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伴侶》裡面,林慶昆不明白,為了改善婚姻狀況,他做了那麼多事,結果都不是吳敏想要的,而吳敏想要的隻是離婚。
對此,吳敏的解釋是:“你覺得你給了我們很好的物質基礎,但是我們需要的,并不是這些東西,在婚姻裡邊,懂比愛更重要。”
幸福的婚姻,很多時候出現問題并不是因為單純的愛,而是我們堅信不疑,自以為是的懂。
法朗士《蜜蜂公主》中說:“愛情不僅僅是真心相愛就可以,相愛的人還需要懂得寬容,懂得憐憫,懂得理解,才能接納對方。”
婚姻裡,懂比愛重要,一個懂你情緒和感受的人,能夠彼此擁有一段溫暖的愛,一個不懂你情感需求的人,隻會讓你抗下生活中所有的委屈和難過。
01不懂你的人,委屈難過無處訴說
很多網友說,電視劇《完美伴侶》太真實了,特别是吳敏和林慶昆的家庭生活。
吳敏和兒子跟着林慶昆的工作調動,來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兒子因食物中毒住院,吳敏給他打電話,不接,發了幾十條語音,不回。
在病房裡,她在兒子期盼的眼神中,告訴他:“爸爸一有時間就會過來。”
在病房外,她哭着給林慶昆發語音,為什麼她遇到事情的時候,永遠都找不到他。
飛機落地,林慶昆看到吳敏發的語音,終于打電話過來,電話裡,他簡單地問了兒子情況,聽到兒子說,好點了,他松了口氣,說:“那就好。”
接着,林慶昆對躺在病床上,洗胃後還很難受的兒子說:“要堅強,我相信媽媽和醫生也會好好照顧你的,爸爸還有些事情要去處理,不能直接去看你。”
吳敏強忍着怒氣,臉色難看地歎了口氣,一把搶過手機,對他說道:“那你就不要過來了。”直接挂斷電話。
然後安慰失望的快要哭出來的兒子,爸爸太忙了,一有時間他就會過來,不要怪爸爸。
拜倫說:“要使婚姻長久,就需要克服自我中心的意識。”
人都難免以自我為中心,林慶昆認為兒子好點了,在醫院有媽媽和醫生照顧,他去處理工作,這本不是什麼大事。
但在吳敏看來,不來醫院照顧兒子,而是去工作,這就觸碰到她的底線,說明林慶昆沒有顧及過她和兒子的感受,沒有把他們放在心上。
一個不懂你的人,兩人的思想和意識就是兩條平行的線,始終沒有交叉點,所以吳敏就隻能一個人默默地扛下所有的心酸和委屈。
婚姻裡,杜絕自我中心意識,多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感受,看到對方的付出和不容易,多支持和回應對方,才能保證家庭的和諧。
02懂你的人,彼此溫暖
2020年,《相遇•同行》問世,這是一本見證了歐陽科谕與胡顯銀兩人近60年從相遇到同行,相濡以沫,感人至深的浪漫“情書”,讓人既羨慕又感動。
1958年,歐陽科谕和胡顯銀在南京師範大學讀書的時候,在一間小小理發店偶遇。
三年後,歐陽科谕快要畢業,胡顯銀将一封疊得隻有掌心大小的表白信塞進她的手裡。
上世紀60年代,兩人曾經分居兩地8年。
這八年的時間裡,兩人約定3天一封信,互訴思念及家事、工作,不僅感情沒有疏離,反而因為這些書信給彼此帶去了溫暖和力量。
兩人相知相伴半個多世紀,詩書信件也寫了55年,138封。
歐陽科谕曾在“吾在書舍”裡講述她的愛情和婚姻故事,在分享時,她提到了“尊重、理解、包容”。
她告訴大家,生活中,要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睜大眼睛發現對方的長處,欣賞他(或她)、告訴他(或她);閉上眼睛,則是“屏蔽”對方的短處,更不能當衆揭短,不能說傷對方自尊的話。
而面對生活中的瑣碎,則需要理解和包容。
歐陽科谕說,她曾經因不會做菜、不會打毛線而自慚,而胡顯銀則安慰她,“别想那麼多。你有你的長處,比如,你是個好老師啊!”
愛,不一定懂。
懂,比愛深刻,更重要。
懂你的人,了解你的脆弱和堅持,所以知道你的不容易和付出;懂你的人,尊重你的選擇,所以支持你的工作分擔家務;懂你的人,一定是走進了你的心裡。
婚姻裡,不隻有愛,遇到一個懂你的人,才是一種幸運,因為懂得,更加珍惜彼此之間的感情,因為懂得,互相成就,彼此溫暖。
03懂,婚姻裡的幸福秘笈
美國作家約翰·戈特曼在《幸福的婚姻》所說,世上最難經營的公司,是家庭;最難相處的關系,是夫妻。
其實,隻要掌握了婚姻裡的幸福秘笈,夫妻并不難相處。
《婚戀必須課:愛你幸運,懂你幸福》中寫道,她需要的,隻是“被看見”、“被認同”、“高度共情”。
也就是,有一個懂她的另一半。
1. 被看見
婚後,林語堂對廖翠鳳的感情越來越好,是因為他逐漸看到了妻子的優點。
廖翠鳳不反對他在床上抽煙,林語堂認為是妻子理解自己。
廖翠鳳不反對他和異性來往,林語堂認為是妻子寬容、大度。
當廖翠鳳建議他,“你的文章不要寫太長,太長人就不愛看了。”他認真聽取并采納了妻子的意見。
廖翠鳳對林語堂的理解和包容,林語堂看在眼裡,非常贊賞和感動,兩個人的感情不斷升溫,相伴餘生。
“被看見”是一種滋養,他看見了你為家庭的付出,看見了你的優點、缺點,這種被重視的感覺,為彼此在婚姻生活中提供能量。
2. 被認同
綜藝《忘不了農場》裡,吃飯時,肖奶奶問鄧超,“上海菜吃得慣嗎?”
鄧超回答:“吃的慣,我現在吃飯已經孫(俪)化了。”
體檢顯示鄧超身體年齡27歲。
對此,孫俪很驕傲,她說:“我覺得,跟我是有關系的。”
生活就是一日三餐,夫妻朝夕相伴,當你認同另一半的飲食習慣,口味就會同化,生活習慣也慢慢變得越來越相似。
美國行為科學家、心理學家弗雷德裡克·赫茨伯格認為,認同效應主要指的是要讓對方接受你的觀點、态度,你就要把對方與自己視為一體。
“被認同”是一種獎賞,從認同中,我們成為彼此的自己人,相互信任,相互扶持,相處也會更加親切和融洽。
3. 高度共情
高圓圓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家庭中,她主内,趙又廷相對外面的工作多一點。
但是,“當我的工作來的時候,對方是一個全力配合的狀态,我們會有一個你進我退,我進你退這樣的一個節奏,就是動态平衡達到了。”
她還提到,因為兩個人都是演員,特别能夠理解對方,她很尊重和熱愛自己的職業,也會把這份熱愛投射到對方身上,當他在往前走,她會解決他的後顧之憂。
同理,在拍《完美伴侶》期間,趙又廷帶着孩子在劇組幾個月陪伴高圓圓,和她一起對詞,和她一起看劇本,需要什麼他都會在。
書上說:“共情能力,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當兩個人達到高度共情,在婚姻中相互配合,一起往前走,就形成一個良性循環,身處其中的兩個人都會受益,感覺到很舒服。
04
董卿說:“懂比愛重要,愛你不一定懂你,懂你的人不需多言,隻一個微笑一聲問候,便風輕雲淡,踏實心安,懂是這世間最溫情的一種語言。”
願我們都能遇到一個懂你的人,懂你的真誠,懂你的寬容理解,懂你的快樂憂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