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提醒,家長在給兒童洗澡時,不管是男寶還是女寶最好用清水,尤其要注意下身清潔,不要過多使用肥皂沐浴液等産品。
講衛生的媽媽用肥皂給女兒洗下身
晨晨第一次來門診是在今年初夏,那時候她正在遊泳學習班上課。晨晨跟醫生說自己小便很急很痛,檢查結果也顯示有尿路感染的情況。醫生便推測,是不是與泳池的水有關系,最後按照尿路感染的治療開了藥方。
回去之後,晨晨也就不再去上遊泳課了,不過尿路感染并沒有得到痊愈。小便疼痛的情況依然存在,最近甚至出現了發熱、腰痛的現象。
“遊泳停了,但她還是說下身癢,小便會痛,這次來檢查發現她外陰有些紅腫,尿道口、陰道口周圍黏膜充血,陰道口還有膿性分泌物,”百思不得其解的醫生再三追問家長,也找不到原因,直到晨晨媽媽說了一句話。
晨晨媽媽說:“我們很注意個人衛生的,小孩子的衣服分開洗,洗澡的盆也分開用,每天洗澡我都用肥皂為她洗下身。”
沐浴産品最好每周隻使用1-2次
醫生分析,晨晨反複出現外陰瘙癢、尿路感染,與媽媽的過度清潔有關系。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皮膚會分泌油脂,這層油脂是皮膚的天然屏障,過多使用肥皂、沐浴液清潔,會破壞油脂分泌,導緻皮膚幹燥,皮膚幹燥容易引發瘙癢。”醫生說。
另一方面,女性的生理構造使得尿道口與陰道口相近,并且外露。正常情況下,女性的外陰呈酸性環境,能夠阻擋外界細菌的侵入,減少很多炎症感染。肥皂是堿性物質,用肥皂洗下身起到了中和作用,破壞了外陰環境的酸堿平衡,對小女孩來說,本身抵抗力弱,再用肥皂等堿性物質刺激,無疑使這道屏障更加脆弱。
醫生說,小女孩的外陰尚未發育完全,尿道短且外口暴露容易受污染,陰道上皮抵抗力也低,一旦感染,細菌就可長驅直入,引發泌尿道感染、陰道炎等疾病。因此洗澡最好用清水,在兒童能夠适應的情況下,水溫可以适當偏低。
目前市面上大多數沐浴産品均以堿性為主,不适合每天使用。有些家長會覺得不用沐浴産品洗不幹淨,醫生建議,每周使用沐浴産品的次數最好控制在1-2次,不宜過多。另外,洗完澡後最好塗抹潤膚露,保持皮膚濕潤度。
男孩子的“小雞雞”清潔也要注意
不光是小女孩洗澡要慎用沐浴産品,給小男孩洗澡同樣要注意。醫生解釋,小男孩出現小便不舒服時,排除結石問題外,有可能與包皮過長有關。家長在給小男孩洗澡時,要把包皮外翻進行清洗,否則會因分泌物堆積而導緻炎症。
“男孩清洗時也是一樣,溫度适宜的清水清洗就可以了。特别要注意的是,男孩洗澡時水溫不能過高。男性睾丸的耐熱能力比皮膚的耐熱能力差得多,水溫過高,可能皮膚并沒有燙傷,但睾丸卻會受到高溫的傷害,影響睾丸發育,甚至是導緻男孩不育。不光是男孩,所有成年男性都要注意,不能用太熱的水清洗外陰。”
那麼,該怎麼正确洗澡?專家認為,小孩子用幹淨的清水溫洗就可以了。到了冬天,成年人和小孩子在沒有大量出汗的情況下,都不建議每天洗澡。
給孩子洗澡的時候家長也能通過一些細節來發現生殖器官是否發炎,可以從以下三點進行判斷。
一是,小孩子會叫下面不舒服,抗議洗澡。表現為當給小孩子洗下身時,會遇到抗拒,孩子甚至會喊疼。這是因為尿道、陰道粘膜受外界刺激引起灼痛。此時,不要用肥皂、沐浴液等洗下身,即使各年齡層次的婦女也不應使用。
二是,生殖器局部發紅。通過觀察,能用肉眼看到生殖器周圍有充血、紅腫的情況。
三是,換内褲時發現有異常分泌物,如黃色的、淡紅色的分泌物等。
要是出現以上情況,家長最好還是帶孩子到專業的醫院就診。
醫生提醒,家長在給兒童洗澡時,應注意兒童的情緒,若有哭鬧抗拒的表現,家長要留心觀察。“如果确實有炎症出現,最好在醫生指導下治療。”
現在很多家長在給兒童挑選日用品時喜歡海淘,包括沐浴産品。“其實很多國外的産品都沒有明确的中文介紹說明,家長很難清楚沐浴液的成分,也不能判斷是否會對兒童皮膚造成刺激。”因此在挑選沐浴産品時,最好選擇有明确成分說明的産品。
另外,在清洗兒童内衣時最好與成人衣物分開,晾曬是重點。“潮濕的環境下真菌易繁殖,有條件的話可以烘幹衣物,或者使用吹風機,使衣物盡量幹燥。”
内容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尊重原創者版權,除我們确實無法确認作者外,我們都會注明作者和來源。在此向原創者表示感謝。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系我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