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筆合法集體違規的騙保行為也能發現
山大地緯軟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研究院院長肖宗水就給記者講了他們運用大數據監管發現過的一個騙保案例。
有個100多戶人的村子,有30戶人家在三個月内,陸續到同一家醫院住院,而且看得都是腰椎肩盤突出,平均治療費用都在六七千元左右,有的花四千元,有的花到九千元,但是最後平均下來,正好都接近醫保給這類疾病的報銷定額6500元。
“像這種騙保行為,每個人的住院結算都是合法的,每一筆醫療費用也是合法的。但是如果把這個醫院在某一段時間裡,很多病人的住院記錄數據,放在一起分析就會發現是非法的。”肖宗水說,這樣的分析也不需要多高深的模型,隻需要把數據放在熱力圖上,就能直觀地看出問題。
“大數據一般不分析因果,但是發現了問題以後就得去找原因。”後來調查發現,這個醫院此前開着一輛大巴車到這個村進行了集體免費體檢,然後篩選了一部分患有腰疼、腿疼、胃疼等慢性病的病人,讓他們去免費住院,隻需要付500塊錢的交通費,還管吃管住。實際上,最終的住院費用都是從醫保上支出的。
而據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山東大區總經理李祥介紹,随着5G的到來,大數據運用還将進一步延伸到老百姓的日常就醫中。比如,我們平常去醫院看病,症狀是發燒,把這個信息寫入電子病曆以後,系統就能給醫生提供足夠的多可參考病曆,之後再輸入第二個信息,第三個信息,讓系統給出參考。最終就能做到智能輔助診斷。這會讓醫生的診療效率得到極大提升。
此外,還有遠程醫療。過去遠程手術是無法做到的,因為現有的4G信号,遠程是無法做到精确控制的。但在5G條件下,有非常穩定的、高速的信号傳輸,就可以實現遠程手術。
無感認證保護人的尊嚴
去年起7月,人社部宣布将全面取消領取社會保險待遇資格集中認證,不再要求參保人員在規定時間段到指定地點進行認證。目前,在社保領域,一種叫“靜默認證”(無感認證)的監管方式已開設運用。肖宗水認為,這能最大程度做到保護人的尊嚴。而這背後同樣有大數據在幫忙。
“以前媒體報道過,有些地方要求領取養老金的老人拿着一張當地(天)報紙證明自己還健在,但從老人的角度很忌諱這種做法。”肖宗水說,如果運用大數據,就能把認證工作做到無形之中。
比如,通過監測老人平時坐公交車、家中水電煤的使用産生的數據,如果沒有異常,那麼就能推測這個人仍然健在。“這需要聯動民政、公安等等部門的數據,凡是涉及到人的生命周期裡活動的數據,獲取的越多就能越準确獲知當事人的狀态,并且過濾出來需要重點監管的人就越少。”
通過大數據算法模型過濾,隻對重點人群進行關注就可以了。這在整個需要認證的人中,隻是很小一部分,對這部分人進行監管就相對輕松多了。
一百多台服務器采集全省4000多萬用戶數據
大數據能做到不僅僅是這些。現在不少人正在用支付寶交電費,但是你知道支付寶是如何了解到你家的用電量嗎?這背後也少不了大數據的運用。
肖宗水說,山大地緯有一套山東省級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我們主站部署了一百多台服務器,去采集全省4000多萬用戶,包括工業、企業、小區居民、商業用電等等,不僅采集用戶的用電量,還采集用電質量,也就是電流電壓還有工況事項。如果出現斷電、故障等情況也會采集上去。這些數據15分鐘采集一次,一天内能産生将近2T的數據。
普通住戶家裡用的智能電表通過采集接口,把數據上傳到小區變電站的智能終端,智能終端采集到數據後會發送到主站服務器,這樣的智能終端在全省有300多萬台。最終這300多萬台智能終端産生的全部數據,通過4G信号被上傳到全省唯一的主站。
将來如果5G開始應用,那麼每天産生的數據還會更大。現在的信道能達到1M-2M就不錯了,但是在5G時代,能達到10M以上。這種情況下,數據采集就不用15分鐘才采集一次了,就會變成實時采集,到時數據量會更大,數據密度也會更精确,數據也會更有價值。
這套數據采集系統不僅采集用電量,據公司官網介紹,通過應用該系統對疑似竊電用戶進行分析,投産當年即追回補繳的用電費用及違約金700餘萬元。
在制造業領域,同樣有大數據的身影。李祥表示,利用大數據,還可以給價值高昂的發動機提供維護建議。公司的一個客戶,有好幾千個發動機在外面運行,這些發動機每個都價值幾百萬,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出狀況,一旦出問題就會帶來巨大的損失。
而在這些發動機上,都有一套傳感器,運行過程中的數據都會傳到一個發動機售後平台上。所有發動機的運行參數、運行時間運行狀況、包括有沒有異常等在平台上能看到。李祥介紹,利用他們設計的算法模型,可以實時知道某一套發動機,哪個零部件需要提前做預防和維修,就能做到可預測性的維護。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任志方 修從濤
(壹點号 知了)
本文内容由壹點号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