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自家寶寶健康的寶爸寶媽,- -定知道曾經多次流行的手足口病。馬上就是手足口病高發期,那麼手足口病是什麼,爸爸媽媽應該如何處理呢?關注兒科馮醫生科普更多育兒知識。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傳染病,以發熱、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為主要特征。
手足口病是- -種全球性的傳染病,我國曾有幾次爆發流行,但平常這種病全年都可以發生,每年3-11月為較為流行,6-8月為發病高峰。
手足口病可以發生于任何年齡,但青少年和成人感染後一般不會發病,隻會傳播病毒。一般兒童易發病,尤其以3歲以下的寶寶發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的緻病病原體是多種病毒,其中最常見的是和柯薩奇A組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這些病毒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傳播,如胃腸道、呼吸道等。手足口病以皮疹為最突出的特點,普通病例一般會慢慢消退,重症手足口病多為腸道病毒A71引起,多見于年齡偏小的寶寶,可能會病情進展快速、出現并發症。比如神經系統或呼吸系統受累,引發無菌性腦膜炎、腦幹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痹、急性肺水腫等。
那麼哪些表現可能提示寶寶患了手足口病呢?首先由于它是一種傳染病,所以一般會:有當地已發生的病例報道,寶寶會有接觸患.者或攜帶者的病史。臨床表現上,手足口病潛伏期通常為3-5天,手足口病一-般表現為口腔或咽喉痛,不能用語言表達的兒童表現為拒食,如果存在發熱,體溫一般低于38.3C,發燒的同時或者1-2天後會出現皮疹。
吃的清淡 勤洗手 消毒
如果當地手足口病出現了流行,寶爸寶媽要注意預防。避免帶寶寶去人多的場所,減少感染機會,還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果幼兒園發生了手足口病一定要隔離患兒,對相關用具仔細消毒,防治病情蔓延。
此外,我國近幾年也已經有了針對腸道病毒71型的手足口病疫苗,臨床數據顯示保護率比較高,可以有效預防手足口病,寶爸寶媽可以選擇帶寶寶接種。
手足口病的皮疹很有特點,寶爸寶媽要學會:識别,平時生活中注重預防。
●拒絕食物
●發熱低于38,3°C
●出現皮疹
手足口病的皮疹很有特點,一般出現在四個地方:寶寶的手心、腳心、口腔和臀部肛周。這些皮疹可以是發紅隆起的小疙瘩,也可以是水泡,皮疹不會疼也不會癢,消退後也不會結痂留疤。
如果寶寶得了手足口病,最重要的是加強隔離、對症治療。這時候一定要讓寶寶好好休息,吃清淡一點的飲食,多漱口。其次要預防交叉感染,照顧寶寶的人要勤洗手,寶寶,的用物要仔細消毒,比如奶瓶、碗筷等使用後煮沸,家裡常備消毒劑等。對于皮疹要預防搔抓,發熱、拉肚子的寶寶可以相對應地給予治療。如果寶寶的病情一直不好轉甚至惡化,比如高燒不退,嘔吐、嗜睡,出現抽,搐等,一定要帶寶寶及時就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