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江西省德興市的靜住寺正計劃在院内修挖一條排水管道,但誰也沒想到的是,這一鏟子下去,竟然挖出了一座“神秘地宮”,還沒等消息傳出,一同出土的200顆舍利子,就被迅速轉到了省文物局重點保護。
在佛教的相關說法中,關于舍利子是這麼解釋的:那些高僧的體内之所以有“舍利子”,是因為他們的修為很高。在他們的不斷修行中,就逐漸功德深厚了,這樣才在體内有了“舍利子”的存在。所以,在佛門當中,要是在死後可以火化而成“舍利子”,那便是無上光榮的事情。很多佛門弟子甚至将這個作為自己的追求。
在梵文裡,“舍利”就是遺骸的意思。在宗教信仰中,隻要是僧人死後遺留的頭發、指甲、骨頭等,都可以被稱為“舍利”,甚至還有屬于自己的名字,如發舍利、爪舍利等。而高僧屍體火化後,所産生的結晶體,則被信徒們稱為“舍利子”,也叫“堅固子”。舍利在佛教中,一直被視為聖潔的産物。
這裡要注意的是,舍利子可不是普通的石頭,它是一種五彩斑斓的透明晶體,這也是為什麼有人供奉舍利子,但絕對不會有人拿自家祖先的骨頭碎片,作為稀世珍寶的原因。
關于“舍利子”的各種情況,其實目前,在科學上還是沒有十分确切的說法,但是,在民間有很多的說法,其中,說的最多的便是“結石說”。
關于舍利來源的猜測,有人這樣認為——僧侶因為長期食素,體内容易産生結石,因此舍利是一種結石。其實,隻要知道結石的成分,這個謠言就不攻自破了,大部分結石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鈣,熔點僅為200℃,但是舍利卻能抗住上千度的高溫。
還有一些學者認為,這些舍利子可能是膽結石之類的物品。所以說我們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不論是高僧的屍體,還是普通人的屍體,在被火化的時候都會或多或少地産生一些晶體,而如果将這些晶體稱為舍利子也毫不為過,所以說普通人在被火化之後,也是有可能産生舍利子的。
也有一些科學研究提出來,這些舍利子都是在遺體被高溫所火化之後才産生的。當他們的遺骨的溫度在六百到一千六百攝氏度之間燃燒時,骨頭裡面的碳酸鈣物質就會與人體生前所攝取的多種鹽類結合在一起,這時候,會燒出來一些多種顔色所組成的陶瓷狀的結晶。還有一些很細小的骨骼,例如說指骨或者是耳道裡面的一些微小骨骼在經過燃燒之後會出現一種重度結晶的現象。
但也有不少人質疑,同一時期的人以同樣的方式進行火化,為什麼普通人就不會産生舍利子呢?而且,舍利子都是長相通透光滑的水晶體,在短時間内根本無法形成,所以這個觀點也是存在一定争議的。
無論舍利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我們都應該以科學的角度去探讨,尊重宗教信仰,保護遺留下來的文化遺産!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表達您的觀點。——————————————————分享197個國家、36個地區新聞熱點和知識幹貨!@達倫說事兒,陪您一起學習,關注達倫,做一個有思維邏輯的吐槽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