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昌,很多人都聽過他的大名,趣聞轶事不少,有人叫他“張三多”、“三不知将軍”,說他兵多、錢多、女人多。不過,他孝順老娘的事情則鮮為人知。
張宗昌原籍山東,家住掖縣城西45裡祝家村,幼年喪父,七八歲就跟着寡母顧氏讨飯為生。封建社會女子都講究“三寸金蓮”,以纏足為美,但顧氏出身貧苦人家,終年為生活所累,無暇纏足,所以長成一雙大腳。因此,鄉民不直呼其名,而鄙稱其為“大腳”。“大腳”一名也随着其讨飯足迹,傳遍方圓數十裡。
港片裡的張宗昌母親
孤兒寡母飽受欺淩,張宗昌先是乞讨,後又幫人放牛,到十八歲流落到東北挖煤、賭場當打手、做商團隊長,再後來投靠大軍閥張作霖,做到旅長。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戰之後,被張作霖提升為山東督辦,可謂青雲直上。
張宗昌發迹後,拳拳不忘少年時代的種種磨難。他就任督辦後,馬上派副官到故鄉找老母。副官尋到祝家村,鄉親們說:“大腳”為生活所迫,十多年前就改嫁一姓王的外鄉吹鼓手,不知去向。副官沒找到人,不敢回去複命,隻得繼續四下打聽。皇天不負有心人,一個多月後,總算在數百裡外的諸城一間破屋裡找到“張太夫人”。
港片裡的張宗昌形象
副官一聽,暗暗叫苦,要是請不回太夫人,怎麼向大帥交代?可帶這麼一位吹鼓手“後老太爺”回去,還是交不了差。想來想去,想出個緩兵之計,他把手頭剩餘路費的大部分留給太夫人,并說:我還要找本地縣長辦點事,回頭再來接您二老。
張宗昌聽了副官報告,倒顯得通情達理:我自己無能,把老娘丢在家中,多虧人家姓王的搭救,我應該感激人家一輩子,我寫一封信,你明天趕快去把太夫人還有王先生接來!
張當即叫秘書代寫家書,這秘書是新來的,想在大帥面前賣弄一番,就咬文嚼字寫了一篇骈體文讀給張聽。張一聽直其頭,不等念完,一把搶過信稿撕碎,罵道:混蛋,你寫的這是什麼玩意!我一句也聽不懂,還是我念你寫!
“兒宗昌不孝,自己出外流浪,撇下娘一人在家受苦,真是罪該萬死。現在好了,兒已經做了很大的官,和從前大八府巡按一般大。兒也有錢了,有終身花不完的錢,請娘帶着那位姓王的大恩人一同來享福,等您來後,兒再向您當面請罪!”
張宗昌在山東的老宅
寫完,張叫那位副官趕緊再去諸城接太夫人。兩天後,副官果然陪着太夫人、後老太爺來到濟南。張宗昌把他們接進督府,安置在後院,還給老王頭一個“副官”頭銜,掌管内宅一切事務,并吩咐府裡所有人,除太夫人外,任何人不得冒犯王副官。
張宗昌請母親說說這些年受過誰的恩惠,受過誰的欺辱,并記下恩人的名字。不久,他回到老家,向恩人們一一登門叩謝并贈以厚禮。那些曾經欺辱過張家母子的人,見張宗昌衣錦還鄉,一個個膽戰心驚。
大老張會報複嗎?
張宗昌為老家打的水井
一概不予追究。
參考資料:
1.崔葦等:《混世魔王張宗昌》,山東文藝出版社,1985年
2.呂俊偉:《張宗昌》,山東人民出版社,1989年
3.李尹:《張宗昌外傳》,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
(第217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