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海東不負重托推動高質量發展

海東不負重托推動高質量發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20 20:44:00

海東不負重托推動高質量發展(海東不負重托推動高質量發展)1

3月8日,海東市公安局刑警支隊組織民警學習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精神。攝影:顔金梅

編者按:“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3月7日,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對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深刻闡釋、提出新的要求。連日來,的重要講話在海東市各級幹部群衆中引起強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的重要講話體現了深厚的民生情懷,深切地感受到了對青海的牽挂和關心,殷切重托鼓舞人心,清晰路徑催人奮進,将全力貫徹落實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開拓創新、苦幹實幹,堅持生态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讓人民群衆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

“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3月7日下午,在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在海東市工業園區引起強烈反響。大家表示,要認真學習貫徹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和鮮明導向,全面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努力探索适合本地區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始終把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讓人民群衆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

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何延年告訴記者,将堅決貫徹落實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生态環保優先理念,嚴守生态環保底線和紅線,推動生态文明建設,奮力創建“五個示範省”。“我們将通過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以綠色制造、循環經濟、數字經濟、可再生資源為支撐,以建設青山如黛、綠水長流、藍天永駐的青藏高原山水田園、生态綠色、宜業宜居的現代化新城為目标,大力提升企業資源集約化、循環化利用水平。”何延年說。

工業園區綜合辦公室主任冉東升說:“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對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增進民生福祉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這也為我們今後的發展指明路徑。”他表示,下一步海東工業園區将認真落實國家、省市及園區出台的各類惠企政策,多舉措幫助企業降成本、減負擔、提效益、穩生産,督促比亞迪、江河源、青海鐵塔、華農恒青等企業穩定擴大生産,保持工業經濟持續增長,形成更多産值,讓符合條件的企業應入盡入、應統盡統,争取形成更多新的工業增長點,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強調,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這為我們繼續立足本職為民服務提供了根本遵循。”園區工作部副部長馬林虎表示,将持續提升基礎設施建設,着力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堅持“西甯海東一體、産城一體、城鄉一體、港城一體”,統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加速城市崛起戰略,力争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建設再上新台階。同時,加快商務金融、醫療康養、文化旅遊等為主的生産生活性城市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不斷增強吸納人氣、集聚産業的能力,加快宜業宜居宜遊的現代化新區建設步伐。(記者:鄧成财 管國傑)

不遺餘力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說‘要着力補齊民生短闆,破解民生難題,兜牢民生底線……’這些工作是我們海東民政部門一直以來的重點工作,聽到的講話提及了我的工作内容時,我感覺到非常驕傲和自豪,也給我們繼續做好民政工作加了油、打了氣。”3月7日,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在海東民政部門引起熱烈反響。

2020年,海東市民政部門紮實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補針點睛”專項行動,年内為17.48萬人次發放救助金6.48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救助人次增加21279人次,增長13.9%,發放資金增加14929.38萬元,增長30%,是近五年來救助人次和救助資金增長幅度最大的一年。同時,去年全市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5萬元、互助幸福院3萬元的标準配套養老設施運營資金410萬元,提升了養老服務設施使用效益,運營率提高了11%。結合海東“大農村、小城鎮”實際,通過典型引路,探索農村互助幸福院“兩助五一點”(即互助 自助養老模式,通過“五個一點”,即政府支持一點、村集體籌一點、企業捐一點、産業補一點、老年人拿一點)的運營路子。

“我們還啟動運營海東市‘96858’養老服務信息平台,累計服務82.6萬人次,開創了海東市信息化養老服務新模式。”市民政局幹部金雲說,去年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孝康養老服務中心建成了全省最大的集老年人輔助器具展示區、老年人服飾展示區、老年人護理用品展示區、孝心超市、老年人能力評估、智慧養老為一體的健康養老綜合服務中心,拓展了海東綜合養老新路。

“今年,我們将牢記囑托,進一步做好、做實民政工作,把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作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重要任務,辦好涉及民生領域的各項民生實事,努力實現所強調的‘高質量發展’,讓海東的老百姓切實享受到更多好政策。”市民政局局長三永昌說。據介紹,今年,海東民政部門将進一步加大社會救助力度,市、縣區、鄉鎮三級聯動,抽調工作人員,采取“領導帶頭、分片包幹、進村入戶”的辦法,對轄區内困難群衆進行全面排查,健全臨時救助主動發現機制,切實将符合條件的困難群衆納入救助範圍,保障困難群衆生活。

同時,海東市民政部門還将繼續實施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工作,計劃投資2528.06萬元,招聘328人,在民和縣開展民政部低保制度城鄉統籌發展試點工作,積極做好政府購買的社會救助服務試點,提升基層社會救助服務經辦能力。健全以市養老示範基地為基礎,以縣區福利中心、醫養中心和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為依托,以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互助幸福院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完成海東養老示範基地能力提升項目建設,并投入運營,讓海東的孤寡老人們都能夠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的幸福晚年生活。(記者:李曉娟)

為海東實現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

“說‘要辦好就業、教育、社保、醫療、養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實事……’就業首當其沖,我既感到壓力又覺得非常有動力。”“到青海代表團參加審議,是對青海工作的重視。我們作為青海的幹部,要按照的指示,立足自身崗位,做好就業工作,為海東實現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在海東市就業局,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同樣引起了熱議。

海東市就業局幹部楊曉平說,過去的一年,海東市就業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市關于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部署安排,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從全力确保企業用工、完善重點群體就業舉措、精心組織線上招聘服務等方面着手,搭建供需平台,減輕企業負擔、創新優化就業服務模式,積極推進政策落實,多渠道促進就業創業。

2020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9513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53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2%;共向省内外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49.9萬人次,就近就業地轉移151641人,省内跨地區轉移186114人,向省外輸出161684人,實現勞務收入50.1億元,勞務人均收入10050元;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為91%;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9521人……一項項數據背後,是海東就業部門做好、做深、做實就業工作的紮實行動。

“今年,海東市就業部門将按照的指示,做好就業創業工作,讓更多海東人端上就業飯碗。”市就業局局長魏永琪說,今年海東市就業部門将持續強化勞務經紀人、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協會作用,引進和培育省内外人力資源企業進駐人力資源市場,開展招聘服務、人力資源服務外包等多種業務,提高市場的活躍度。加強勞務品牌建設,繼續深挖各地勞務輸出亮點,扶持和打造一批新興勞務品牌,鼓勵和支持勞務品牌參加國家和省級勞務品牌評選活動,引領農村勞動力高質量就業。

除了強化服務體系建設和打造品牌以外,針對就業創業人群,市就業部門也列出了工作“清單”。海東市就業部門将加強與市财政局及合作銀行的溝通,積極發放創業擔保貸款,發揮擔保貸款作用;廣泛宣傳創業成功人士的典型事迹,增強創業人員的榮譽感;重點支持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退役士兵和轉業軍人、殘疾人、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就業。

同時,重點落實好就業培訓、創業貸款、求職創業補貼、一次性創業補貼等各類促進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創業的優惠政策,激發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創業動力,不斷拓寬就業渠道。(記者:李曉娟)

奮力當好經濟社會發展“先行官”

要着力補齊民生短闆,破解民生難題,兜牢民生底線,辦好就業、教育、社保、醫療、養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實事,提高公共服務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3月7日,在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在海東市交通運輸局引起熱烈反響。

大家紛紛表示,交通運輸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先行官”,是現代産業體系協調發展的堅實支撐,是内外經濟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紐帶,更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促進共同富裕的開路先鋒。作為海東交通人,今年将紮實推進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運輸服務保障等各項工作,為人民群衆生産生活和便利出行創造更加安全舒适的環境。

“十三五”期間,海東市路網結構明顯改善,截至2020年底,全市公路通車總裡程達1.2萬公裡,公路網密度達91.1公裡每一百平方公裡。二級及以上公路總裡程較“十二五”末新增740公裡,路面鋪裝率達85.5%。海東市樂都區、平安區成功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已完成省級示範縣考評。同時,區域路網持續優化,自2015年以來全市完成國省幹線投資405.12億元,實施牙同、循隆、大循高速,民小一級、群科新區公路等重大項目,平安大橋、川海大橋、團結大橋建成通車。G109線樂都至平安段改擴建、南繞城東延、樂化高速、加西、西互一級、民和浪紅公路等項目進展順利。此外,交通扶貧成效顯著,海東市新改建農村公路7791.64公裡,完成投資31.23億元,建成了一批脫貧路、産業路、旅遊路、生态路、民族團結路,全市94個鄉鎮1587個行政村公路通暢率、村道硬化率、通客車率均達到100%。全市擁有客運線路212條,營業性車輛15978輛,有力支撐和滿足了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需求。

“十三五”時期是海東市交通大投入、大建設、大提升的關鍵期。一條條通途見證着河湟大地的生機與活力,一條條大路書寫着交通人為群衆辦實事、謀福祉的拳拳之心。“十四五”期間,海東市交通運輸部門将立足新發展階段,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當好交通“先行官”。謀劃推進G6京藏高速園藝場至紮麻隆段擴容改造、樂都至互助等12項高速公路,補齊“三縱三橫一環一軸多聯絡”路網短闆。抓緊落實民小公路、河湟新區等15個互聯互通項目,提升路網轉換水平。配合推進西成鐵路、機場三期等項目,超前謀劃蘭西城市群城際鐵路、軌道交通等重大項目。

同時,海東市交通運輸部門将圍繞打造“暢、安、舒、美”的通行環境,推進沿黃河、湟水河生态城鎮廊帶路段擴容改造,積極推進官哈線施工進度,拟建G109小峽口段改擴建等9項國省道項目,打通斷頭路,暢通市内外循環,提高毗鄰鄉鎮間互聯互通質量,着力緩解重點路段交通擁堵。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抓手,加快旅遊路、資源路、産業路建設,促進城鄉基礎設施提檔升級。結合曹家堡機場三期工程建設,推進空鐵公多式聯運一體化,打造青藏高原綜合交通物流樞紐,以民和紅古川海一體化建設為契機,培育建設以民和為中心的東部門戶物流樞紐。推進等級汽車站升級改造工程和鄉鎮綜合服務站建設,探索客運班車帶運小件郵件、快件試點。

“路暢了,景美了,在基礎設施建設跑出‘加速度’的同時,群衆對于出行服務有了更高的期待。相信通過‘十四五’時期的高質量發展,海東市交通運輸事業将取得長足發展,群衆生産生活和出行将更加便捷、優質。”海東市交通運輸局局長韓海峰說。(記者:周曉華)

譜寫土鄉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3月7日,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當天晚上,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及時組織廣大幹部、群衆通過網絡學、媒體學、集中學、面對面學等方式,第一時間傳達學習了講話精神。一時間,參加青海代表團時的講話精神成了土鄉街頭巷尾最熱議的話題。

互助縣生态環境局局長馬俊告訴記者,通過認真學習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精神,該局幹部職工備受鼓舞。今後,大家将牢記囑托、奮力前行,立足新發展階段土鄉生态環境保護工作實際,站在築牢國家生态安全屏障、實現民族永續發展的政治高度,正确處理好生态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努力完善生态環境保護體系,堅決整治生态環境領域突出問題,讓美麗土鄉、生态土鄉這張“金名片”越擦越亮,更好地把土鄉生态福祉轉化為民生福祉,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土鄉的優勢和驕傲。

在審議時強調,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相得益彰。聆聽了的這段講話後,互助金盤繡土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哈承清備受鼓舞。“盤繡作為我們土族的傳統刺繡,這兩年逐步走上了國際舞台,為了能帶動更多貧困婦女利用傳統手工藝增收脫貧,我們探索出了‘公司 基地 農戶’的發展模式。如今随着班彥村盤繡園建成使用,帶動當地繡娘145戶,建檔立卡貧困繡娘93人。這些正是所講的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的實踐證明。”哈承清說。下一步,她将牢記講話,在保護傳承這一優秀技藝的同時,帶動更多的農村婦女緻富增收。

連日來,互助縣廣大幹部群衆紛紛表示,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充分體現了和黨中央對青海工作的高度重視,對青海各族人民的關懷厚愛。今年是建黨100周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和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開局之年,互助縣幹部職工将牢記重要講話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完成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标任務,奮力譜寫新時代土鄉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記者:陶成君 林豔)

來源:青海新聞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