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的感悟

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的感悟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7-18 13:21:05

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的感悟(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1

強調:“幹部要懷着強烈的愛民、憂民、為民、惠民之心,心裡要始終裝着父老鄉親,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意味着強化宗旨意識和為民情懷是廣大黨員、幹部須臾不可松懈的任務,要用制度機制将其落到實處。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強化宗旨意識和為民情懷,能夠使廣大黨員、幹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與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中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員幹部任何時候都必須始終堅守人民立場,以強烈的愛民、敬民、憂民、惠民之心去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以實際行動為群衆解難題、做實事、辦好事,切實增進同人民群衆的感情。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發出的總攻号令,橫下一條心,堅決把最後的山頭攻下來。

一、務實笃行,牢記第一要務,“點對點”精準發力。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各項任務時間緊、擔子重,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帶來新的挑戰。越是如此,我們越不能讓時間在猶豫中溜走、在觀望中流逝。時下,許多地方和單位都按下了推進工作的“快進鍵”,争分奪秒與時間賽跑。但也有一些人犯了“春困症”,打不起精氣神,工作等靠要、節奏慢悠悠。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到了攻克最後堡壘的關鍵一程,确保目标不變、靶心不散,措施更有力、更精準。既要“一個都不能少”,又要減少和防止返貧,主攻深度貧困,着力産業扶貧,貧困山區長出一個個特色優勢産業,貧困群衆有了自我發展能力,脫貧緻富才能更有底氣、有信心。有道是,一步被動,處處被動。面對紛繁複雜的形勢和繁重艱巨的任務,隻有拿出時不我待、隻争朝夕的精神狀态,才能化危為機、争取主動。隻争朝夕的毅力,在基層完善民生服務。以此增色,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實鄉村發展之基。 “涵養内功”、自省不足、善于學習,才能為脫困攻堅的“症結”切準脈絡,拿出良方。

二、盯住主業,踐行第一宗旨,“面對面”調查研究。

權力是人民所賦予,不可濫用。黨員幹部必須深刻領悟要“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的真谛,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在提高執行力和工作效率上下功夫。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态,始終把人民群衆是否滿意作為評價工作的标準,始終把抓落實作為推動工作的着力點,始終把實幹作為對工作的基本要求。摸清找準群衆在就業、教育、收入、醫療、養老、居住、環境等方面存在的具體問題,科學決策,提出解決辦法。強化工作責任心,不斷增強執行力、創新力、凝聚力,以锲而不舍的精神,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狠抓各項工作落實,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曆史和群衆檢驗的成績。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針對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飲水安全等領域存在的問題,都要高質量清零。按照産業興旺、生态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村現代化。為群衆提供公共服務的時候,應采取調查問卷、座談會等多種方式問需于民。落在細上,落在小上,落在實上。隻有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縮小貧富差距,才能增進民生福祉,讓群衆生活更加幸福。

三、撲下身子,履行第一職責,“心貼心”服務民生。

廣大人民群衆最為感同身受的個人利益和整個社會的安定團結,是廣大人民群衆感知和檢驗中國夢實現程度的風向标。“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從決心到舉措,從重點擊破到全面開花。既要“願作為”,更要“能作為”;既要“真作為”,更要“敢作為”; 隻有以百姓之心為心,對群衆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心中有數、認真解決,才能始終與群衆想在一起、幹在一起。為民有責、為民負責、為民盡責的責任擔當,拿出敢扛事、願做事、能幹事的勇氣,做身入基層、心入基層、人入基層的新時代建設者。用幹部的“辛苦指數”換來群衆的“滿意指數”, 敢擔當,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是共産黨人想幹事、能幹事、幹大事、幹不成事不罷休的精神品質。深入到田間地頭,走訪到百姓家中,坐坐百姓的熱炕頭,聽聽群衆的心裡話,将黨的政策說給群衆聽,将黨的關懷播散到每位群衆心中。 讓“數據多跑腿,讓群衆少走路”, 将線上線下結合,通過網絡平台惠及民生,實現了最多跑一次的目标。 多一份責任、多一份辛勞、多一份擔當,保持昂揚向上、充滿活力的精神狀态。“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情操,将奉獻做為人生價值實現的指南,大大增強了居民的幸福感與滿意度,讓群衆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

四、撸起袖子,緊盯第一目标,“硬碰硬”破解難題。

“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标。奮戰在一線崗位,向下紮根基層。和群衆在一起,不僅利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便于掌握市場動向,了解百姓的需求,從而激發謀事創業靈感,找準方向,抓住機遇,做出成績有所作為。下沉基層,充實幹部隊伍,落實為民實事,制定村規民約,清朗基層風氣,改善衛生條件,豐富文化生活,以一己之力帶動鄉村治理激發新活力,拓展新空間。面對深水區和攻堅期,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我們就能大步涉險灘、啃下硬骨頭,不斷為中國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關鍵時刻不失語,重大問題不缺位;難題面前積極開拓,困難面前擔當在先,時刻把為民的責任、改革的攻堅、難題的破解放在心上,“拉網式”排查,“無死角”整改。讓更多農民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政策落到農民心坎上,讓奔向全面小康的步伐更輕盈。堅定樹立解決“三農”問題的正确導向。走群衆路線,做好群衆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把群衆生活保障好,讓人民群衆更多更公平地共享發展成果。成為破難題、補短闆、防風險的實幹家。锲而不舍,使鄉村振興行穩緻遠,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的新篇章。

作者:陝西省鳳翔縣紀委監委辦公室 董曉龍

責編:陝西法制網 鄭黎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