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抖音,刷到一個女孩說‘未來很遠,看不到,想有繼續下去的勇氣……’這個女孩年齡和我相仿,我想通過我自己的工作經曆告訴她,未來雖然很遠,但是要把握好當下;如果覺得未來遙不可及,就把每天當作最後一天。永遠要珍惜眼前的人、時間,還有事物。”90後女孩穆春彤說。
這屆年輕人,決定正視死亡
說出這段感悟的女孩穆春彤,出生于1994年,是濟南市第二殡儀館女子化妝班的組長,主要從事為逝者化妝、整容等工作。工作中的每天都在和“死亡”打交道,讓她更加熱愛和珍視當下的生活,也更想通過自己的一些工作經曆去告訴那些有消極想法的同齡人,一定一定,要珍惜生命。
“高考前夕,影片《入殓師》正是最火的時候,這部電影對我影響挺大的。”穆春彤說,在看這部電影之前,和大家的印象一樣,覺得死亡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殡儀館也是一個讓人感到恐懼的地方。但是看到《入殓師》後,對待生死和殡葬工作,她有了新的看法,覺得這個行業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而是一個很神聖的、有大愛的職業。
“我永遠記得一個畫面,電影男主人公小林大悟為自己父親化妝的畫面,構圖、色彩都深深觸動着我。”2015年,穆春彤從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現代殡儀技術與管理專業畢業,入職濟南市第二殡儀館,當她看到實習老師畢愛勝在為逝者化妝時,突然覺得和她記憶裡電影中最感動的場景重疊了,相似的光線,相似的角度,相似的畫面……電影中的場景,真實地存在着,她感到沒有選錯專業,這就是她未來要努力的方向:讓每一位逝者,有尊嚴地離開。
今年25歲的李春燕也是在高中時期被這部電影打動了。“你不要看我表面上柔柔弱弱的,内心還是挺強大的。”面容清秀,身材瘦弱的李春燕說自己比較内向,但是從她不多的言語中,透露着和外表不同的剛毅,她說選擇現代殡儀技術與管理專業,是想探究生死這一課題。“正如《入殓師》也有溫情的一面,殡葬工作未必是神秘和可怕的。”
大眼睛裡閃爍着光芒的葉珊珊和李春燕同歲,也出生于1997年,在剛滿20歲的時候成為濟南市第二殡儀館的一名工作人員。射手座女孩總是帶着樂觀和好奇探索這個世界,高考後選報專業的時候,在衆多“普通”的專業裡,葉珊珊一下子就看到“殡儀”這個關鍵詞,堅定地選擇了這個“獨特”又“神奇”的專業。
三名“90後”女孩組成了今天濟南市第二殡儀館裡女子化妝班的第三屆業務“擔當”。女子化妝班成立于2005年,成員多以年輕人為主,平均年齡26歲左右。17年來,女子化妝班獲得過三八紅旗集體、工人先鋒号、青年文明号等榮譽。
“最大的壓力來自技術層面”
在電影《入殓師》裡,入殓師承擔了遺體接運、服務、化妝工作,在我國,“入殓師”的工作細分為4項,通常由不同崗位的工作人員來承擔,分别是殡儀服務員、遺體防腐整容(化妝)師、遺體火化師、公墓管理員。
穆春彤所在的女子化妝班,承擔着遺體防腐及遺體保存、遺體整容工作,其中整容分為化妝和整形。整形則主要針對特殊遺體的整形,比如高空墜亡、遭遇車禍的人員,還有一些因生前使用呼吸機等原因導緻口眼無法閉合的逝者,需要在技師的修複下,恢複到完整的樣貌。
提及第一次接觸遺體時,穆春彤回憶其實當時“沒有特别的想法”,一心隻想着如何通過所學的專業技術服務逝者:“其實遺體整容是一件難度很大的工作,我們每一次工作都是想着如何做得更完美一點。”
在葉珊珊的記憶裡,第一次工作是給一位老奶奶梳頭發。“那位老奶奶看起來很慈祥,就像睡着了一樣。”她輕輕地給這位素不相識的老奶奶梳着頭發,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面對死亡,但是感覺死亡也沒有像傳說的那般可怕。
李春燕第一次工作是和很多工作人員一起的,她當時最大的感受就是很想像老師一樣,成為一名專業的整容師,幫助逝者恢複生前美好的樣貌。“我一直覺得為逝者化妝、整容這份工作和醫生有相似之處,醫生是救死扶傷,而我們是在生命的終點,維護好逝者的尊嚴。”李春燕補充道:“這沒有什麼可怕的。"
“我們最大的壓力是來自技術層面,就是說如何盡最大可能做到更好。”穆春彤說。在嚴肅的工作之外,女孩們熱烈地擁抱生活。“吃!”提及減壓的方式,穆春彤開心地說:“工作之外,我喜歡四處去吃,整天給她倆探店,歇班的時候我們也會一起去吃。”李春燕喜歡畫畫,業餘時間她會用畫筆記錄着生活,舒緩壓力。葉珊珊和很多女孩一樣,喜歡抱着手機刷劇,喜歡逛街,喜歡購物。
人生最後一程,願逝者被溫柔以待
雖然大多數時間,工作中的女子化妝班的“三朵金花”能夠冷靜、理性地面對各種各樣的死亡,但是依然也有“繃不住”的時候。
“我實習的時候,曾經有一個3歲的小女孩,因為車禍,整個面部損傷嚴重,當時畢愛勝老師給這位小女孩做了整容修複。”穆春彤回憶,經過努力,畢老師讓面目全非的小女孩重新變回原來的樣子,家屬看到修複好的樣貌後,刹那間放聲痛哭。“當時家屬在裡邊抱着孩子哭,我們所有工作人員在外面跟着一起哭……特别特别悲傷,這件事也特别觸動我,當時就覺得我們的工作真的很有意義。”
“我們遇到過各種各樣的死亡,但是最難過的就是看到年輕的、幼小的生命的終結。白發人送黑發人是最令人難過的,家屬的情緒會非常激動,有的老人哭得撕心裂肺,有的邊哭邊埋怨逝者為什麼這麼早離開……我們也會跟着一起哭。”李春燕說,不論是因為什麼原因,她們都會用心地去為逝者整理好遺容,讓他們在人生的最後一程,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讓痛苦的家屬得到一絲安慰。
“我也曾經見過一個因不慎從高樓墜落被送來的兒童。他那麼小,小小的身軀,躺在一個大大的棺材裡,我難過了好久。”葉珊珊說,還有一些因為不遵守交通規則而離開人世的年輕生命,同樣令人惋惜。“明天和意外不知道那個先來,生命真的特别脆弱,一定要好好珍惜。還有,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
如今,三名在殡儀館工作的“90後”女孩也分别擁有了3年、5年、7年的工作經曆,這些與死亡打交道的日子,她們深情地去理解生離死别,與質疑她們的家人漸漸和解。曾經一度反對穆春彤的家人來到她工作的地方,發現和想象中陰冷的工作環境不同,而是寬敞明亮的辦公環境,家人改變了對殡儀館工作的刻闆印象;曾經反對李春燕争的父親漸漸理解了她的選擇,支持她從事這份溫暖的工作;曾經不理解葉珊珊的長輩們,也對生死有了新的理解,理解了這個勇敢的年輕人的選擇……
經曆了寒冷的冬天,春天到來的時候,濟南市第二殡儀館周邊的山間花朵鮮豔地盛開。護送生命離開的“擺渡人”說,一定要珍惜且熱愛當下的每一天。
(濟南時報·新黃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