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是一種策略性遊戲,它使用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棋子進行對弈,屬于“琴棋書畫”四藝之一。圍棋起源于我國,古時有“弈”、“碁”、“手談”等多種稱謂。圍棋是我國古代知識階層修身養性的一項必修課目。
圍棋的棋盤是方形的,由縱橫各19條線組成最終形成了361個交叉點。圍棋盤上有9個星,最中間的稱“天元”,以“天元”為中心,可以找到同心的多個正方形。而棋子的“氣”就是棋子能夠向外延伸的線路。
王積薪是我國唐代圍棋大國手,是當時著名的“棋待诏”。據說他的棋藝是從神仙那裡學來的。
王積薪非常喜歡下棋,興趣極大,每天白天泡在棋裡,晚上睡覺夢見的都是圍棋,各種變化在夢裡直打轉。但最開始時,他下棋并不出色。
有一天夜裡,王積薪做了一個夢,夢見一條青龍盤旋于自己家的屋頂,突然張嘴吐出了九部棋經。他就拿着九部棋經看了一遍,最後把全部内容記了下來。
王積薪剛剛記住,龍就飛走了,九部棋經也不見了。他一着急,渾身一抖,睜眼醒了過來,原來是一個夢。九部棋經雖然不見了,但其中的内容卻曆曆在目,王積薪就按照夢中的記憶,把棋經中的内容記錄成書。
從此,王積薪每天鑽研這九部棋經,夜以繼日,認真學習研究,因此他的棋進步飛快,水平也迅速提高了。
由于王積薪棋藝高超,成為了大唐的圍棋大國手,不久便被皇帝聘為“棋待诏”,每日隻是聽候皇帝招遣,下棋和整理棋書。
後來,王積薪跟随唐玄宗入蜀。蜀道艱難有“難于上青天”之說,到處高山峻嶺懸崖絕壁,可是在崇山峻嶺之中,卻有很多美景。
一天,王積薪獨自外出,他信步而行。不知走了多遠,他見到深山中有一戶人家。因為天色已晚,無法回去,隻得前往借宿。
王積薪走進院子,見這家隻有婆媳倆人,本來指望借宿一晚,一看這情形,也就不好意思說了。
那婆婆見王積薪欲言又止的樣子,明白他的心思就對他說:“你是來借宿的吧?我給你備好火盆和茶水,你就在屋檐下面休息吧。”
王積薪獨自坐卧在屋檐下。此時,夜深人靜,山風呼嘯,他心中想着自己的圍棋技藝最近進步不大,可是自己對此又無能為力,忍不住歎了口氣。漸漸地,他靜下心來,思考着自己平時尚未弄明白的一些棋局變化。
就在這時,王積薪突然聽到住在西屋的婆婆說:“夜深人靜,難以入睡,我們下一盤棋如何?”
東屋的媳婦也說:“那好啊!此時深山夜寒,無聊得很,我們正好消遣消遣。”
王積薪一聽很是驚奇,沒想到在這深山之中,還有會下圍棋的人。他仔細地看了看,兩個屋子都是黑着燈的,而且兩人還不在一起,各在一屋,這棋怎麼下呢?
王積薪正在納悶,突然聽到東屋媳婦說:“我走東五南九路。”
西屋婆婆說:“我應東五南十二路。”王積薪明白了,知道她們這是在下盲棋,于是趕緊拿出紙筆,将她們婆媳說過的每一步棋路記了下來。他發現,婆媳倆人的招法,都是一些自己從來沒有想過和見過的奇招。等婆媳兩人下到第36招時,婆婆突然說:“這盤棋你已經輸了9步,不用再下了吧?”
媳婦回答說:“是的,我輸了9步,咱們不下了。”
聽了這話,王積薪知道,她們的棋藝水平極高,心中暗自佩服,決定找機會向她們學習。
第二天清晨,婆媳都起來後,王積薪恭恭敬敬地向她們請教。
老婆婆見王積薪誠心誠意,就來到棋盤前坐定,随手教了王積薪36種變化。
王積薪還想多學點,老婆婆說:“你隻要會了這些,就足夠成為天下無敵的圍棋高手了。”
婆婆說完後,房子和婆媳兩人都不見了。王積薪知道,自己這是遇到了神仙。
後來,王積薪經常揣摩和研究老婆婆教他的36招棋,棋藝精進,但始終覺得有些弄不明白的東西在裡邊,心想,這可能就是這36招棋的奧妙所在吧。
由于這局棋是王積薪在入蜀的路上得到的,所以王積薪就給它起了“鄧艾開蜀勢”的名字。
在我國古代,一般教棋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斷點教學法,一種是過關教學法。
古人在下圍棋時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諺語,叫作“棋從斷處生”,這便是我國古代的斷點教棋法。在圍棋中,發現斷點隻有兩種基本形式,也就是單方面斷和雙方互斷,因此,找斷點雖然很簡單,但它卻是造成圍棋千變萬化的關鍵所在。因此,對斷點的強化教學,有助于對圍棋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學習。
我國古代還有一種過關教學法。其實,教圍棋的重點不在圍棋知識的講解,而在于對知識點的強化訓練,隻有熟練掌握知識點,才能應用于實戰。
例如提一個子,這是圍棋中最簡單的問題,在教學時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在實戰中,卻很難發現提哪個子最為有利,原因就是沒有熟練掌握知識點。
過關教學法,便是要求在教圍棋時,先要學棋的人怎樣提子、怎樣過關,然後再找斷點過關、吃子方法及過關等。這就需要按照順序來教圍棋,循序漸進,使學棋之人能夠快速掌握圍棋技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