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彙區梅隴十村旁的一家“菜鳥驿站”,最近遇到了一位十分“頂真”的消費者徐女士。
在梅隴十村,“三通一達”和極兔等快遞企業的件均由菜鳥驿站負責末端派送。徐女士說,上海本輪疫情前,快遞包裹都是送進樓送上門。如今,驿站隻肯将快遞件放在樓下樓道口,剩下一點路得由居民爬樓梯帶上去。為了讓驿站恢複送上門,過去一個月裡,她至少撥打了十幾通投訴電話,與驿站“硬磕”上了。
正在征求意見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修訂草案)》明确,快遞企業在未經收件人同意的情況下,不得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快遞末端服務設施。但一直以來,送上門是快遞最後100米的“堵點”。眼下因為種種原因,放在樓道口成了一些小區快遞最後100米的新做法。自己爬樓将快遞帶上去當然不費事,但徐女士之所以如此“頂真”,是擔心疫情期間的一些變通做法成為“理所當然”,她認為不能讓驿站“懶”成習慣。
百般投訴,還是不送上門
徐女士回憶,6月1日申城恢複正常生産生活秩序後,梅隴十村很快撤掉小區門口的貨架,恢複了快遞的正常派送。但她發現,重返小區的快遞件并沒有送上門,而是都放在了底樓“樓道口”,由居民自取。
梅隴十村是個老小區,并不像商品房小區一樣底樓有個門廳,而是隻有一扇門禁鐵門,拉開就是上二樓的樓梯,所謂的“樓道口”就是指的這裡。8月15日上午,新一天的快遞件尚未開始派送,但不少尚未被取走的快遞件仍放在樓梯上靠牆一側。記者在96号樓就看到,洞開的鐵門裡,3個快遞件挨個放在3級台階上。其中,602室的一個快件是一個長條形大件,面單顯示是一款組裝家具,掂一掂重量還不輕,爬樓梯提上6樓可不輕松。
△96号樓洞開的鐵門裡,3個快遞件挨個放在3級台階上。其中,602室的一個快件是一個長條形大件,面單顯示是一款組裝家具,掂一掂重量還不輕。
“為何不像以前一樣送上門?”7月中旬起,徐女士開始反複撥打菜鳥消費者熱線“9519666”,投訴為小區送件的驿站服務縮水。“客服總是說會反映一下,讓驿站送件上門,但從來沒有起作用”,徐女士稱。大概是投訴次數多了,從8月起,她陸續有8個快遞到了派送環節就顯示為“物流異常”而卡住。從她提供的快遞物流記錄來看,卡住的理由五花八門,有“受疫情及交通管制影響”、“派送地址無人接收”、“節假日無人收貨”等等。她又詢問了多家快遞公司,快遞公司反饋稱這些快遞件已送至驿站,問題應該出在驿站。她懷疑自己因投訴被驿站區别對待,無法享受到正常的入庫和派送服務。再次投訴後,8月8日,驿站才将8個件裝入一個麻袋,給她送上門來。
可即便是如此一番折騰,徐女士仍然未争取到送上門的權利。8月14日下午6時許,一個中通的快遞件經驿站派送後,仍然被放在了樓梯上……
△徐女士出具的手機顯示,她已設定要求菜鳥驿站必須“送貨上門”。
是物業有要求隻能放樓道口嗎?小區物業的一位工作人員連連否認:“沒說不讓送,可以送上門的。”對于快遞件擺在樓梯上,物業也頗有微詞,“老小區門禁大多開着,又不具備監控,說也不說一聲就放在樓梯口,安全嗎?重要的東西丢了怎麼辦?”為此,物業還特意張貼過告示,要求派件員送件上樓,不要放在樓道口。有居民聞訊加入話題讨論,對比之前的服務,大家一緻認為“驿站的派件員變懶了”。
驿站稱“上門送件有風險”
記者在小區裡蹲守,等候來派件的驿站工作人員。上午11時許,一名身着白汗衫的男子騎着電動自行車來到小區,車後座上裝着一大筐快遞。他徑直駛到梅隴十村最北側一排房子,停好車從筐裡翻找出3件快遞,随後快步奔入101号樓,将3件快遞整齊地擺放在樓梯台階上,一一掃碼後即轉身離開。他正是驿站負責梅隴十村的派件員,記者跟着他一路觀察得知,他派送的七八個門幢共計幾十個件中,僅有2個件被送上樓,其餘均放在底樓樓梯上。
△菜鳥驿站派件員正在梅隴十村派件,将快件放在樓道口并掃描就完成了派件過程。
是變懶了才不送上樓?記者向派件員發問。他回複記者不送上去是“安全考慮”。怎麼理解?原來,他認為上樓送件仍然存在一定的疫情風險。記者追問風險具體所指,他話鋒一轉稱住在華發路的一名同事最近剛因疫情被隔離在小區,這說明小區内依然可能會有疫情傳播,所以能不進樓道則盡量不要進,避免與居民有過多接觸。至于送上樓的2件,他解釋稱1件為特别重的包裹,另1件則收件人是腿腳不便的老人,這些屬于特殊情況理應送上去。除了風險之外,他還表示高溫天戴着口罩爬樓梯太累也是一個因素,居民應該體諒,“倒個垃圾順便帶上去不就好了。”
菜鳥驿站位于小區西側的淩雲路上,記者也找到了驿站的負責人鞏先生,他提供了和派送員相似的說法。在他看來,盡管梅隴十村并非風險地區,但眼下疫情尚未完全平息,出于謹慎起見,對于驿站負責的梅隴九村和十村均采取了快遞件送樓下的安排。“小區南側不遠處,隔着澱浦河眼下就是風險地區,所以說誰能保證沒有風險呢?”他反問記者,并強調“待疫情徹底平息,會恢複送件上門的。”
△小區西側淩雲路上的菜鳥驿站。
對于菜鳥驿站的說法,徐女士表示無法理解。在梅隴十村,順豐、京東和幾家外賣都可以做到送上門,這說明風險一說實則站不住腳。在小區裡,記者也遇到了另一位“菜鳥直送”的快遞員,他負責派送“天貓超市”的貨品。在小區128号樓,記者目睹他将兩箱礦泉水搬上了6樓。他指了指衣服上的“保證上門”的口号告訴記者,送上門是菜鳥直送的“硬要求”,“沒人在家也要放門口。”同屬“菜鳥”系,同一個小區,為何菜鳥驿站就不送上門,他的解釋是驿站每個件送件的收入不高,到派送員手上僅幾毛錢,并且快遞量大、派送員少,服務上就不能要求太高。
△在梅隴十村,同屬“菜鳥”系的“菜鳥直送”就能做到送件上門,快遞員稱送上門是“硬要求”。
不能借口疫情來降低服務
據記者了解,恢複快遞進入小區後,申城一些小區确實有暫時安排過快遞放在樓幢底樓大廳内,作為上門送件前的“過渡措施”。但随着疫情走向平穩,不少小區已恢複正常上門派送。在這些小區,菜鳥驿站的服務恢複了嗎?
浦東新區上海萬邦都市花園小區29号是一家菜鳥驿站,負責了全小區“三通一達”快遞的末端配送,工作人員徐先生稱恢複快遞後配送服務已和以前一樣。盡管默認是來店自取,但隻要居民提出送上門的要求,驿站就會安排人員派送。目前是快遞淡季,每天快遞量不到2000件,他估算其中送上門的比例是不低的,“我們店開了五六年了,居民都留有微信,有什麼要求說一聲就行了。”
△浦東新區上海萬邦都市花園小區29号的一家菜鳥驿站。
杜鵑路159号也是一家為周邊小區服務的菜鳥驿站。工作人員稱他這個站的快件中,三分之一由居民自取,其餘均為送件上門。他認為,作為負責快遞最後“100米”的菜鳥驿站,消費者若提出了上門派件的要求,驿站必須要滿足。
應該說,不少菜鳥驿站已經恢複正常,按照小區居民的要求來提供服務。對于梅隴十村這家菜鳥驿站的做法,有驿站經營者分析,即便是為了降低風險,也可以采取将快遞放到每戶門口的方式實現“無接觸”,而不是一定得放在樓下。真實原因或許是出于經營上的壓力:疫情封控期間菜鳥驿站普遍虧損了房租和人員工資,不排除恢複正常後派送人員有所縮減,導緻派送服務标準降低。
對此,記者也向梅隴十村菜鳥驿站經營者核實,對方解釋派送人員确實從高峰時的7人減少至目前的4人。如果依然送貨上門,确實無法按照菜鳥驿站的要求在每天晚上9時之前完成派件。
△梅隴十村裡,一名京東快遞員正在上門派件。
最近一段時間,一些快遞企業和快遞服務站以疫情為名,降低或變相降低服務标準的現象已屢被報道。記者就此向上海市郵政管理局咨詢,對方明确表示,是否存在疫情傳播的風險、是否要采取措施,理應由社區管理部門來評估。除了社區居委會、物業對于快遞的派送有明确的要求,否則快遞企業、快遞服務站應該按照派送規範來提供服務。企業出于省事等自身理由拒絕提供上門派送服務,市民可以向郵政管理部門反映,由管理部門予以處理,甚至作出處罰。
來源:作者:毛錦偉 常譽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