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的印象中,甘肅是一個又窮又偏遠的地方,它荒涼、落後,并且大面積都是沙漠,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多年來,甘肅不論是人均GDP,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是全國墊底。去年甘肅的GDP是10243.3億,它排在西藏、青海、甯夏和海南之前,是倒數第五,而從建國到現在,甘肅的GDP也一直很穩定地吊在車尾,并且在近十年,如果看人均GDP的話,那麼從2014年起,甘肅就是倒數第一了,一直到去年還是如此。
但僅僅憑靠GDP數據,便來定義甘肅的“窮”,未免有失偏頗。
甘肅是窮,但甘肅有其他省份沒有的一條路,那就是絲綢之路;
甘肅是窮,但甘肅有其他省份沒有的一碗面,那就是蘭州牛肉面;
甘肅是窮,但甘肅有其他省份沒有的一座金礦,那就是——亞洲最大的陽山金礦;
......
多年來,甘肅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成為了國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原材料工業基地、寒旱農業的重要發源地和示範試驗基地,“一帶一路”的重要大通道和向西開放的前沿高地、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新興旅遊勝地;
甘肅,不僅硬核實力逐漸提升,在全國占有一席之地,它的曆史文化在國内更是首屈一指。
都說,千年曆史看北京、三千年曆史看陝西、五千年曆史看河南、八千年曆史看甘肅。
甘肅的曆史比陝西、河南還要久遠,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黃帝相傳誕生在甘肅,中國第一個縣也設在甘肅甘谷。
翻閱曆史,甘肅也曾富甲一方。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裡說,“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新唐書》裡說,“蘭州地皆粳稻,桃李榆柳岑蔚”,《全唐文》裡說“人和歲豐,馕軍廪師,處勤餘裕”,《漢書》裡說“涼州之畜為天下饒”,甘肅,并不是從始至今就與“窮”結下了不解之緣。
甘肅,是從什麼時候被貼上了“窮”的标簽呢?
大概是清末,左宗棠去新疆平叛,路過甘肅時,他就不由自主地發出了感歎:“隴中苦瘠甲于天下”,從此之後,窮和苦就成了甘肅的代名詞。
士别三日當刮目相待,甘肅因曆史發展原因從之前的豐饒富庶成如今的“窮山僻壤”,也必然能從如今“窮山僻壤”再次發展成富庶之地。
甘肅地形狹長,東西直線距離就有1600多公裡,甘肅是唯一一個跨越了四個地理區域,跨越四個幹濕度帶的省份,也是我國氣候最多樣的省份。《紐約時報》曾将甘肅評為全球最值得去的50個地方之一 ;
2017年,世界著名旅行雜志《孤獨星球》中将甘肅評為亞洲十大最佳旅遊地之首。
甘肅壯觀的丹霞、雄偉的石林、連綿的雪山、磅礴的冰川、遼闊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千溝萬壑的梯田、蜿蜒的河流、清澈的湖泊、千年的石窟藝術、璀璨的絲路文化、豐富的宗教文化、獨特的民俗風情已漸漸被世人所知,如今,它終于可以滿身榮光,帶着甘肅人殷切的希望屹立世界潮頭。
甘肅,如今是“窮”,但這樣一個有文化,有内涵,有産業支柱、有旅遊市場、有發展前景的甘肅,何愁他日不雄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