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導: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骨外科
副主任 丁悅
這幾天
伴随着心涼的連上7天班
冷空氣也一起到來了
廣東終于加入降溫群聊了!
氣溫驟降
大風呼嘯
真叫人瑟瑟發抖
廣東人也開啟了随機穿衣模式
同時還有一些“老病号”
舊疾複發
手指痛、膝蓋痛、全身都痛
直呼太難受了
這類“老病号”數量還不少
據相關研究統計
中國骨性關節炎患者約有1.33億
女性多于男性,多為中老年人
骨外科副主任丁悅教授提醒大家
如果膝關節、髋關節疼痛
千萬别大意
嚴重者可緻殘
遇上關節不舒服,很多人習慣性揉一揉就過去了。但是這“滿不在乎”的态度,卻可能給身體帶來很大的傷害。
福州第二醫院關節科接診了一名40歲女患者劉藍(化名),她是被人用輪椅推進診室的,由于無法屈膝不能正常坐着,她隻能像塊門闆一樣斜斜地靠在輪椅上。
進一步檢查後,醫生發現劉藍的髋關節無法動彈,且兩個膝關節幾乎并在一起,兩條小腿向外翻,形成“X”型腿。生活中甚至做不到正常屈膝坐着。
原來, 劉藍20多歲時,就查出類風濕關節炎,但是10多年來,她一直是痛了吃吃止痛藥,不痛了就不管,沒有及早重視和規範治療。
實際上關節損害持續進展,雙腿髋關節、膝關節出現融合、嚴重畸形,關節功能喪失。
最後,醫生一次性為劉藍置換了下肢的四個關節,她才能正常坐起,逐步恢複活動能力。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最複雜、負重極大的關節之一,也是骨性關節炎“青睐”的關節。
它如同一個“鉸鍊式”關節,由髌骨、股骨下端、半月闆、胫骨平台以及前後交叉韌帶、内外側副韌帶等結構共同構成。
在周圍肌肉的輔助下,膝關節能幫助人體有力地做出“走、跑、跳”等動作,并保持穩定。膝關節任何一個結構出了問題,都會影響膝關節功能。
從站立、行走、上下樓梯到下蹲的姿勢變化中,膝關節負重逐漸增大。在下蹲時,膝關節所受負重可達站立時的8倍。負重越大,對于膝關節的磨損也就越嚴重。
在膝關節的磨損中,關節軟骨逐漸變薄,甚至發生龜裂、剝脫等退行性變化,從而引起膝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和殘疾。
骨性關節炎分為——
平時總說關節炎是行走的“天氣預報”。
天氣轉涼後容易出現關節疼痛,尤其是遇到降溫、寒冷、大風等天氣變化,是受涼引起了骨性關節炎?
骨性關節炎的發生與肥胖、年齡、外傷、内分泌、軟骨代謝和遺傳等多種因素有關。
丁悅教授表示:“天氣轉涼發生關節疼痛,是因為患有慢性炎症的關節對環境溫度變化敏感,受到寒冷刺激後,關節周圍的肌肉和血管收縮,從而引起了關節疼痛。”
所以,不是受涼導緻骨性關節炎,而是有骨性關節炎之後,膝蓋更怕冷。
丁悅教授提醒,除了關節疼痛,早上起床後出現關節僵硬、上下樓梯困難、關節彈響、關節交鎖等,都要警惕骨性關節炎,及時就醫并明确病因,盡早治療以防止病情進展。
因為骨性關節炎不同于其他疾病,關節軟骨再生能力有限。因此作為人體退變性疾病,骨性關節炎一旦發生,将無法逆轉。
目前的醫學水平尚無有效的手段可以根治骨性關節炎。因此,現在能做的就是盡量延緩骨性關節炎的進程,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所以骨性關節炎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尤為重要。
骨性關節炎有下列5點表現:
▶紅
指關節急性炎症時會出現皮膚發紅。
▶腫
因關節腔内積液或關節周圍軟組織炎症引起關節腫脹。
▶熱
正常情況下關節摸起來應該是涼的,如果關節是熱的,甚至發燙,證明關節有炎症。
▶痛
疼痛是關節炎的最主要表現,多在活動時出現。
▶功能障礙
指關節腫痛或結構破壞導緻活動受限。
▶一、進行科學、合理的鍛煉。
經常鍛煉股四頭肌,可以加強膝關節的穩定性。
勾腳擡腿鍛煉:平卧于床上,勾腳尖,蹬腳後跟,膝關節伸直,然後将腿擡高15cm,保持數秒後放下,雙腿交替進行。
▶二、是避免長時間、高強度運動。
應當避免上下樓梯、搬重物、下蹲等活動。
▶三、注意關節保暖。
保證關節周圍的血液循環,使關節軟骨得到充足的血流供應。
▶四、控制體重。
肥胖是骨性關節炎的重要發病因素之一。
▶五是注重健康飲食。
多吃富含優質蛋白質、鈣質的食物如牛奶、雞蛋等。
若以上方法不能明顯緩解關節疼痛症狀,可前往醫院就醫。
醫生會針對患者具體情況選擇非甾體類鎮痛藥物止痛,關節腔注射藥物,或進行關節腔清理、軟骨修複術等修複性手術。對于嚴重者,則行關節置換術重建治療。
今天(10月12日)
是世界關節炎日
愛護關節,遠離關節炎
通訊員:劉文琴、黃睿
編輯:胡婕 責編:趙瑩
來源:深圳衛健委、廣東發布、家庭醫生、生命時報等
審核:苗景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