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殷都區安豐鄉木廠屯村的來曆

殷都區安豐鄉木廠屯村的來曆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8-21 09:32:58

  在安豐鄉政府所在地的東北方向,有施家河村。是在漳河古道上建村為數不多的自然村落之一。此村非本地土著,乃明朝大遷徙移民至此在漳河南岸建村。村子地處豫北邊陲,是兩省、三縣交界處。它北鄰漳河與河北磁縣隔河遙望,南鄰千年古村固岸,東鄰豐樂古鎮,西鄰古村今有的趙村,曾經是安豐境内漳河流域的魚米肥沃之地。

  殷都區安豐鄉木廠屯村的來曆(殷都區安豐鄉施家河村的由來)(1)

  漳河晚渡

  細究施家河村村史得知,此村也是安豐境内遷民屯田的産物。

  話說明初河南彰德府轄六縣一州時,乍一看地域遼闊,再一轉地廣人稀。經曆了元朝時期天災人禍、兵荒馬亂後的彰德如劫後餘生、殘喘苟延。明朝建立後,據《明史》中載:洪武二十一年(1388)八月癸醜記:“遷山西澤、潞二州之民無田者,往彰德、臨清、歸德、太康諸處閑曠之地,令自便置屯耕種。”上述意思很明确,就是把晉地人多地稀的狹鄉人口,轉移到上述幾處地多人少的寬鄉實施屯田建村。

  《明太祖實錄》洪武二十二年丙寅條記載:“以上河南彰德、衛輝、歸德、山東臨清、東昌諸處,土宜桑棗,民少而遺地利,山西民願徙者,驗丁給田,其冒名多占罪之。複令工部榜谕。”可見,在當時大遷徙移民政策下河南被列首位,彰德排在首中之首。

  今天所考的“施家河”村就是在這個朝代誕生的。

  殷都區安豐鄉木廠屯村的來曆(殷都區安豐鄉施家河村的由來)(2)

  康熙年地圖

  明.嘉靖《彰德府志》中沿革宋志篇中無此村,這也證明了該村建立在明朝某期。根據府志所修年份可得出,此村應在嘉靖年号後建村,至今約四百餘年曆史。

  村名的來源,本應該源于該村最早遷徙而來始遷祖的姓氏。傳說,施家河的遷民始祖源于山西省太原府陽泉。明奉旨集于洪洞廣濟大槐樹下領川資遷于此地。

  施家河村屬于安豐境内遷來較早些的屯田村,因祖籍故地村旁有河世代相宜,在遷來時,特選擇了與故鄉生活習慣相近宜的河流環境建村。本來漳水就源于山西,晉人遷徙來後又依河傍水建村居住,關鍵是人行千裡也沒有離開故鄉河流形成的紐帶,這真應了那句老話:“喝着故鄉的水,永遠不會水土不服而生病”。有一說法是因最早遷來定居的人中“施”姓先到又瀕臨漳河,建村後起村名為“施家河”村,可奇怪的是現在村裡沒有一家姓“施”的人家生活在此。但有關于村名的“另有一種可能”值得商榷,此事也可能跟元朝特殊的曆史時期有關。

  曆史上施家河村的姓氏組成應該是:施姓、師姓、姚姓、敦姓、沈姓、吳姓組成,由于曆經滄海桑田、歲月變遷,施家河村上卻沒有“施”姓生存于此,而被“師”姓更替,現在村裡姚姓、師姓人口最多,而“施”姓卻消失的無有蹤迹,問村上原因也無從考之。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經查閱大量資料推出一個大膽的可能,就是以上所提到的“另一種可能”。

  殷都區安豐鄉木廠屯村的來曆(殷都區安豐鄉施家河村的由來)(3)

  縣志村名錄

  據查,師姓也源于山西移民。明朝時期,山西太原郡為師姓最多的居住地。應是明時期由山西太原遷來于此。村建立後,應該先後有施姓人家、師姓人家、姚姓人家、敦姓人家、沈姓人家陸續遷入。可為何現在村上沒有村名中以“施”冠名的施姓人家存在呢?難道是絕戶或全遷走所緻嗎?還是另有端倪?

  殷都區安豐鄉木廠屯村的來曆(殷都區安豐鄉施家河村的由來)(4)

  結果查閱多處有關師姓的由來證明,師姓都與元、金朝有關。首先,師姓的血脈比較複雜,因各種原因改為師姓的情況有四種:

  一、改姓為師的情況發生在宋中後期的金朝。曆史上少數民族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在統治我國東北和華北地區的過程中, 十分重視對漢文化的吸取。他們參照漢族的風俗,對避諱的對象做出有個規定,章宗還把“聖諱”列入了法律。《金史·卷一二·章宗本紀四》曰:“泰和五年(1205)三月,谕有司,進士名有犯孔子諱者避之,仍著為令”。在這樣的情況下,那個時代的晚期就有了尹氏因避改姓為“師”,以及楊姓因慮及金宋兩朝關系易姓為“師”。 如:金代始制女真字的完顔希尹,卒于西元1140年。他因屢立戰功,又是軍事将領和改革家,完顔希尹去世後,這位金朝的第一任左丞相,因為是女真文字的創制者,又是改漢文化的倡導者,受到了金朝多位國王的追封,故舉國上下避諱“尹”字而改“師”姓。

  金代另外有尚書右承相因金與尹的韻母相同,為避國諱而改姓師。金代(公元1115— 1234年)尚書右承相師安石,字子安,河北省滄州市青縣清州鎮人,為人輕财尚義,經曆4任帝王。因金與尹的韻母相同,為避國諱而改姓師。

  殷都區安豐鄉木廠屯村的來曆(殷都區安豐鄉施家河村的由來)(5)

  民國時期地圖

  二、元朝避忌改“尹”姓為“師”姓。河北省井陉縣蒼岩山鎮柿莊村村南分布着九座古墓,這組墓東南處有一通立石于元朝武宗孛兒隻斤海山至大元年(1308年)三月初六日的《師氏族譜記》石碑。《師氏族譜記》稱避忌改“尹”姓為“師”姓。第二号墓出土的小瓷碗底上墨書有“尹紀”二字。

  三、清朝時期 :山西省洪洞縣蘇堡鎮尹壁村的村名也是“尹氏因避改師為姓”的例證。 位于澗河南岸的這個古村,曆史上就是尉、師、趙、李四大姓的祖居地。 這裡有因師姓較多,亦名東師村的說法。

  四、宋朝時,陝西省清澗縣“楊”姓易姓為師。據《延安府志》、《綏德縣志》、《清澗縣志》記載:“安,原為楊氏,乃漢代關西夫子楊震之後裔,做官至陝北後定居清澗。據傳安,原為北宋之老師官,群衆尊稱楊老師,或簡稱老師。宋室南遷,金朝統治華北,楊氏另一支随宋室南度,後安之次子,楊偉投入金朝,官至武功大夫、富延十一将。追贈楊安時,慮其金宋兩朝關系,恐有牽連本族另一支,因有老師之尊稱而易姓為師,清澗師族自此而始發,繁衍昌盛。”

  殷都區安豐鄉木廠屯村的來曆(殷都區安豐鄉施家河村的由來)(6)

  乾隆年間縣志村名錄

  除了查閱上述資料,再查閱安陽縣有關的《地名考》後發現個有時代特征的文化現象,明朝時期許多老村名用字已被諧音改字,筆者有個大膽猜想,可能為原來的“施”字被諧音改為“師”字,或本來師姓就為避諱而生,來河南後蒙用“施”字諧音代替了,因為明朝時期安陽縣地名中就有把“李”因諧音改成“呂”,把“故縣”改“固顯”的例子,要不然呢?

  據村上敦姓人介紹,此村敦姓與同鄉的西高穴村敦姓同宗同源,屬罕見稀有姓氏。該姓最早淵源從盤古氏開始經過大敦氏、姬姓、嬴姓,鮮卑族拓跋部丘敦氏、鮮卑族拓跋部賀若氏、中亞安國、蒙古族、滿族、錫伯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等溶合後的姓氏。是有着少數民族血統的姓氏,經多代生活演變,現已同化成漢族。敦姓在老版《百家姓》中罕見其字。

  村上姚姓源于山西平定郡陽泉,于清初由山西籍遷民而來,較師姓來的晚些,現在姚姓人口數量呈村裡後來者居上狀态。

  殷都區安豐鄉木廠屯村的來曆(殷都區安豐鄉施家河村的由來)(7)

  地名考

  再回到正史,清康熙三十二(1693)年【安陽縣志】載管統村名錄中記,當時縣域共分“八鄉十五集”,用四至八道分别分為: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共八鄉。施家河村屬“西北鄉趙村管統五村”管轄,分别為“固顯(今固岸)、吉家莊(今吉莊)、木鍁屯(今木廠屯)、馬家莊(今馬莊)、施家河”五個村,治所在固岸村。

  到乾隆三年(1738),【縣志】所載村名明顯增多,筆者推斷,應該是受明朝移民屯田村受益的影響,清朝時期仍然在延續着移民屯田建村,這也是安豐境内在清朝初、中期突然多出一半新村的原因吧!在乾隆時期的施家河村仍歸西北鄉管轄,管統村變成了淨曲村管統十八村管統。十八村為:淨曲村(前淨渠)、稻田(後稻田)、前洪河、後洪河、李家莊(北李莊)、段家小屯(東稻田)、後淨曲、崔家莊(崔莊)、趙村、西稻田(前稻田)、張家莊、固顯(今固岸)、吉家莊(吉莊)、木鍁屯(木廠)、馬家莊(西故縣後該馬莊)、施家河、太平店、劉家莊(大劉莊),治所在前淨渠村。

  又時光流逝200後,民國二十二年【續安陽縣志】中村名錄有記,全縣分十個行政區,該村屬第十區,共轄44鄉3鎮,實施小鄉自治。當時歸趙村鄉管轄,全鄉共有2村,趙村和施家河村,鄉公所設在趙村。

  殷都區安豐鄉木廠屯村的來曆(殷都區安豐鄉施家河村的由來)(8)

  漳河灘

  解放前後又有行政劃分改變,最終安豐境内經曆了邺縣、安陽縣洪河屯區、二次解放恢複區、邵家屯鄉、安豐公社、安豐鄉政府一系列改革調整至今。施家河村成為了安豐鄉42個行政村中一員。

  村裡新中國革命犧牲的烈士有:

  姚立名,時任施家河村村長,1889年生,1947年犧牲于本村。

  師萬順,1931~1953,犧牲在抗美援朝的朝鮮戰場,時任報話員。

  副科級以上幹部有:

  敦文鳳,原安陽縣委統戰部副部長。

  敦志和,原安陽市石油公司幹部。

  師振勇,原龍安區政府物價局副局長。

  師永慶,原安陽漳北辦事處武裝部長。

  專業技術人員有:

  沈書林,安陽師範學院副教授。

  該村因緊鄰漳河,由于上遊嶽城水庫的截流,漳河河道幾乎常年斷流。原來的河道河灘變成了百頃耕田,沙灘土質特别适合種植西瓜和山藥。1999年該村在鄉政府的領導下作為緻富門路大面積種植山藥喜獲豐收,畝年收入達到了萬餘元。鄉裡當時流傳着這麼一個歌謠:誰家的姑娘想吃馍,嫁到趙村施家河。充分說明了該村的富裕生活。

  現在的施家河村有着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旅遊資源是緊鄰曆史悠久有着文化底蘊的“漳河”故道和村南緊鄰的“國保單位”固岸墓地。這在後續發展中可是前途無量的。土地資源有一望無際的漳河灘沙土地。加上近年政府在大力建設“美麗鄉村”的政策支持下,公路、亮化工程、綠化建設、住房規劃、街道美化等條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改變。美麗鄉村已不是一句口号,她完美的展現在了施家河村的角角落落……

  美麗安豐歡迎您!施家河村歡迎您!

  2021-9-9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