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個國家,這是一個位于意大利境内的國中國。是全球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之前說過很多喪失90%以上領土的國家,比如文萊、摩納哥等,和梵蒂岡相比,這些國家喪失的領土并不是特别多。因為梵蒂岡一共喪失了99.999%以上的領土以及99.999%的人口,這個損失比任何國家都要大。我們今天看一下梵蒂岡如何喪失這麼多領土和人口,以及又是如何保持獨立并影響全球的?
梵蒂岡位于羅馬西北部的梵蒂岡高地上,面積0.44平方千米,相當于61個足球場大小。人口為800人,還沒有我國一個村大。這個國家是正宗的微型國家,不過這個國家并不是從開始就是微型國家,人家有1000多年的曆史,而且在曆史上影梵蒂岡響非常大。即使到現在,梵蒂岡在全球依然有重大影響,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國家的大緻狀況。
梵蒂岡國是在1929年之後才有的稱呼,在1929年之前這個國家叫教皇國。看這個名字,就知道這個國家和教皇有關系。我們現在看一下教皇國到底是怎麼出現的,又是怎麼變成現在這樣的?
古羅馬帝國時期,基督教獲得古羅馬統治者的承認,并成為古羅馬帝國的國教。因此基督教在古羅馬帝國迅速發展,信徒越來越多,影響也越來越大。正在基督教不斷發展的時候,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這對基督教造成很大的影響。一方面,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标志着對基督教庇護的政權消失。畢竟西羅馬帝國是支持基督教的;另一方面,也說明沒有任何世俗權力能限制基督教的發展。雖然當時沒有政權支持基督教了,但也沒政權來限制基督教。畢竟最初的時候,基督教無法和世俗政權抗衡。就這樣,基督教開始自由發展。
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後,基督教領袖有了新的稱呼“教皇”。其實,教皇最初并不是基督教領袖的稱呼,很多主教都叫教皇。隻不過後來慢慢演化成基督教領袖的專有稱呼。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其統治的區域變成了無主狀态。由于基督教在歐洲有衆多信徒,所以在教皇的帶領下,基督教徒自發組織起來抵抗所謂異教徒的入侵。這些人開始維護自己的信仰,并有了自己的地盤。随着時間的發展,教皇掌控的地方越來越多。此時的教皇不僅是宗教上的領袖,還是意大利半島很多地方的世俗領袖。
當然,此時的意大利半島有很多勢力,教皇隻是其中之一。而且當時的教皇并沒有實力和東羅馬帝國以及倫巴底人對抗。不過教皇有個很大優勢,就是他是宗教領袖。要知道宗教能在無形之中影響人,因此教皇的勢力越來越大。信仰基督教的人越來越多,這裡面甚至包括之前古羅馬人認為的異族。
728年,倫巴底國王路易特普蘭德将拉丁地區送給了教皇。這些地方徹底屬于教皇,這算是教皇國的最初領土。756年,法蘭克人丕平崛起的時候,在打敗倫巴底人、拜占庭在意大利半島的勢力之後,把拜占庭人在意大利半島上的地盤送給了教皇,這件事叫丕平獻土。丕平這樣做并不是無私奉獻。因為羅馬教皇至此承認丕平的統治,所以丕平才送給教皇領土。這件事标志着教皇國正式出現。這件事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宗教權力開始淩駕于世俗權力之上。
當時的教皇國面積在1.7萬平方千米左右,人口60萬左右。當然,巅峰時期,教皇國面積雖然沒有增加,但人口在300萬左右。在當時的歐洲,教皇國實力并不弱,在歐洲還能排得上的。
此時的歐洲由于是處于中世紀,教皇是基督教的領袖,所以影響非常大。雖然後來基督教分為天主教和東正教,但教皇依然是天主教的領袖。歐洲由于諸侯林立,教皇利用諸侯之間的矛盾,從中獲得巨大的利益。很多歐洲國家不得不給教皇繳納什一稅,因此,教皇國可以說比較富有。當然,歐洲諸侯也并不一直是服從教皇統治的,有時候世俗權力淩駕于宗教權力之上。有的時候教皇權力淩駕于世俗權力之上。不過不管是哪一種,教皇國還是一直存在的,而且還在不斷擴張。
文藝複興時期,歐洲開始進入了現代。很多人覺得教皇國的實力受到影響,畢竟歐洲各國都在反對天主教。但事實上,教皇國此時仍舊在擴張,雖然教皇的在天主教的威信受到影響,但對教皇國沒什麼影響。之所以如此,和意大利半島一直是分裂狀态有重大關系。如果這裡沒有分裂,教皇的實力也不會一直在上升。而且教皇國還在法國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土地,法國一直都是信仰天主教,可見教皇在法國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教皇國面積真正變小是從法國大革命開始的。法國本來是教皇堅定的支持者,現在出現了革命,對教皇國肯定有重大影響。法國大革命開始不久,法國人就占領了教皇國在法國的地盤。教皇國徹底喪失了在法國的領土,不過這隻是個開始,後面的事對教皇國的打擊更大。法國先是占領了教皇國北部的領土,後來直接占領了羅馬,教皇都被帶到法國去了。我們熟悉的《拿破侖加冕》裡面的教皇就是在法國給拿破侖加冕的。此時的教皇徹底喪失了自己的地盤。當然,拿破侖失敗後,歐洲列強又恢複了教皇國的地盤。不過此時的教皇國實力大不如前。
教皇國被恢複之後,後面的教皇做了一系列作死的事。當時整個歐洲都在進行資産階級革命,但教皇一直反對改革,導緻教皇甚至被趕出教皇國。但不管怎麼說,教皇國還是存在的。教皇這樣做也容易理解,畢竟歐洲當時傳播的思想并不利于教皇的統治,教皇肯定反對。不過随着撒丁王國的崛起,狀況發生了改變,教皇國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
撒丁王國最初隻是意大利的一個諸侯,随着實力的壯大,撒丁王國開始進行統一意大利的戰争。1870年,也就是普法戰争的時候,撒丁王國抓住機會對教皇國宣戰。教皇國雖然面積大,但戰鬥力不行。撒丁王國沒花什麼代價就占領了教皇國領土,連羅馬都被占領了。最後教皇本人跑到了梵蒂岡,之後的教皇基本上不出梵蒂岡了。此時的教皇國隻剩下梵蒂岡了,其他的地盤全部被占領。本來好好的國家,現在隻有一座城堡了。
當然,意大利也想過占領梵蒂岡,不過最終沒這樣做。因為教皇畢竟是天主教領袖,在天主教影響非常大,意大利這樣做明顯是引起衆怒。況且意大利境内,很多人也不支持占領梵蒂岡。而且歐洲很多國家都承認教皇國,要是這樣滅亡一個主權國家的話,會引起很多麻煩。所以意大利一直允許梵蒂岡存在。當然,梵蒂岡此時一直是仇視意大利的,畢竟意大利占領了人家的領土。
一直到1929年,事情出現了轉機。教皇覺得再這樣仇視意大利也不是個事,還不如承認意大利占領自己領土,也順便讓意大利承認自己。此時統治意大利的是墨索裡尼,這個人大家都比較熟悉,法西斯的建立者。就這樣教皇開始和墨索裡尼談判,最終的結果是教皇承認意大利對教皇國地盤的占領,意大利承認梵蒂岡是個獨立的國家。至此,教皇國的統治正式結束,取而代之的是梵蒂岡。教皇國99.999%的領土和人口永遠屬于了意大利。
由于梵蒂岡是個位于意大利境内的國中國,所以隻要意大利承認梵蒂岡,其他國家還是無法幹預梵蒂岡的獨立。意大利的實力也比較強大,還是可以保障梵蒂岡的獨立。而且梵蒂岡目前還是全球承認的主權國家,聯合國都是承認梵蒂岡的,梵蒂岡還和全球183個國家和地區有正式外交關系。可以說這些都是梵蒂岡獨立的保障。不僅如此,教皇仍舊是天主教的領袖,在天主教的影響無法被取代,光是這一點,使得其他國家都不敢亂來。教皇也依靠天主教領袖的身份影響全球。
雖然梵蒂岡人口少,面積也小。不過這個國家非常富有,畢竟每年有衆多的天主教教徒向這裡捐款,這些錢都屬于梵蒂岡。不僅如此,很多國家還有些東西是屬于梵蒂岡的,這些東西價值也非常高。
可以說,雖然梵蒂岡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但這個國家的一舉一動對整個世界還是有很大的影響。畢竟其在宗教上的影響力非常大。
參考資料:
《全球通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