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
俗
東山島
在東山島
有這樣一種特殊的民俗
先祭谷公 後拜祖宗
1976年10月,谷文昌檢查出惡性腫瘤。做完手術後立即又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1980年再次到上海腫瘤醫院治療時發現已是食道癌晚期。回到漳州後,病情不斷惡化,即使常受病痛的折磨,他依舊舍不得花錢注射針劑。清醒的時候,會對守護在身邊的孩子們說:“時刻不要忘記咱河南太行山的故鄉,同時也要時刻記住福建、記住東山的父老鄉親,更不能忘記共産黨的養育之恩。”
谷文昌始終惦念着東山這片土地和人民。1980年12月,谷文昌的身體每況愈下,癌細胞已經擴散。他在東山時的通訊員朱才茂前往醫院探望,谷文昌讓史英萍在背後墊了一個枕頭,支撐着坐起來,氣息微弱地叮囑:“木麻黃壽命隻有七八十年。你回東山後一定要讓林業部門想辦法,抓好更新換代,否則将來東山百姓要再受風沙之苦了。”這是他臨終前對東山的最後牽挂。在生命彌留之際,當家人俯在他身旁問他還有什麼交代時,他眼裡噙着淚水,斷斷續續地說:“我想......回東山去......”1981年1月30日晚,谷文昌的心髒停止了跳動。
年邁的谷文昌書記
根據谷文昌生前遺願和東山百姓要求,1987年7月,東山縣委、縣政府把谷文昌的骨灰接回東山,安放在赤山林場東北角的小山崗上,這是當年他帶領東山人民植樹造林鎖住風口的地方。20世紀90年代,順應百姓的要求,東山縣委決定在赤山林場建谷文昌紀念園。
政聲人去後,豐碑在人間。在這座英雄的海島上依舊不斷書寫新的篇章。高唱海洋之歌、大步向海進軍,今日東山,蓄積着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的無限潛能。蘇峰山“生态公園”、海灣公園、魚骨沙洲等景區景點,在163公裡的綿長海畔,踏浪弄潮;登島串島、帆傳航海、水上運動等旅遊業态,在1800平方公裡的蔚藍海上,逐浪揚帆。谷文昌幹部學院,谷文昌紀念園、東山戰鬥紀念館等紅色景點,串起海島研學培訓的旅遊專線。今日東山,全島綠化率94%以上,空氣質量優良率高達99.5%,是全國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今日東山,實幹新風、孝廉之風、淳樸民風,引領東山向上向善的文明主流,全縣上下政通人和、全縣人民安居樂業。
美麗的東山島
谷文昌在1958年那場倒春寒中存活下來的木麻黃,還剩下9棵。50多年栉風沐雨,這九棵大樹依然枝繁葉茂、郁郁蔥蔥,而且結滿了密密麻麻的木麻黃樹籽。九棵大樹見證了谷文昌帶領東山人民植樹造林,治服風沙的的艱辛曆程,見證了東山島的巨變。
我們從一棵樹,走近一個人,走進一個共産黨人磊落而無私的精神世界。谷文昌的生命是有厚度、有熱度的,他在東山一幹就是14年。他锲而不舍,帶領東山人民徹底埋葬了風沙災害,使昔日的荒島、死島、苦島變成了東海綠洲,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然而他始終用權以廉、持身以正,用自己的行動展示了一名共産黨員的人格力量。這樣的好官,百姓由衷地信服和愛戴。
東山人民祭拜谷文昌書記
直至今日,每逢清明節日,東山島的百姓都會自發來到谷文昌的雕像前,用民間最隆重的禮節祭拜他們敬愛的“谷公”。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這位東山人民的好書記依舊活在人民的心中,這就是東山島獨有的一種特殊“民俗”。
來源丨谷文昌紀念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