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共有幾個兒女 諸葛亮兒女有何作為
諸葛亮兒女
諸葛亮身為諸葛家族對後人影響最深的一個人,可以說,諸葛亮代表了一代忠義、智慧與謀略。同時,諸葛亮也能以自身來影響自己的後人。
諸葛亮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首先是諸葛喬,是諸葛亮的養子,原本是諸葛亮哥哥諸葛瑾的次子,後來在諸葛瑾死去之後,諸葛亮收養了諸葛喬,成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喬也是為上進的優秀人才,最高的時候,官至翊武将軍,但是最後也是英年早逝。其次是諸葛瞻,諸葛瞻是諸葛亮的長子,也是相對來說比較優秀的人才,曾經擔任了将軍,校尉,侍中,尚書等要職。最後也是死在戰場之上——在魏滅蜀國的涪城戰役中戰死。諸葛懷是諸葛亮最小的兒子,諸葛懷更多的繼承了諸葛亮在政治上的優秀,曾大受晉王重用,但是諸葛懷也繼承了諸葛亮“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的精神。最後,請求隐居,生活也是滿美好的。諸葛亮的女兒是諸葛果。
諸葛亮在文學上還有一重要的貢獻,便是《誡子書》,《誡子書》主要是寫給家裡晚輩的家書,教導孩子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最經典的一句便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這是教導孩子要能夠置身事外,踏實下來,努力學習。還有比較經典的便是:“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這一句更是向孩子表達了學習的重要性以及擁有夢想,志氣也是成功的前提。
諸葛亮的一生
諸葛亮是劉備所建蜀國之丞相,他的一生可謂智慧卓絕,在曆史浩瀚星空裡閃耀着獨一無二的光芒。
諸葛亮公元181年出生官吏之家,琅琊陽都人,諸葛氏屬于當地大族,然而年幼父母接連過世,與姐姐弟弟相互照應,艱難度日,之後跟随叔父生活。叔父病故後,諸葛亮十六七歲移居南陽,開始過隐居生活。這十年期間廣交各方名士,密切關注時局變化,知曉天下事,當地人稱卧龍。
二十七歲,劉備三次到南陽,十分虔誠的請求諸葛亮入世。當時諸葛亮和劉備見面時,發表了對天下局勢的看法,這番對話被後人稱為《隆中對》。劉備非常認同諸葛亮對局勢的分析,數次盛情邀約,最後諸葛亮終于答應出關。
建安十三年,諸葛亮巧妙用計,在東吳聯合孫權以及麾下悍将周瑜一起打敗了曹操,這就是赤壁之戰。赤壁之戰大勝後,魏黃初二年也就是公元221年,漢獻帝已經被害,諸葛亮便勸說劉備自立名号建立蜀漢。諸葛亮當時四十歲。章武三年,劉備病逝,臨死将兒子托付于諸葛亮。至此,諸葛亮開始為蜀國治國安邦,平定内亂,并且為完成統一中原心願六次讨伐魏國,鞠躬盡瘁,心力勞累,最後病故于讨伐征途中,公元234年去世,終年54歲。
諸葛亮絕對稱得上是智慧的化身,他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學,藝術上均有造詣,我國曆史上很少有人能超越他的才華。
諸葛亮徒弟
諸葛亮最有名的徒弟叫做姜維。姜維的身世尚可,在很小的時候就沒有了父親,在母親含辛茹苦的撫養之下長大。姜維喜歡玄學,尤其是鄭玄的。姜維的父親名字叫做姜囧,姜囧曾經做過官員,但是戰死沙場,姜維後來就繼承了當初父親的職務。
諸葛亮帶領軍隊出兵打仗的時候,喜歡姜維的用兵之道,于是便設計讓姜維回國不成,被迫投降自己。因為歸降了諸葛亮,所以姜維隻能離鄉背井,從此來到蜀漢。
諸葛亮一向對姜維很是賞識,諸葛亮在寫給蔣琬的信上說,姜維是涼州的有學識的人,還讓姜維做了五六千虎步軍的頭頭。後來又屢次提拔姜維做官。
後來,諸葛亮在北伐時候死掉,姜維聽從諸葛亮臨終前的話,把将軍魏延斬殺了。蜀漢曾經有一位有名的将軍叫做費祎,但是費祎年事已高,最後老死了。費祎死後,姜維就成為了蜀漢的最高的将軍,帶着蜀漢軍隊在北方和曹魏打仗,打赢了很多次。
可是後來,蜀漢朝堂小人當道,人們越來越不喜歡北伐。皇帝劉禅寵愛宦官黃皓,姜維想把黃皓殺死,但是黃皓命大,反過來想要姜維死掉。姜維隻好暫避風頭。再後來,蜀漢被滅,劉禅投降。姜維希望假借鐘會的手,憑自己的力量複興蜀漢,但是鐘會一介匹夫,姜維跟錯了人,最終鐘會謀反以失敗告終,姜維的一生也到了盡頭。
諸葛亮與黃月英
諸葛亮年輕時外表倜傥,才華橫溢。一路遊學,所過之處桃花泛濫,但其醉心于學問,可謂是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一時間諸葛才子之名在民間廣為流傳。
諸葛亮遊走至襄陽黃家灣結識一忘年交好友黃承彥,兩人一見如故,惺惺相惜。繼而每日相約酒樓、茶館談盡天下事,甚是暢快。
一日,黃承彥身邊帶一身形瘦弱的癞臉書童,書童臉雖癞但目光清秀睿智,跟随左右卻不言語。因此,也未對這對忘年好友的談天說地起到任何影響。以後的每天,癞臉書童一直靜靜地跟着黃承彥和諸葛亮。
半月後的一天,諸葛亮在約定茶館的雅包内像平常一樣等候黃承彥,卻見一花容月貌、體态婀娜的年輕女子進入後自然落座,雖是子不言、卿不語,
原來,自第一次癞臉書童現身,諸葛亮已看出其女兒身。近半月,癞臉書童雖未說話,但每次他與黃翁談天說地時,書童的面部表情及眼神均有參與。說是兩人談心,不如說是三人談心。因而,在諸葛亮的心裡已然認可了女兒身的癞臉書童,也斷定她就是鄉間傳聞其醜無比卻又才華橫溢的黃翁年方十八的獨女。卻不曾想,傳聞也有假。
三盞茶後,黃姑娘起身離開。黑色鬥蓬一披上,卻又變成癞臉書童模樣。
既已認定,便不會錯過。即使聰明如亮,也逃不過世俗審美的眼光。這一點,黃姑娘比誰都明了,沒有人知道他們之間有過這樣的見面。
三日後,黃府張燈結彩,萬千名門閨秀的夢中情郎諸葛才子迎娶了黃家醜女。一時間這也成了一樁奇聞。
諸葛亮是哪裡人
百度百科收錄的諸葛亮的籍貫信息,明确寫着琅琊陽都也就是今山東臨沂沂南縣,這應該是目前比較正式統一的說法。隻是因為曆代變化,考據出處也頗多,諸葛亮文裡提到的“躬耕與南陽”,南陽是在河南還是湖北, 史學界仍然争論未止。
關于諸葛亮家族的考據:諸葛亮父親諸葛珪,母親姓章。繼母姓宋。叔父諸葛玄。出處來自于史書提到的諸葛一族。還有史書分别提到諸葛誕為第二十八代,諸葛亮傳第五,都是諸葛豐後代。諸葛豐以前東漢擔任隸校尉。其他史書也提到諸葛瑾是琅邪陽都人。史書記載有一定的依據編寫,并非胡謅編造,因此論定諸葛亮是諸葛豐後人,諸葛一族均為琅琊陽都人。
諸葛亮最早是出生于諸縣,本來單姓葛,後來遷家到琅邪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南),因為陽都有姓葛的家族,所以使用諸葛複姓。還有書提到:諸葛亮先祖為葛氏,最早是琅邪諸縣人,後來才遷徙陽都。陽都有姓葛者,當時人稱諸葛亮家為諸葛,所以就以諸葛複姓為姓氏。諸縣應該是比陽都小的縣城吧。
人民教育出版社在編寫諸葛亮的時候,在南陽的上寫到"南陽,在現在湖北襄陽",因為這個歧義,學術界頗有争論,但是并沒有改正。
此前唐代到明代各代,争執衆多,支持南陽和襄陽的都各有說法,甚至者羅貫中也不知道真實出處,在書中寫到劉備三次去了襄陽,又寫到諸葛亮在南陽隐居,地址前後不對,更增加了對這個的争論。到清代時,南陽襄陽的争執愈演愈烈,連清朝南陽當地的官員也寫了一副對聯來勸解,大意是隻要臣子忠心于朝廷,又何必在意是哪一個先主後主,隻要名聞天下,有何必介意出生在哪裡呢。雖然說得很對,但一直以來卻并沒讓争論停止。
諸葛亮後代
關于這個問題,我還真的沒有認真想過。我向來是将他當做神一般的存在,而神會不會生孩子這個問題還真沒考慮過。
言歸正傳,諸葛亮的妻子,一個容貌不出衆但才華出衆的醜女,衆所周知。所以這腦袋靈光的謀士連選擇妻子的标準都與他人不同,不愛美女愛才女。但是讓人郁悶的是,兩人在婚後近三十年裡都沒有自己的孩子。古之有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孔明也着急,隻能将大哥的二兒子過繼為子,但不幸的是,此子在25歲時就去世了。好在去世時留下子嗣諸葛攀。天意弄人的是,諸葛亮大哥一家在東吳被滿門抄斬,所以諸葛攀又回到大哥家,延續香火。
可幸的是,諸葛亮終是晚年喜得貴子,諸葛瞻。其子聰慧過人,記憶力強,完全繼承了父親的高智商,并且很得民心,仕途坦順,為國捐軀。諸葛瞻的大兒子諸葛尚青蔥年華,追随父親腳步,上陣殺敵,為國捐軀,一門忠烈。
諸葛瞻次子諸葛京年紀尚幼,未上沙場。之後被征召為官吏,出任眉縣縣令,也算是完成祖父諸葛亮省錢未完成的心願。
至此為史書上記載的諸葛亮的後代,那麼再之後呢?
據傳諸葛亮的第14代孫諸葛利,諸葛青及其四個兒子的後代多分布在浙江蘭溪一代。而如今在浙江有個諸葛鎮,是諸葛後裔最聚集的地方。
在我看來,我們何必那麼在意?諸葛亮一代謀士的名聲已經載入史冊,我們那麼想追尋他的血脈,難道是希望再出現一代如孔明的謀士嗎?諸葛孔明,一人足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