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子上一年級後,有一個表現讓我感到挺意外的。
開學的前幾天,一些孩子,家長送到教室門口後,他們死活不肯進教室。
但是我送兒子到校門口後,他對我們說:我自己進去就好。
和我們說完再見之後,就蹦蹦跳跳地跑上教室去了。
看着孩子的背影,那一刻真的感到特别地欣慰。
他甚至還對我們說,他要早點去上學,才有時間和同學們玩一會。這至少說明他和同學的關系處得很好嘛。
回來的時候,我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兒子會喜歡去上學呢?
01 孩子一開始就跟得上節奏很重要
除了一些孩子性格比較内向,或者比較粘父母,我覺得主要還是孩子上了小學後,學習和與人相處這兩方面要跟得上節奏。
在《學習之道》這本書中,作者芭芭拉.奧克利說:人們往往讨厭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但如果你開始對某件事遊刃有餘,自然就會樂在其中了。
孩子上學也一樣,如果上學後前幾天老師講課聽得懂,提問會回答,作業做得完,和同學玩得到一塊......總之,在班上各方面跟得上的話,孩子就能從和老師和同學的互動中得到正反饋和自信心,也能得到校園生活的樂趣。
比如我結放學接孩子的時候,我問他說:今天在學校開心嗎?
孩子說開心。
我說為什麼開心啊?
他就哔哩啪啦地跟我講了一大堆:班上發生的有趣的事,老師表揚了他,甚至還将今天學得課文背誦給我聽。
如果能夠輕松應付各種問題,孩子很快就能适應校園生活,他自然就會喜歡去上學。
關鍵是如何才能讓孩子上小學後就能輕松應付呢?
通過養育自己的兩個孩子,以及觀察周圍朋友的孩子,介紹兩個方法給大家參考一下。
02 讓孩子上個幼小銜接班
現在很多幼兒園提倡素質教育,在幼兒園就是吃喝玩樂,塗畫唱跳,讀了幾年,拼音、識字、寫字和算術基本都沒有教。
這種理念沒問題。
正如兒童心理治療師瑪格特博士所說:“豐富的環境提供了新奇的經曆,能讓孩子增強社交、體能、認知和感官互動方面的能力。”
過早的書本教育并不是可取的,相反,豐富的實踐活動,可以誘發孩子進行獨立思考,獲得主動學習的樂趣,提升他們的内在感知能力與外在認知能力。
隻不過這些幼兒園的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就很容易不适應。
因此,上學之前,花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上個幼小銜接班還是有必要的。
首先,提前讓孩子們學會寫一些簡單的字,提前學點簡單的拼音的算術,這些都能讓孩子上小學之後,大大降低對新知識的陌生感和畏懼感。
開學後,我問兒子,上課老師講得能聽懂嗎?
他總是很自信地說:當然聽得懂啦,很多我都已經學過了。
其次,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一些字後,基本能看得懂題意,還能自己抄寫老師布置的作業。
每天下午放學後不久,我兒子就基本上把作業寫完了。
而微信群裡很多家長,晚上八九點的時候還經常在發紅包,問其他人今天的作業是什麼。估計他們寫完也得9點多。
最後,幼小銜接班提前讓孩子習慣了小學課堂的節奏。
說實在的,要讓一個剛從幼兒園上來的孩子堅持坐40分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果沒有一個慢慢适應的過程,很多還真的很難一下子做到。
很多小孩子因為無法堅持,在課堂上開小差,說話,和同學玩,甚至有的還起來走動。
因為這些行為而被老師批評的孩子,很可能就有不喜歡上學的念頭。
03 讓孩子推遲一年去上一年級
其實我兩個兒子都是6周歲時就可以去上小學了,但我都是有意讓孩子推遲一年,7歲再讓他們去上一年級。
我主要是考慮到讓孩子的身體和大腦發育得更成熟一些,再去上小學。這樣比班上的同學動手能力會更強,接收能力會更快一些。
這個想法是當年在看《異類》這本書時得到的啟發。
在《異類》這本書中,作者格拉德威爾通過觀察許多職業聯盟的運動員,比如加拿大的職業冰球聯盟,美國的職業籃球聯盟,歐洲的職業足球聯盟。
他發現大部分運動員的所取得的成就跟他們的出生年月有很大的關系。
絕大部分的頂級的運動員的出生月份都是在1-6月份,這些運動員中,在1-3月份出生的人數又比在3-6月份出生的要更多一些。
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來,很多國家的兒童被選入球隊訓練時,都是按年齡來分組的。
同一年份的1月1日——12月31日出生的兒童,通常被分在同一組一起訓練。
在年頭出生的孩子,比在年尾出生的孩子,他們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競争,但是前者卻比後者多了好幾個月的發育優勢。
對于5-10歲的兒童來講,這幾個月的發育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這種優勢讓年頭出生的孩子比同一組的其他孩子表現得更好一點。
而這一點更好的表現則更容易比教練發現,進而獲得了教練更多的指導和訓練,因此他們也變得更加優秀。
這個最開始的差距越拉越大,直至若幹年後,那些年頭出生的孩子最終被專業的球隊選中,開始了他們在職業聯賽上的天才之旅。
由此可見,期初的那點優勢,其實還是挺重要的。
孩子在一開始學的時候就能比其他孩子學得更快和更好,不僅能夠得到老師的關注,而且還能變得更加自信和愉快。
在這種積極的正向反饋中,孩子會進步得更快,和其他孩子的差距也會拉得越大。
社會學中有個“優勢積累”講得就是這個道理——剛開始的一點優勢,慢慢積累,到後面就會變成巨大的差距。
當然,我并不感奢望孩子能夠變成天才,隻是希望孩子在一開始的時候不要追趕得太累。
所以推遲1年去開學,我覺得還是很值得的。
04 寫在最後
你可能會認為這是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一種具體做法。
但其實還真不是。
認為不能輸在起跑線的家長,其實是默認地把孩子的人生看成是一場短跑比賽。
隻有短跑比賽,起跑線的輸赢才是生死攸關的。
而孩子的人生其實更應該看成是一場自己和自己比賽的馬拉松。
在不同的階段采取不同的策略,然後持續努力才有可能到達終點。
因此,上幼小銜接也好,推遲一年上學也好,隻不過是以更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所采取的一種求學策略,進而提升孩子學得更好的概率。
當然,最重要的是家長要給孩子灌輸持續努力的觀念,沒有持續努力,再好的策略也是白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