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生命是一個被喚醒的過程

生命是一個被喚醒的過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16 19:48:43

10月24日22時40分,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病房,21歲的歐陽忻怡心跳停止。

遵照女孩生前遺願,武漢市紅十字會普瑞眼角膜庫工作人員摘取了她的一對眼角膜。這一善舉,使一名3歲男童和一名43歲女士重獲光明。她留下的螢火,從此成為他們眼裡的光。

生命是一個被喚醒的過程(她反複指向自己的眼睛)1

1

彌留之際

她反複指向自己的眼睛

10月24日,渾身插滿管子的歐陽忻怡已說不出話來,卻總在重複一個動作。“她就指着眼睛,一直指着眼睛。”忻怡的媽媽鄒美芳當即理解了女兒的用意:她想捐出眼角膜。

鄒美芳說,今年7月9日,忻怡過21歲生日時,就通過支付寶小程序簽署了器官捐獻協議。那時候大家覺得,這是一件非常遙遠的事情。

“我支持她,不管她做什麼決定,我都支持她!”盡管心中百般不舍,欣怡的父母還是決定代女兒完成心願。當晚,父親歐陽華聯系了角膜庫工作人員。在遺體器官捐獻交接協議上簽字的時候,鄒美芳雙手劇烈顫抖——這一次,是永遠的放手。

鄒美芳告訴記者,女兒是今年8月6日突然發病。“早上4點半自己打的120,說頭特别痛。當時我在外地打工,爸爸陪她去的醫院,一入院就做了開顱手術,原因是腦出血”。

經過兩次密集的手術,忻怡的病情一度得到控制,但還沒等一家人緩過神來,情況就再次急轉直下。10月14日,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生通過會診明确病因,忻怡患的是罕見的胸膜間皮瘤,癌細胞轉移到頭部瘋狂生長,已經失去手術機會。

“在病情向好的時候,孩子可以正常吃飯、說話、下床活動,肉眼可見一天比一天好,我們都以為很快就能出院了。”鄒美芳回憶,她給女兒打氣“會好的”,忻怡也回應“會好的”!

“她從來都是說到做到,這是唯一一次失信。”

生命是一個被喚醒的過程(她反複指向自己的眼睛)2

欣怡的離去給爸爸媽媽留下巨大的傷痛。記者武葉 攝

鄒美芳說,盡管家人從不當着忻怡的面讨論病情,但也深知一切都瞞不過她。病情再次惡化後,忻怡知道自己可能不會好了,她想起了那份器官捐獻協議,癌症病人很多器官不能使用,捐角膜成了唯一的執念。

2

計劃去西部支教

三門功課已通過兩門

年僅21歲的歐陽欣怡,為何早早關注到“身後事”?從她留下的日記和随筆中,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2015年,歌手姚貝娜去世,捐獻一對眼角膜使兩位患者重見光明。那年,正在讀高二的欣怡有感而發,在校刊上發表《最美的天使》,禮贊姚貝娜捐獻器官的義舉帶來滿滿的正能量。“你就像折翼的天使,即使不幸墜落人間,也可以帶給人們最質樸的溫暖”。

生命是一個被喚醒的過程(她反複指向自己的眼睛)3

欣怡留下的随筆和日記。

她抄錄魯迅先生雜文集《熱風》裡的經典語句:“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7月9日,忻怡簽署器官捐獻協議時,好友周全就在身邊。得知忻怡最終履諾,周全坦言“不意外”。

周全說,她和忻怡初中相識,雖然後來去了不同學校,但因為雙方住的近,隻要在家就會見面。在周全眼裡,忻怡活潑外向,即便是萍水相逢的人也能很快打成一片,她吃到好吃的東西,看到好看的風景,都會熱情地跟人推薦。

打開忻怡的微信朋友圈,曬美食、曬旅行、曬自拍,和所有十幾二十歲的女孩子一樣絢麗多彩。然而,與高調曬生活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她一直在低調做公益。

生命是一個被喚醒的過程(她反複指向自己的眼睛)4

周全說,支付寶有個愛心捐贈入口,可以捐助孤寡老人、失明兒童等弱勢群體。從大一開始,忻怡有了一點生活費,便同時捐助了四五個公益項目。每個項目十塊錢,不多,但她一直堅持了四年多。

“外表大大咧咧的欣怡,内心溫暖善良。”周全說,一起去菜市場買菜,去夜市玩套圈,她會下意識地選擇老年人的攤位,因為體諒他們生活不易。“我們都有去西部支教的想法,忻怡生病前正在考教師資格證,三門功課已通過兩門”。

3

不願親人擔心

患病後沒有喊過一聲疼

忻怡走後,爸爸媽媽整理她留下的日記、信件和照片,回憶過往點點滴滴,坦言留下太多遺憾。

“陪伴女兒太少了!”歐陽華說,忻怡的媽媽長期在甘肅打工,自己忙于工作,兩個孩子跟奶奶一起生活。忻怡從小就很獨立,照顧弟弟,照顧奶奶,牽挂她的媽媽。他總覺得女兒什麼都會,不需要刻意去照顧,平時忙起來就多有忽略。

生命是一個被喚醒的過程(她反複指向自己的眼睛)5

不斷有老師和同學趕來悼念。記者武葉 攝

直到忻怡去世,老師、同學甚至旅途中結識的朋友都到家裡來悼念。歐陽華通過大家的講述,才對女兒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原來就知道她蠻優秀,但不知道她這麼優秀”!

平時,忻怡和媽媽更親近一些。鄒美芳說,她幾乎每天都會跟自己打電話,覺得發微信太單薄,堅持用最傳統的方式給媽媽寫信,還會出其不意地準備各種小驚喜。

“有一次,她打電話說媽媽,你的生日禮物就在身後。”鄒美芳說,“我轉身一看,她就捧着蛋糕突然出現在我面前”。

生命是一個被喚醒的過程(她反複指向自己的眼睛)6

“孩子懂事的讓人心疼。”鄒美芳說,忻怡跟奶奶感情很深,老人已經80多歲了,擔心老人承受不住,家人隐瞞了忻怡真實的病情。10月初,忻怡給奶奶打電話,再三寬慰奶奶不要擔心。奶奶聽到孫女的聲音可高興了,叮囑她“一定要原模原樣地回來”。那時大家還抱着幻想,希望會有奇迹發生。

10月22日,忻怡病重,爸爸買來她愛喝的奶茶,姑姑用勺子喂她。她其實已經無法進食,但還是努力抿了一小口。那天她已經很累了,看到弟弟打來視頻電話,又強打起精神。

“她很堅強,沒有喊過一聲疼。”周全說,“她說起還沒有去新疆看日落,沒有去廣州吃早茶,《長津湖》上映了還沒來及去看。她心裡有許多不舍,她想長長久久陪伴在我們身邊,她不想讓我們擔心和傷心”。

4

父母将加入器官捐獻志願者隊伍

用實際行動支持女兒

武漢市紅十字會普瑞眼角膜庫徐靜醫生回憶,10月24日深夜,當他們趕到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病房,眼前的女孩五官清秀,面容安詳,就像睡着了。為了守護這份美好,工作人員沒有按常規摘取眼球,而是通過環切小心翼翼取得角膜。

生命是一個被喚醒的過程(她反複指向自己的眼睛)7

劉紅山教授為3歲患兒實施角膜移植手術。記者武葉 攝

10月31日,武漢普瑞眼科醫院角膜病專家劉紅山教授主刀,先後為一名患角膜白斑的3歲男孩和一位患角膜皮樣瘤的43歲女士完成角膜移植手術。

11月11日,兩位患者術後複查恢複良好。欣怡留下的螢火,從此成為他們眼裡的光,代替欣怡看世界。

就像一位傳遞光明的使者,欣怡的善舉深深影響着身邊的人。11月8日,表姐陶君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公衆号完成登記,成為全國第3230459名器官捐獻志願者。

“我們也準備簽署器官捐獻協議,去幫助更多的人。”經曆生死離别,忻怡的父母也準備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女兒的敬意和懷念,用實際行動來支持女兒捐獻眼角膜的善舉。

鄒美芳說,“是女兒教育了我們,她做的事非常有意義。她支援的公益項目,我們也會幫她繼續做下去”。

生命是一個被喚醒的過程(她反複指向自己的眼睛)8

記者|武葉

來源: 武漢晚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