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作為曆史上曾經獨立存在将近三百年的王朝,明朝在建立之初就有着十分完善的學校與書院教育體系。
僅就官學而言,明朝的官學可以分為中央官學和地方官學。
中央官學則可分為三部分,國子監、宗學和武學。
本期的聚焦點就是中央官學中的國子監!
圖1-1. 秋天的國子監
國子監也分南北 明朝實行雙京制,有京師北京及南都南京,兩地都分别設有國子監。
南京國子監曆史悠久,氣勢恢宏,教室寬敞且環境優美。除正堂和支堂作為主要教學場所外,還有建築設施如書樓、射圃、馔堂(餐廳)、号房(學生宿舍)、光哲堂(外國留學生宿舍)、養病房、倉庫、文廟等。
北京國子監則非有明所固有,乃公元1403年時明成祖增設而成,故而規模上不及南京國子監。
北京國子監亦簡稱北監,南京國子監則簡稱南監。
圖2-1. 北京國子監
國子監的監生 國子監作為明代時的太學(最高學府),其學生稱為監生。
由于出身不同,監生被分為五類:
第一類是舉監,凡是通過會試獲得舉人功名的監生,即稱為舉監;第二類是貢監,凡是地方府、州、縣學生被選貢到國子監學習者,稱為貢監;第三類是蔭監,凡是三品官以上子弟或勳戚子弟入學者,稱為蔭監;第四類是例監,凡是庶民捐資納粟獲得特許資格入學者,稱為例監,亦稱民生;第五類是夷生,凡是在國子監學習的高麗、日本、暹羅等國的留學生,稱為夷生。 凡此五類學生,在入學後按照學問高低分進六堂之中。
圖3-1. 明朝時,原琉球(現日本沖繩)中山王察度曾送王子孜每、闊八馬進入國子監學習
國子監的六堂 六堂,即由正義、崇志、廣業初級三堂,修道、誠心中級二堂加上率性高級一堂組成。
正義、崇志、廣業三堂,初學者僅通四書者編入;修道、誠心二堂,監生學習一年半以上,考試合格,文理條暢者編入;率性一堂,監生在中級堂學習一年半以後,經過考核,經史皆通,文理具優者編入。 編入高級堂以後,監生便依據積分制來決定其最後是否派充官職。
所謂積分制,是繼承宋元而來,專用于高級堂監生考核的一種制度。具體實施情況為:每月考試一次,優者記一分,及格者記半分,不及格者無分。 凡是1年内積至8分者為及格,予以出身,派充官職;如不滿8分者,仍舊留堂學習。
圖4-1. 北京國子監——崇志堂
六堂的管理 在管理上,國子監六堂每堂設堂長一人,管理全堂事務。
堂長除要用集愆簿記載堂内諸監生的過錯外,還要承擔起懲罰的義務,要根據監生犯錯數量的多寡對之制定相應的懲罰措施,類似于班長和教務主任的集合體。
除此之外,堂長還要檢查堂内監生的出入,擔當起宿管的職責。
圖5-1. 清國子監監照——學曆證書
國子監規矩嚴苛 ①對監生管理嚴格
國子監的管理十分嚴格,凡上課、起居、飲食、衣服、澡浴及告假出入等,都有詳細規定。小有過失,動辄體罰。至洪武十五年(公元1385年)又頒禁例,诏國内學校镌刻“卧碑”,中央學校、地方各學校普遍頒發。
②對教員要求衆多
除了對學生要求嚴格之外,國子監對于教職員的人選也特别慎重。
例如,對司業一職,往往特選當朝大學士、尚書、侍郎充任。
圖6-1. 龔用卿——曾任南京國子監祭酒
在教職員,也就是教官的種類上,國子監便有10種之多。
祭酒是國子監最高負責人,并“掌國學諸生訓導之政令”;司業協助祭酒工作;監丞參領監務,偏于訓導,其辦公室稱“繩愆廳”,監丞對監生進行嚴格管理,檢察師生言行,并有權實施刑罰;博士掌分經講授;助教協助博士傳授專門知識;學正以及學錄負責教學紀律,參與考校學生;典簿負責文書及經費管理;典籍負責管理書籍;掌馔負責夥食管理。 凡此10類教員,覆蓋了國子監監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
圖6-2. 北京國子監——繩愆廳
國子監的教學内容 作為傳統的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學院,國子監授課仍舊以四書、五經為主。永樂年間明朝廷曾制定四書、五經“大全”,頒行各學校作為必讀之書。
除此之外,國子監監生們還有其他課程學習,包括:
《性理大全》;劉向《說苑》及律令;書數;《禦制大诰》等;每月初一、十五練習射箭;每日習字200多及練習書法。
圖7-1. 性理大全
其中,《禦制大诰》為明太祖所編撰,主要内容是教人民守本分,納田租、出夫役、替朝廷當差的訓話,還列舉了一些人犯罪的罪狀。
在每日的課程學習上,除了初一、十五兩日例假外(例假仍要學習射箭),監生們每日需上晨午兩課。
晨課在晨間,由祭酒帶領屬官出席,祭酒主講,學生靜聽;午課在午後,主要為會講、複講、背書、論課等,由博士及助教擔任。
圖7-2. 禦制大诰
國子監監生實習制度 除了針對在校生的方方面面考慮周到外,對于監生們畢業後“找工作”國子監同樣有一套成熟的實習制度——即國子監監生曆事制度。
國子監監生在學習到一定年限之後,會分撥到政府各部門實習。此舉稱為“先行吏事”,亦稱“撥曆”。
“撥曆”的監生通稱為“曆事監生”。
圖8-1. 北京國子監
曆事監生的曆事部門一般分兩種,一種是中央部門,另一種是分派到州、縣。
被分撥到中央部門的監生,分到吏部、戶部、禮部、大理寺、通政司、行人司、五軍都督府從事政務者稱“正曆”;分派至諸司寫本(謄寫奏本)等事務者稱“雜曆”。被分撥至州、縣清理糧田或督修水利者則無以上說法。 曆事時間上,根據各人各有不同,有的3個月、半年,有的長達1年,甚至還有更長的。
圖8-2. 國子監牌坊
但無論時間長短,曆事期滿後都會有考核,監生經過考核後分為上、中、下三等。
上等者送吏部铨選授官;中、下等者仍曆1年再考。 在官員任用上,上、中、下等還有不同。
上等者依上等用(此時已可在吏部铨選做官);中等者不拘品級,随才任用(此時仍舊曆事1年);下等者回國子監繼續學習(等待下次曆事機會)。
圖8-3. 國子監夜景
國子監的福利待遇 國子監監生與現代的國防生很像,在嚴格的管理下進入政府各個部門任職,相當于和國家簽訂了賣身契。
既如此,其待遇肯定就不差。
待遇上,國子監生有六大福利:
膳食,全由國家供給;衣服、冠履、被褥,由國家按時發給;每逢節令,必給“賞節錢”婚姻,已婚的養其妻子,未婚的如為曆事生(實習生),則賜錢婚聘;探親,凡省親回籍,賜衣和賜錢作路費獎學金,對于邊遠地區的學生及外國留學生,亦厚賞他們的仆從,以資勸獎。
圖9-1. 清國子監生熬藥陶壺
總結 明代國子監監生,作為最高學府(太學)的學子,是整個明王朝的佼佼者。國子監内可以說是衆星攬月,群英荟萃。
如此激烈的競争下,即使沒有這些嚴苛的管理制度,我想監生們都會嚴格要求自己吧!
參考文獻 [1] 郭齊家. 中國古代的學校和書院[J]. 200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