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節氣,二十四節氣的第2個節氣,雨水節氣到來,并不是意味着一定會下雨,它隻是表示降雨的開始,并且降雨量不大,以小雨或毛毛細雨為主。另外,進入雨水節氣以後,南方地區呈現早春的景象,而北方地區,相對還比較寒冷,暫未出現春天的氣息。
民間關于雨水流傳着很多諺語,有些諺語通過雨水節氣當天的天氣情況,來預測後續的天氣,或者說雨水當天是否下雨,來預測後續天氣是晴天還是雨天。有人說雨水節氣下雨好,有人說晴天好,到底哪種好?下面通過諺語詳細和大家說說。
這句諺語從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如果雨水節氣當天下雨了,那麼一直到谷雨節氣,天氣就會以陰雨天為主,“陰陰沉沉”形容晴天少,陰雨天較多。谷雨節氣是4月19日-21日,距離雨水節氣2個月左右的時間。如果在這2個月期間,晴天少,陰雨天較多,從農業種植角度來分析,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
進入雨水節氣以後,多地的農作物開始逐漸進入返青期,此時的農作物,雖然需要補充水分,但是,光照同樣也比較重要。适當的降雨有利于農作物的返青,如果,降雨時間持續比較久,則會起到相反的作用,不僅不利于農作物返青,還有可能導緻農作物苗黃、苗弱等。因此,單從這句諺語來說,雨水節氣下雨是不好的。
這句諺語運用了比喻和誇張的手法,大概意思是說,如果雨水節氣當天下雨比較大,那麼後續的降雨也比較大,并且持續時間較長。“三大碗”用來形容下雨量大,而後半句的“小河大河”,用誇張的手法說明當地後續的降雨也不小,基本上等于出現水災了。
這句諺語所表達的意思是好是壞,就比較明顯了,當小河大河都下滿的情況下,可想而知,田間的農作物也将遭受着水災,如果農作物長時間浸泡在水中,輕則造成減産,嚴重的情況下,可能就沒産量了。因此,這句諺語所表達的意思是說,雨水節氣下大雨是不好的。
這句諺語的意思是說,如果雨水節氣下雨了,那麼往後一百天,主要以陰雨天為主,通過一種誇張的說法,來說明雨水節氣下雨後,後續的天氣陰雨天比較多,晴天比較少。
對于農作物生長來說,需要溫度回暖後,才會進入返青期,以及後續一系列的生長,同時,光照對于農作物的生長起着很關鍵的作用,如果真的往後100天都是陰雨天,那麼可以預測當年的農作物産量不會很高。顯然,這句諺語所表達的意思也是雨水節氣下雨是不好的。
這句諺語所包含的意思是,如果雨水節氣當天是晴天,那麼該年降雨會來得早一些。還是從農業種植角度來說,以小麥、大蒜舉例,雨水節氣前後是小麥、大蒜等作物追肥的高峰期,如果春雨來得早,追肥過後出現降雨的情況下,會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提高追肥效果,有利于莊稼高産。當然,春雨降得早好不好,還需要具體看當地的墒情。
從上面諺語中可以總結得出一個結論,雨水節氣當天下雨是不好的(農業種植角度)。但是,民間還有一種說法“春雨貴如油”,意思是說春天的雨水比較珍貴,能夠促進農作物對于水分的吸收,有利于莊稼生長,而春天下雨并不多,所以,如果遇到春天降雨的情況下,是很好的結果。
雨水節氣也處于“春雨”的範圍,那麼為何會有不一樣的說法?兩者相互矛盾呢?其實,從實際情況來說,二者之間并不矛盾,适當的春雨确實是好的,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但是,降雨不要過多,适量就行,如果出現長時間的陰雨天氣,不僅不會促進莊稼生長,還會抑制返青,以及影響後續的正常生長。
查看中央氣象台天氣預報,2月19日,江南南部、華南等地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雨,廣西東部等地部分地區有暴雨。黑龍江東部、吉林中東部、西藏東部、青海東部、川西高原、江南北部、蘇皖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夾雪。難道說,這些出現降雨的區域,後續就不好嗎?
顯然答案是否定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民間所流傳的一些諺語,往往具有一定的區域性,并不适合于全國所有地區。再加上部分諺語隻是以前時代的說法,如今也不一定适合,到了該淘汰的時候了。所以,關于雨水節氣的諺語,大家了解即可,不必過度解讀。具體天氣好壞,還是要根據當地的天氣預報為主。
今日雨水節氣,我們這裡是陰天,你們那裡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