍缺乏大數據支撐。
為了彌補這一缺陷,一項發表在PLOS MEDICINE的NIH-AARP飲食與健康研究,評估了雞蛋與膽固醇攝入、全因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之間的關聯。
研究發現,每天食用一顆新鮮雞蛋後,中風患病率和死亡率下降26%~28%左右,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也下降18%左右。
所以說,雞蛋對心血管不利的說法并不準确,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對于這個情況也給出了明确的答複:盡管雞蛋的膽固醇含量稍高,但是一個雞蛋中僅有1/4的脂肪可以影響人體膽固醇水平,我們不需要過度擔心雞蛋的膽固醇含量,而是要警惕烹煮過程中是否提高了飽和脂肪酸的含量。
哈佛大學也對此進行過研究,Frank B Hu等學者對170萬參與者進行5.8年到32年不等的随訪。
結果顯示,每天多吃一個雞蛋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無明顯關系,并且在亞洲人群中,甚至于心血管風險降低8%有關,雞蛋比培根、紅肉等食物更健康。
隻吃蛋白不吃蛋黃,很浪費!很多人吃雞蛋有個習慣——隻吃蛋白,不吃蛋黃,一方面受不了腥味,另一方面,很多人認為蛋黃膽固醇高,這是真的嗎?
蛋類中的維生素、礦物質大部分集中在蛋黃,同時蛋黃還富含磷脂和膽堿,其脂肪主要是單不飽和脂肪酸,可以說它是雞蛋的精華所在。
蛋黃還有一個小優點,無論采用什麼烹調方式,其營養成分變化都非常小,可以比較完好地保留下來。
而很多人不吃蛋黃的原因是因為其中含有膽固醇,蛋黃雖然含有膽固醇,但是一個雞蛋中的膽固醇一般不足300mg,對于健康的成年人來說,一天一個雞蛋黃是對健康有益的。
但是對于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人來說,應少吃蛋黃,可以2-3天吃一個或者每天吃1/3個也可以的。
——對雞蛋過敏的人
人的過敏千奇百怪,很多人都不曾想過,雞蛋也能成為人體的過敏原。
雞蛋過敏症狀與其他食物過敏症狀相似,吃完後會出現皮疹,并且還伴随腹瀉等症狀,對一些人而言還會有嘔吐等消化系統症狀,如果出現以上情況,那麼就要警惕是否對雞蛋過敏,嚴重者甚至會出現過敏性休克、死亡。
——腎髒病病人
在腎炎患者中,腎髒的功能異常,尿量減少,體内代謝産物不能全部從腎髒排出。如果雞蛋食用過多,體内的尿素量會增加,腎炎的病情将加重,晚期高血壓患者吃雞蛋會導緻腎髒動脈硬化。
——高熱患者
雞蛋中的蛋白質為完全蛋白質,進入機體可分解産生較多的熱量,這稱之為食物的特殊動力效應。
這種特殊動力效應以蛋白質效應最大,增加熱量的效應可達30%左右,故發熱患者吃雞蛋後體内産熱增加,散熱減少,如同火上澆油,于退燒不利。
雞蛋雖好,但也要懂得搭配,若是一餐中已包含魚、蝦等豐富蛋白,那麼不吃雞蛋或隻吃1個雞蛋就夠了,水滿則溢,雞蛋再好也不能貪吃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