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一個消息,【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8月國産網絡遊戲審批信息,共136款遊戲獲批。】網上罵聲一片,許多人都反對,有些人說害了一代人,有些人說精神鴉片,說得都很難聽。
不可否認,遊戲作為一個娛樂項目很容易讓人沉迷,但是哪項娛樂項目不帶沉迷屬性的?既然是娛樂,如果不能讓人沉迷,就代表它的屬性還不夠娛樂。現在的網絡遊戲,往前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電子遊戲,街機、紅白機,再往前是什麼,走街串巷捉迷藏,各種各種能想到的小遊戲,到河裡抓魚遊泳,山上田地偷吃各種瓜果,所有的玩樂都會讓人情不自禁的沉迷。包括現在的電影電視,如果不能吸引你長時間連續地觀看,也是失敗的。
為什麼沉迷網遊,我想首先應該找找自己的原因,我發現身邊很多人在家裡的時候,都是扔給孩子一個手機,也不管他在玩什麼。我在醫院的時候,也經常看到很多家長在候診期間給小孩一個手機玩,家長自己也是低頭一個手機刷聊天工具刷視頻(美其名曰工作交流或接收新知識)。所以也别怪孩子會沉迷,當你給他一個手機,讓他長時間盯着屏幕的時候,其實你已經在支持他的沉迷,支持他可以名正言順地不愛學習,支持他和家長對着幹,支持他做某一些不好的事。有些家長自己還沉迷麻将,天天打麻将,控制能力連孩子都不如,所以别怪孩子會沉迷遊戲。我一個朋友的小孩,從幼兒園就開始玩手機了,我是看着小孩眼睛離手機越來越近的,結果現在小學都近視了,朋友還說是遺傳的,問他為什麼給他手機玩,他回答說小孩沒事做。
說起家長,我小孩班裡有位家長,她小孩不愛讀書,回家也不做作業,老師天天微信催家長,一點用都沒有。平時考試成績不好,就怪老師,自己小孩說什麼都信,自己孩子是最好了,有什麼不對都是學校老師和同學的問題。期末成績單上大部分小孩都是優,所以有些家長也很高興,我們小孩成績都是優,從不問具體考了多少,有哪些不足需要加強。我不知道這樣算好算壞,反正我是不能接受的。
網絡遊戲的可玩性确實很好,包括一些單機遊戲,不好玩誰來玩,有些遊戲畫面也确實做得逼真好看,遊戲情節故事也引人入勝,實際的操作打鬥,同時還有團隊的合作交流,遊戲給了一個我們能成為另外一個人的機會,給我們一個不同凡響的世界。遊戲的世界裡,我們能成為富翁,我們能成為王者,我們可以是大俠,我們也可以成仙,我們可以附身你喜愛的體育明星來赢得比賽……五花八門。當你經曆了一天勞累的工作,也會想着休息,或者去散散步,跳個舞,喝點酒,吹牛打屁,打個球,打麻将……我相信很少有人願意一直重複着無止境地做着同一件事情,總會想做點别的,有時候想做個不一樣的角色。遊戲的魅力确實不可阻擋,會讓人一不小心就沉迷進去了,當年我也曾熬夜玩過。
發展遊戲産業其實不單單是為了這樣一個巨大的娛樂性質的市場,而更重要的是打造出這些遊戲的背後的技術。計算機編程、CG、語音識别、圖像識别、動捕、實時渲染、虛拟現實,以及實現這些技術的人才,都是為我們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我們的智能社會方方面面,探索星辰大海,都有這些技術的存在,遊戲技術在我們很多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教育、醫療、體育、文化、社會管理、軍事、航空航天等等。興趣才是最原始的動力,沒有什麼比興趣更能快速推動技術的進步了,遊戲的趣味性産生了龐大的市場,龐大的市場引入了更多的資本與更新的技術,包括遊戲競技的發展也是在推動遊戲技術的進步,這就是所謂的蜂鳥效應了。當然,還是有很多家長會以為這隻不過是編造的理由而已,把遊戲跟黃賭毒放在一起,一股腦的反對,因噎廢食。
所以規範好遊戲很重要,賬号的注冊與登錄,都應該需要成年人的授權。遊戲時間上需要強制性控制,即使是有控制能力的成年人,長時間的登錄狀态也是不可取的,畢竟科技還沒發展到長時間不動可以對眼睛或者身體沒有一點損害。還有一些内容是否過度暴力或者其他之類的,這些都是主管部門應該考慮和規範的。别人能幫你管住的都是次要的,主要的還是拜托有些家長管好手機、電腦、電視,你自己要是不想管,别人怎麼都幫不上的。總之雙管齊下,共同監管。水能泛濫破壞,也能灌溉發電,好好引導,不管有多累,多陪陪孩子,多帶他們出去走走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