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聊城市文化和旅遊工作會議召開。本次會議主要内容為總結2021年工作,安排部署2022年重點任務。
2021年聊城市文化和旅遊系統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發展質量逐步提高。2021年全市共接待遊客2178.78萬人次,同比增長23.95%;旅遊總收入180.94億元,同比增長38.83%。
2021年,聊城市文化和旅遊部門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一村一年一場戲”演出8406場,放映農村公益電影67928場。開展各類群衆性文化活動6954場,參與人次達160萬。組建基層文化活動隊伍5836支,基層文藝骨幹達到8萬餘人。建成城市書房、書吧15家,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推動精品劇目創作,全年共創作大型劇目3部、小型文藝作品20件、歌曲50餘首。出台《聊城市文物保護管理條例》,編制文物和革命文物保護實施方案,文物保護系統化、法治化水平不斷提高。
統籌疫情防控和文旅行業複蘇提振,實施消費促進行動,成功舉辦第五屆聊城文化和旅遊惠民消費季、“聊城人遊聊城”等活動。發揮國家級、省級媒體影響力,連續12年參與央視“好客山東”品牌聯合推介、捆綁營銷。從完善領導機制體制入手,增設副組長,設立雙辦公室,健全聯席會議、執法聯動、信息共享制度,建立案件轉辦和周通報制度,出台《聊城市“掃黃打非”工作舉報獎勵辦法》。
2022年,聊城市将錨定“文旅興市”目标定位,以迎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為主題,以推動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不斷滿足人民群衆美好生活需求為目标,以創新求突破、以改革促發展,補短闆、強弱項、創一流,奮力開創全市文化和旅遊工作新局面。
首先,立足特色資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科技興農,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休閑農業等新産業新業态,融合農文旅,推動鄉村産業發展壯大。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展示中華文明風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其次,精心組織策劃慶祝黨的二十大主題文藝創作,推出一批文藝精品,舉辦各類展演展播展覽展示,辦好群衆文化活動。
聊城是黃河下遊和運河沿線重要節點城市,是大運河、黃河文化旅遊帶的交彙疊加區,區位優勢顯著,要緊緊抓住國家重大戰略機遇,主動謀劃、持續用力,深入挖掘大運河沿岸、黃河流域文化遺産資源,創作形式多樣的文藝作品,謀劃一批重大工程、重點項目,打造“兩河之約”品牌。
接下來,以聊城市委提出的“争創一流、走在前列”“在魯西大地率先崛起”為目标,推動文旅興市培育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在藝術創作上,要推出更多優秀文藝作品,提升國有院團發展活力,積極拓寬院團演出渠道。在遺産保護上,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強化資金保障。在公共服務上,要補齊公共設施短闆,建好文化管理隊伍,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在文旅産業上:要堅持項目帶動,實施業态推動,擴大消費拉動。在品牌塑造上:要構建宣傳矩陣,舉辦大型活動,融入區域聯盟,開發聊城禮品。在市場管理上,要助力行業發展,嚴格執法檢查,守住安全底線。
會上還通報表揚了2021年度全市文化和旅遊工作先進單位、獲獎項目和優秀個人,茌平區、陽谷縣作了交流發言。會議以視頻形式召開,各縣(市、區)設立分會場。
(大衆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英 通訊員 張超 報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