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後,上海不僅更精緻了,也更幽默了。
文字|卷卷
插畫|33
來源|金融街編輯部
豬能吃的是濕垃圾;
豬不能吃的是幹垃圾。
狗能啃的骨頭是幹垃圾;
狗吃了卡嗓子的骨頭是濕垃圾……
最近一段時間,上海市民之間總是傳誦着一些迷之口訣,聲稱可以解決關于垃圾分類的所有疑難雜症。
熱心網友劉大錘發現,現在隻要點開朋友圈,就能翻到類似《強馬!最全垃圾分類詳解》的文章,而大錘能做的,也是收藏、點贊、轉發,一套素質三連下來,感覺自己的知識寶庫又豐富了一些。
另一位馬女士,眼疾手快打死一隻蚊子之後,立刻陷入了沉思:這是什麼垃圾?最後還是決定把蚊子交給了下水道。
這些都不是段子,而是最近發生在滬上的真實故事,我們采訪了幾位上海的朋友,她們加入了這場垃圾分類的“戰役”,有時候抓耳撓腮、有時候也深感自豪。
瘦瘦:“沒想到有一天我會因為垃圾分類被采訪,蹭了垃圾分類的熱度。”
垃圾分類開始實施後,對我來說最大的影響就是:現在一邊吃飯一邊就要開始做垃圾分類了。
以前吃的蝦殼和小排骨,我都是一股腦就扔進垃圾桶了,現在實行垃圾分類了,餐巾紙什麼的這些東西都不能塞在一起了。
而殼與殼還有區别,像大一些的牙啃不動的海膽殼、扇貝殼,屬于幹垃圾,花蛤、文蛤、蛏子,也都屬于幹垃圾,但是螺蛳殼,就屬于濕垃圾。
這讓愛吃海鮮的朋友們十分犯難。
網上有一張很火的小龍蝦全身垃圾分類圖,複雜到不行:
最近關于垃圾分類可謂是洗腦式宣傳:從小區的公告欄,到分發給各家的垃圾分類手冊,再到抖音、朋友圈,自己确實也耳濡目染到各種環保知識。
我們小區給每家每戶發了一張小卡,每次去扔垃圾都要掃卡積分,後台可以監控到每家的垃圾分類情況,如果你不扔垃圾也會被視作不配合這項工作。
但是垃圾分類也有點沒隐私。
當你在家把垃圾分好類,提着可降解的塑料袋拿到垃圾站的志願者跟前時,不能随便一扔就走,而是要拎着垃圾袋的兩個角,把垃圾一個一個的抖出來。
大爺大媽做事是最負責的,嚴防死守,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漏網的垃圾!
不放過一個漏網垃圾的同時,也讓一些本該默默丢棄的東西一覽無餘。
但是總歸是件有益的事情,益處可能我們這代人是看不到了,但是會造福人類世世代代。
大長腿:“垃圾站的阿姨給我說,少吃點螺蛳粉,太辣。”
我有個朋友,家住中高檔小區,他們垃圾分類這個事情,貌似一兩年前就在執行了。
這一次比較普及的垃圾分類行動,他們社區裡每家每戶都給統一配備那種專業的幹濕分離的垃圾箱,我們小區就沒有。
有的時候,垃圾分類怎麼分?分哪一類?有的問題真的觸及到了我的知識天花闆。
不僅費腦子,還費垃圾袋,本來隻需要一個垃圾袋,現在需要兩三個。
固定丢垃圾的地方,總是圍着好多人,不過我發現,垃圾分類後,小區垃圾站旁邊多了個洗手池,還有洗手液,倒是挺貼心的。
我養了一條狗,所以還會面對狗狗拉屎這個問題。
一開始,小區裡負責垃圾分類的保潔阿姨告訴我,狗狗的尿片屬于幹垃圾、便便屬于可回收垃圾。
後來我有朋友糾正我說:狗狗的便便,啥垃圾都不算,反正不是可回收的,正确處理方式是,帶回家,沖廁所……
然後包過便便的報紙或者廢紙,丢幹垃圾桶,沒有用過的幹淨報紙可以做可回收垃圾。
我之前看到網上說,兔子的便便好像可以算作幹垃圾,那為啥狗屎不行?真的很疲憊。
我覺得,分類垃圾也算是比較反映隐私的一個事情。
現在扔垃圾,要在一群上海叔叔阿姨面前打開你的垃圾袋,現身說法一樣的手把手丢垃圾,然後他們再通過你扔的垃圾,評論一下你吃了啥用了啥的,多尴尬啊。
我有一天晚上餓得不行了,叫了個螺蛳粉的外賣,第二天一早帶出去丢垃圾,當着阿姨們的面,把外賣袋子拆開,湯是湯、料是料地進行垃圾分類。
阿姨就說:哎呀,你昨天晚上吃的螺蛳粉呀,叫的外賣呀,外賣如何如何呀,螺絲粉很辣的呀……
天知道,我那個時候,叫好的出租車已經在小區門口等着了,我還得在阿姨們的注視下,進行一份殘餘外賣的垃圾分類處理。
很疲憊。
yoyo和小尚:“晚上黑燈瞎火去扔垃圾……”
白天肯定是不能去扔垃圾的,一是沒有膽子,二是沒有智力。
再加上早上趕着上班,要是被逮住分類不當,就完了。
昨天有個男同事因為垃圾分類被罰款了50元,據說是因為火腿腸上面的金屬環,沒有從火腿腸皮上分下來。
我現在看到垃圾分類的宣傳文案,都會忍不住湊近看一看,大概是學習的欲望難以克制吧。
誰能想到,垃圾分類成了上海青年最渴望獲得的傑出技能。
聽一個同事說,垃圾分類開始之後,他立刻給主子換了可以沖進馬桶的那種貓砂,看來以後找男朋友找合租室友,必須先問對方一句:你會不會垃圾分類?
西柚醬:“一個打碎的鍋蓋,碎玻璃、鋼圈、和塑料把手分别應該扔哪裡?”
我們小區目前還沒實行垃圾分類,正在最後幾天的狂歡。
公司這邊實行之後,大家都表示不點外賣了。
我昨天吃了個外賣,想分類來着,結果跑到垃圾桶口,發現濕垃圾竟然沒有垃圾袋。
然後我糾結了好久,就扔到了有垃圾袋的垃圾桶裡,因為我覺得如果我把剩飯剩菜扔到沒有垃圾袋的那個桶裡,阿姨可能更想打我。
我爸媽的小區已經開始實行垃圾分類了,請的都是老阿姨做志願者,上海老阿姨真的很兇,而且特别有使命感。
我爸爸媽媽現在白天都不敢扔垃圾,都是晚上偷偷去扔的。
我原來以為這種事情隻有段子裡有,沒想到是真的,然後昨天媽媽說裝監控了,我不知道他們下一步打算咋辦。
我前天打碎了一個玻璃的鍋蓋,就發朋友圈問:一個打碎的鍋蓋,碎玻璃、鋼圈、和塑料把手分别應該扔哪裡?大家都表示很頭大。
還有沈陽的同事,開玩笑說讓我們快遞垃圾過去,他們不分類。
還有很多垃圾分類的圖,分類不細緻,如果參照那個标準扔垃圾的話,肯定會被罰款,趕緊開發一個可以查詢垃圾分類的官方app吧。
突然就垃圾分類了,把一直以來“一股腦”式扔垃圾的上海朋友們打了個猝不及防。
而這項舉措所帶來的蝴蝶效應,也是令人哭笑不得,垃圾粉碎機大賣、外賣夜宵減少,甚至催生出了一個新行業:垃圾代扔。
垃圾分類後,上海不僅更精緻了,也更幽默了。
大長腿說,最近在考慮要不要把家裡的馬桶打掉,換成蹲廁,再教會狗狗在蹲廁上廁所,就省事兒多了。
“要不每家養兩頭豬吧,起碼還能吃吃濕垃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