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鎮九鬥村
日前,記者一行走進湛江雷州市龍門鎮九鬥村,沿路所見讓人贊歎:村四周綠樹成蔭,空氣清新沁人;硬底化道路寬闊平坦,貫穿全村;太陽能路燈沿路豎立,嶄新漂亮;休閑公園文體設施齊全,繁花簇擁……置身其中,仿佛徜徉在城市一角。
“近幾年來我們村的變化實在太大了,可以說是翻天覆地。”九鬥村村幹部黃波感慨地說:“如果沒有黨的好政策,沒有工作隊的駐村幫扶,我們想要發展成這樣,真不知道還要再等多少年!”
自2016年5月起,佛山市順德區大良街道派出扶貧工作隊進駐九鬥村,經過4年努力,讓昔日的貧困村“脫胎換骨”,美麗新農村畫卷在這裡徐徐展開。
雷州九鬥村已成美麗新農村
攝影:李忠
環“洋”布景“繞”出一片新景象
九鬥村位于雷州半島的中部,下轄曲堰、停止、西村、東村、湖口、刺山、坡塘等7條自然村,總人口856戶4800多人。鐵路、高速和國道都經過九鬥村,交通位置十分便利;此外,雷州半島“糧倉”九鬥洋環繞其中,是龍門鎮最大的水稻種植區。
2016年5月,佛山市順德區大良街道進駐九鬥村,對九鬥村進行整體規劃打造。特别是以九鬥洋為紐帶,環“洋”打造數公裡長的景觀帶,逐步變身田園風光景點,也成為當地新農村建設的一個樣本,頗受歡迎和好評。
據了解,為了打造産業發展、文明鄉村、美麗鄉村、鄉村旅遊于一體的農村田園綜合體,該村多方籌集資金,完成村道硬底化、雨污分流、路燈亮化、村道綠化美化等建設項目,并完善村内文化設施,如中心公園、文化廣場、圖書館、衛生站等,讓村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近年我們村大變樣,從以前的‘醜小鴨’變成‘白天鵝’,吸引了鎮區一些市民前來休閑散步,有的甚至到晚上十一二點才回去。”村幹部表示,将依托交通便利等地理優勢,按照保留鄉村風貌的原則,進一步打造美麗家園。
環境整治,“清”出一片新天地
“一個美麗鄉村,首先必須是幹淨整潔的。”九鬥村老黨員符揚風至今還記得人居環境整治前的情景:垃圾圍村,廢棄地雜草叢生,鼠蛇出沒頻繁;村民不僅亂扔垃圾,還把家裡飼養的雞、鴨随處放養,村道上家禽糞便随處可見,村民出門容易踩中。
自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以來,雷州龍門鎮黨委政府、佛山順德大良駐村扶貧工作隊及村委會加大對各村環境保護的宣傳,倡導農戶不亂堆亂放,保持房前屋後幹淨整潔,提出門前“三包”等舉措。
該村黨總支部挂職書記陳永川告訴記者,一開始有村民不配合,但是看到村裡的環境确實好起來,走在路上不再聞到異味,村民也漸漸開始支持。村幹部因勢利導,村中成立了義務清潔隊,堅持每天一小掃每周一大掃,村莊衛生環境發生了很大的改觀。
走進九鬥休閑公園,這裡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園内有一個人工湖,湖水清澈,碧波蕩漾,沿湖設置了休閑廊架、濱湖步道等,可供村民散步休閑。這裡曾經是一片泥濘的荒地,雜草叢生、垃圾遍地,鮮有人光顧。駐村工作組利用扶貧資金對其進行改造,打造成集健身、休閑、娛樂于一體的休閑公園,目前已成為該村人氣最旺的地方。
據九鬥村駐村第一書記黃敏鋒介紹,結合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根據九鬥村各自然村的分布特點,對連接各村的主道路兩側進行公園建設。通過幾年努力,先後建成多個公園,并添置了健身器材和石椅石凳等,使九鬥村的新農村建設邁上新台階。
“現在村裡環境真是大變樣了,村道天天有人清掃,垃圾每天都被清走,走街串巷心裡都痛快。”該村70多歲的村民符民均指着門前整潔漂亮的村道高興地說。
精準幫扶,“幫”出一片新藍天
“工作隊駐村後,不僅修路、築排污溝、建廣場、豎路燈,還幫我們找工作哩!”提及駐村工作隊,九鬥村村民郁妃偉就贊不絕口。在工作隊的幫扶下,目前他在佛山一家工廠工作,月薪4000多元,不僅順利脫貧,在緻富奔康的路上也是信心滿滿。
這是駐村工作隊助力貧困戶脫貧的一個生動縮影。據了解,九鬥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5戶407人,其中扶貧低保戶43戶201人,五保戶24戶26人,一般貧困戶38戶180人。
扶貧工作隊自2016年5月駐村以來,通過進村入戶,走訪群衆,精準識别,與貧困戶面對面交流,體察民情,了解民意,傾聽貧困戶所需所盼,以便精準幫扶。4年來,駐村工作隊共投入扶貧資金500多萬元,開展各類扶貧項目30多個,包括日常的入戶慰問、醫療幫扶、就業幫扶、貧困子女的教育幫扶、危房改造、基礎建設、産業幫扶等,使該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提升,群衆的生産、生活條件得到了較大的改善,貧困戶的脫貧成效顯著。截至2019年年底,該村105戶407人已全部脫貧,脫貧率為100%。
“現在九鬥村一天一個樣,幸福一直在加速。這變之快、變之喜,正是黨委政府、駐村工作隊精準幫扶及九鬥村上下努力所孕育的成果。我們要繼續努力,讓九鬥村實現華麗轉身。”黃波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