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後自我感覺良好?“雙減”後教培行業教師何去何從?,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雙減後自我感覺良好?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雙減”後教培行業教師何去何從?
2021年7月中國“雙減”政策出台,明确要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
作為一名教育管理者,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甯波鎮海中學黨委書記張詠梅更關注如何讓教培行業教師回流公辦學校。
她說,此前,在“雙減”政策的嚴格監管下,不少機構因經營困難,紛紛裁員。不少曾從學校“出走”并在教培行業任職的教師“又迫切希望重新回到公辦學校”。調研發現,部分地區的教育部門開辟“綠色通道”,允許這些脫編教師“重新建檔”取得事業編制。
張詠梅表示,讓優秀的教培行業教師以合理的方式補充到公辦學校是一條可行路徑,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學校教育質量。但如何在幫助他們再就業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障其他在職教師的權益仍值得深思。她建議,要科學設置教師招考條件,公辦教師編制“逢進必考”的原則不應被打破。可通過定向招考等方式,将優質教培機構教師填補到教育基礎相對薄弱的地區和學校。
此外,張詠梅提出,還要充分考慮在職教師權益。“如若這批教師帶職稱、教齡回歸學校,必定對原有在校教師的職稱評定産生‘擠出效應’。”
在教齡認定方面,她建議,重新進編就要教齡歸零重新計算。在職稱評定方面,帶職稱回歸的享受相等待遇,但不占用其他教師職稱名額,或适當上調所在學校職稱比例,讓更多年輕教師安心從事教育事業。
“雙減”真的減負了嗎?
除了教培教師的歸屬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韓平關注的是“‘雙減’之後,學生為什麼還累,教師負擔為何增加”。
“‘雙減’之下,校外培訓機構的熱度下降了,但家長的焦慮還是存在。”韓平說,關鍵在于考試招生制度仍未改變,分數依然是升學的剛性指标。
他建議,“雙減”要綜合施策,下一步需聯動教育評價改革,推進綜合素質評價在中高考的應用。如中考階段提高優質高中分配名額,高考錄取參考綜合素質評價。
“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在實際使用中并未得到高校和高中的完全認可。”韓平建議,應加快高校錄取方式改革,可選擇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高校進行試點,推進綜合素質評價。同時,要打消高校的顧慮,控制綜合素質評價結果與高校招生錄取“硬挂鈎”後可能帶給高校的風險,教育行政部門應對高校作出的錄取結果充分信任。此外,還應打通職業教育學生上升通道,完善職教高考招生制度。
謝盼盼 童笑雨(摘自中國新聞網)
來源: 今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