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細胞膜——系統的邊界
⒈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①實驗原理: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和細胞器,将其放在清水中,吸水脹破可以得到細胞膜;②成熟的哺乳動物紅細胞吸水脹破後,流出的内容物的成分:血紅蛋白和無機鹽等;
⒉細胞膜的成分:①脂質(50%):以磷脂為主,是細胞膜的骨架,含兩層;
②蛋白質(40%):細胞膜功能的體現者,蛋白質種類和數量越多,細胞膜功能越複雜;
③糖類:和蛋白質結合形成糖蛋白也叫糖被,和細胞識别、免疫反應、信息傳遞、血型決定等有直接聯系;
⒊細胞膜的功能:①将細胞和外界環境隔開;②控制物質進出細胞(控制具有相對性);③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和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緊密相關);
⒋植物細胞的細胞壁:①成分:纖維素和果膠;②功能:支持和保護細胞;
③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可以在不損傷細胞内部結構的前提下出去細胞壁;
第2節 細胞器——系統内的分工合作(重點内容,需要會看細胞結構示意圖)
⒈顯微結構:光學顯微鏡下看到的結構;亞顯微結構:電子顯微鏡下看到的結構;
⒉線粒體:細胞内的動力車間①分布:動植物細胞,代謝旺盛的細胞含量多(如:心肌細胞);
②結構:雙層膜,内膜向内折疊形成嵴,含呼吸酶和少量DNA;
③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提供能量占90%(注意:蛔蟲的體細胞内不含線粒體)
⒊葉綠體:細胞内的“養料制造工廠”和“能量轉換站”①分布: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主要是葉肉細胞);②結構:雙層膜,内含基粒、基質、色素、酶和少量DNA③功能:光合作用的場所;(注:植物的根尖細胞不含葉綠體)
⒋内質網:能增加細胞内的膜面積,是細胞内蛋白質的合成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是細胞内蛋白質運輸的通道
①分布:動植物細胞;②結構:單層膜連接而成的網狀結構;③功能:和物質的合成和運輸有關
⒌高爾基體:細胞内蛋白質加工、分類和包裝的“車間”及“發送站”
①分布:動植物細胞;②結構:單層膜,由扁平囊和囊泡構成(其中扁平囊是判斷高爾基體的依據)
③功能:和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和植物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⒍核糖體:細胞内生産蛋白質的機器①分布:動植物細胞;②結構:不具膜,呈顆粒狀;③功能:蛋白質合成的場所
⒎中心體:①分布: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②結構:不具膜結構,由兩組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圍物質組成;③功能:和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紡錘體的形成有關(發出星射線形成紡錘體)
⒏液泡:①分布:主要在成熟的植物細胞内;②結構:單層膜(液泡膜),内含細胞液(細胞液中含有色素,無機鹽,糖類,蛋白質等);③功能:調節植物細胞的内環境;使植物細胞保持堅挺;和細胞的吸水失水相關
注意:植物根尖份生區細胞沒有液泡,根尖成熟區(根毛區)細胞有液泡
⒐溶酶體:細胞内的“消化車間”;①分布:動植物細胞;②結構:單層膜,内含多種水解酶
③功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細菌
⒑細胞質基質:細胞質中除細胞器外的膠狀物質,是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⒒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
原理:①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呈綠色、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可以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②線粒體 健那綠→藍綠色,可以對活的動物細胞中的線粒體進行染色,細胞質接近無色;
⒓分泌蛋白形成過程中涉及的細胞器和細胞結構:
①核糖體(合成蛋白質)→内質網(初步加工,轉運通道)→高爾基體(加工組裝)→細胞膜(通過外排作用行成分泌蛋白);線粒體(供能);②其中:從内質網到高爾基體,從高爾基體到細胞膜均通過囊泡來進行轉移
⒔細胞的生物膜系統包括:細胞膜,細胞器膜和核膜(這些生物膜的組成成分和結構很相似)
第3節 細胞核——系統的控制中心
⒈細胞核的結構:①核膜(雙層,内外核膜的融合處形成核孔):将核内物質和細胞核分開;
②核孔:實現細胞核和細胞質之間頻繁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蛋白質核酸等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核的通道);
③核仁:RNA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④染色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A攜帶遺傳信息(存在于細胞分裂的分裂間期,呈細絲狀);⑤染色體:存在于細胞分裂的分裂期,由染色質高度螺旋化,縮短,變粗而形成,呈圓柱狀或杆狀,細胞分裂結束時能解螺旋形成染色質;⑥染色質和染色體的關系:同樣的物質在細胞不同時期的兩種存在狀态;
⒉細胞核的功能: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⒊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功能、代謝和遺傳的基本單位,其行使各項功能的前提是保持細胞結構的完整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