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日清方便面香港版和内地版區别

日清方便面香港版和内地版區别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8-25 03:16:37

​繼分别投資3000萬港元和2000萬港元在香港新界大埔生産廠房設立全新的谷物麥片生産線和提升棒丁面生産線後,近日,方便面”鼻祖“日清食品又有了新動作。

7月2日晚,日清食品發布公告宣布收購珠海聯智科技有限公司全部股權。公告表示,珠江聯智主要從事制造業務,并在珠海擁有約3萬平方米已開發作為工作用途的土地。完成收購事項後,日清食品拟投資約1.8億元興建生産包裝材料的新廠房,并計劃2021年前完成建工。

日清方便面香港版和内地版區别(日本方便面鼻祖)1

上面兩個動作無疑顯示,日清食品正在加碼布局中國市場。

香港最大的方便面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日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48年,當時由華裔日本人安騰百福創立日清日本集團,1958年,安騰百福發明了全球首款方便面——“雞湯拉面”。

此後,方便面作為一款快餐産品風靡全球,成為僅次于面包的人類第二大主食,甚至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目前,日清食品旗下品牌主要包括合味道、U.F.O.飛碟炒面、炒面大王、出前一丁及非油炸方便食品拉王等。

在日本做大後,日清食品踏上了全球化的路程。1966年為了進軍美國市場,安藤生産出世界上第一款杯面,也就是我們如今時常能看見的--合味道杯面。

日清方便面香港版和内地版區别(日本方便面鼻祖)2

之後,日清集團看中了中國市場。1984年日清日本集團在香港成立日清食品有限公司,并于同年在香港開展方便面業務。10年後,日清集團開始在内地擴張,其于1994年在廣東順德建廠,該廠成為珠三角地區方便面的主要供應基地,之後其陸續在福建和浙江建廠,其中浙江平湖的工廠于17年正式投産,主要供應華中、華北市場。

但由于中國地大物博,日清食品在内地的擴張進程較為緩慢;加之内地方便面市場一直由康師傅和統一把持,日清在内地所占市場份額很小。

時至今日,日清已經成長為香港最大的即食面公司,按零售額及零售銷量計算,2016年,日清分别占香港即食面總體市場的約65.3% 及62.6%。

但如果将内地計算在内,日清的市場份額便沒有那麼樂觀。按2016年零售額及銷量計,日清中國第五大及第六大即食面公司,分别占中國即食面總體市場的約2.6% 及1.3%。

上市募資加碼内地

成為香港最大的即食面公司,也就意味着其在香港的發展将會保持穩定,不會出現爆發式的增長,于是日清食品把注意力放到更廣闊的内地市場。

但這需要資金方面的支持,于是2017年11月,日清食品在港交所披露上市文件,希望借此擴充中國業務并提高産品知名度,進一步加強公司在内地的形象并增加銷售能力。

當時的招股書顯示,集資的目的主要包括,進一步擴展及升級公司生産廠房及設施,進一步擴大銷售及分銷網絡,提升研發能力,建立戰略夥伴關系和收購事項,以進一步使方便面、冷凍食品及産品供應多樣化,以及運營資金撥款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其中,一部分募集資金被用于建設福建廈門工廠和浙江平湖工廠。據日清食品方面表示,修建工廠是為了做好成本管理和效益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建設工廠,日清食品也在産品進行進行更新。為了迎合注重健康的顧客及宣揚健康的重要性,其開發了非油炸即食面品牌,例如推廣「合味道樂怡」的辣番茄海鮮味及豆乳野菜湯味,向客戶提供低脂及低卡路裡的選擇。

日清方便面香港版和内地版區别(日本方便面鼻祖)3

包裝方面,在合味道系列産品中,加入分隔餐具與面餅及調味料的内層;在“拉王”系列産品上,添加了動漫、電玩等創新元素,與騰訊手遊合作出品限定版杯面。

經過兩年的發展,日清食品2018年财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日清食品2018年實現營收29.98億港元(25.61億),同比增長11.5%;實現淨利潤2.05億港元(1.76億),同比增長5.2%。其中,内地市場實現約14.42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12.6%,占比公司總營收55.9%。

趕了個晚集?

據了解,國内的方便面以5元為分界線,5元以上為高端方便面,5元以下為普通方便面,而日清的方便面定價大都位于5元以上,走的是高端路線。

之前國内的方便面産品主要以5元以下為主,但是在經曆了方便面銷量的下滑後,國内方便面領軍康師傅和統一做出了改變,将方便面升級。如,統一推出的"都會小館"、"湯達人"、"滿漢大餐"等,定價都很高,都會小館5元/盒,滿漢大餐則高達30元/盒。康師傅也黑白胡椒、DIY面、愛鮮大餐等。

日清方便面香港版和内地版區别(日本方便面鼻祖)4

借助高端方便面産品,國内方便面市場出現回暖迹象。尼爾森數據顯示,2018年方便面的市場銷量同比增長3.2%,銷售額同比增長8%。

随着近年來康師傅、統一等國内品牌加快高端方便面産品投放速度,一直定位為“優質方便面細分市場”的日清食品似乎不再擁有“高端化”優勢。

加之人們對于日清的了解沒有康師傅和統一多,所以如果選擇同價格的産品,大多數人會選擇自己知道的品牌。

在此背景下,日清食品利潤增速有所放緩。數據顯示,日清食品2018年的歸母淨利潤為2.15港元,同比增速為5.16%,較上市當年的115%明顯下滑。

對于日清集團來說,除了對手的阻擊,成本不斷提升也使漂洋過海的日清食品面臨增速瓶頸,于是其開始在内地建設工廠。日清食品首席執行官安騰清隆表示,自2017年上市以來,我們便在積極尋找投資機會,收購珠海聯智及新建廠房将有助于集團更高更有效控制成本。

但就公告而言,該廠需要2021年才可以完成建工。而對于快消品而言,機會轉瞬即逝。

此外,日清進行多元化業務的薯片、果汁等非即食面業務也都是挑戰者衆多,并不容易突出。業内人士認為,在品牌知名度不強的時候,日清食品如此快速的布局産品線,短期内可能會存在投入和産出不成比例的風險。

從這幾點來看,雖然日清食品進入中國已有35年左右,但其似乎一直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可謂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