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張居正為人處世的智慧事例

張居正為人處世的智慧事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7-27 09:30:15

  古往今來,能夠成就一番偉大事業的人,除了有正直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之外,還有審時度勢的遠見卓識。

  張居正從底層一步步走上權力的中心,他的政治才華自然是沒有什麼可挑剔的,但更令人佩服并值得後人學習的地方,便是其精妙的為人處世之道。

  張居正善良、正直、有遠見、知人善任。

  他不是道德上的聖人,而是一個鮮活的人,他懂得适時摒棄婦人之仁,以大局為重。

  “問路斬樵”或許在道德上并非一件正義之事,但在現實生活中,巧用問路斬樵的思路可以幫助我們少走許多彎路,盡快成就大事。

  張居正的問路斬樵,其中門道不少,好好研究或許能夠幫助我們在對待小人一事上獲取靈感。

  張居正為人處世的智慧事例(做事不要婦人之仁)(1)

  年少成名 張居正的父親是個秀才,自己雖然沒能走上更高的台階施展抱負,但他培育出了一個聞名四方的小神童。

  最初,張居正名為張白圭,有大富大貴、長命百歲之意。

  張居正的祖父為他取這個名字,自然也是希望他長大後能夠光宗耀祖。

  在父親的教導之下,張居正五歲便能夠辨認閱讀許多文字,七歲便已熟讀詩書,通曉五經六藝,到十歲時,張居正已然可以出口成章。

  這樣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速度,讓張居正迅速成名,成了一名遠近聞名的小神童。

  在十二歲時,張居正參加了縣考并輕松順利地拿到了第一名,成為了一位小秀才。

  在這之後,他才正式更名為“張居正”。

  張居正為人處世的智慧事例(做事不要婦人之仁)(2)

  次年,張居正報名參加鄉試,主考官雖然很欣賞張居正的文采和思想,但考慮到其年齡太小、社會經驗少,不宜現在入仕為官,便讓其落榜。

  張居正起初感到十分沮喪,他自認為自己的章寫得不錯,想不出問題出在哪裡。

  可沒過多久,有意讓其落榜的主考官顧璘就主動找到了他,告訴他落榜的原因不是因為他不夠優秀,而是目前的時機尚不成熟。

  得到開解後,張居正感到豁然開朗,而後依舊保持學習和自我提升。

  又過了三年,張居正十六歲。

  他知曉時機已成熟,便再次報名鄉試。

  這一次,他再次驚豔四座,成功中了舉人。

  喜悅之餘,張居正沒有忘記當年專程開導自己的顧璘老師,他登門拜訪顧璘,感謝其對自己的提點之恩。

  張居正為人處世的智慧事例(做事不要婦人之仁)(3)

  顧璘看到他來也是十分喜悅,甚至還把自己的犀帶取了下來送給張居正,并告訴他:“以後你當了大官,佩戴的可就是玉帶了。”

  如此,年少成名的張居正在衆人的期待之下入仕為官。

  憑借着聰慧的頭腦和外向謙遜的性格,張居正交到了很多有思想、有抱負的朋友,這些人大多都在他日後的為官之路上,為其提供了不少便利,也幫助他實現了改革措施的落地。

  正所謂,成大事者必須要以大局為重,做事要果斷,不可優柔寡斷,被婦人之仁捆住手腳。

  張居正能夠在爾虞我詐的官場之中獨善其身,做出一番大事業,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做事果斷,不會被婦人之仁的思想捆綁。

  張居正為人處世的智慧事例(做事不要婦人之仁)(4)

  問路斬樵的為官智慧 在大局面前,該狠心時狠心,摒棄婦人之仁的想法,是張居正的一貫态度。

  在張居正的為人處世中,我們不難看到“問路斬樵”的思想。

  所謂“問路斬樵”,是韓信在逃亡之路上發生的一個小故事。

  韓信從楚國殺死軍官并逃出之後,帶着士兵不小心走進了山裡、迷了路。

  順着眼前的山間小路越往前走越險峻,韓信心中難免不安。

  看着疲憊的士兵和馬匹,韓信停下四處觀望。

  一轉身,韓信看到了山邊的一個樵夫。

  韓信見狀走上前去問道:“哪條路可以通往陳倉渡口?”

  樵夫答道:“繞過山嶺、渡過黑水寒溪便可抵達。”

  韓信看了地圖,這樵夫說的果然沒錯,随即拜謝了他,轉身策馬離去。

  張居正為人處世的智慧事例(做事不要婦人之仁)(5)

  可正當樵夫準備下山的時候,韓信突然想到:“若這樵夫在敵軍追來時洩露了他們的行蹤,那章邯豈不是很快便能追上他們了。”

  想到這,韓信感到一陣後怕,果斷調轉馬頭殺了樵夫,這就形成了“問路斬樵”這一典故。

  後人多以“問路斬樵”來形容世人利用或犧牲某一個人來幫助自己成就事業。

  在張居正的人生履曆中,“問路斬樵”這樣的行為并不罕見。

  或者說,對于所有權勢滔天的人而言,問路斬樵是一種實現目的的常規手段。

  張居正上任内閣首輔之時,正是明朝内憂外患、國庫空虛之際。

  對内,朝中官員腐敗、帝王花錢沒有節制,緻使國庫拿不出足夠的銀錢給官員發放俸祿。

  對外,外敵頻頻侵擾邊關,惹得百姓不得安生。

  張居正為人處世的智慧事例(做事不要婦人之仁)(6)

  張居正上任後的當務之急便是解決國庫空虛的問題,可節流增收需要時間,官員俸祿的發放又迫在眉睫。

  在張居正一籌莫展之際,殷正茂主動獻上一計。

  殷正茂是張居正一手提拔上來的,還是張居正的親戚,他看着張居正犯難,便将李延賄賂自己20萬兩白銀的事告訴了張居正。

  殷正茂不是傻子,他不沒有大公無私到想要平白獻上這20萬兩,而是想要借此機會在皇上和太後面前露露臉,以幫助朝廷财政解決燃眉之急來博得一番美譽。

  張居正聽到了這20萬兩銀子後兩眼發光,他也知曉殷正茂的目的是什麼,但他不想讓殷正茂在這件事上大出風頭。

  張居正為人處世的智慧事例(做事不要婦人之仁)(7)

  思慮過後,張居正對殷正茂義正詞嚴地說,這20萬兩銀可以上交,但不可以李延賄賂殷正茂的由頭上交,而應以之前多撥出的軍費為由退還給朝廷。

  殷正茂聽完臉色驟變,但他受制于張居正,也不好再多說些什麼,最後隻能将這20萬兩銀子雙手奉上,自己卻落不到一點好處。

  殷正茂就像那個樵夫,出了計謀又出了錢,結果什麼也沒得到。

  而張居正借花獻佛,不僅解決了朝廷财政的燃眉之急,還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這一招,張居正使得确實妙。

  不過,這20萬兩銀對于整個國家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張居正的改革勢在必行。

  官員的俸祿等不得,朝廷也不可拖欠官員工資,他必須另尋他法,以使官員俸祿能夠保持正常發放。

  張居正為人處世的智慧事例(做事不要婦人之仁)(8)

  巧用小人的攀附心理 想了許久,張居正又想出一計。

  根據朝廷規定,胡椒蘇木是朝廷專營之物,儲量豐富,市面上并無民間商販出售這些商品,如果讓官員們把這些東西拿到市場上去售賣,那便能夠快速折現。

  想到這,張居正便決定立即執行以胡椒蘇木代替真金白銀發放俸祿的方式,以此來緩解朝廷國庫空虛的壓力。

  此舉一出,朝臣議論紛紛,抗議之聲不絕于耳。

  因為胡椒蘇木折俸祿一事,儲濟倉的大臣被錦衣衛官員挑釁,在推搡間不幸殒命。

  張居正本想嚴懲那錦衣衛官員,卻在太監馮保的“提點”之下不得已以“誤傷”了結此案。

  馮保在朝中手握重權,勢力盤根錯節,在這個節骨眼上得罪馮保得不償失,故而張居正隻能這樣做,以免節外生枝。

  張居正為人處世的智慧事例(做事不要婦人之仁)(9)

  當務之急,還是幫助官員盡快實現胡椒蘇木的折現問題。

  這時,一個趨炎附勢的小人郝一标主動送上門來,讓張居正看到了希望。

  郝一标是一個專營絲綢的富商,富可敵國,且平日裡喜歡攀附權貴。

  張居正升任内閣首輔後,郝一标便一直想要攀附張居正這個高枝,但苦于一直沒有合适的機會。

  于是,當郝一标看到朝廷以胡椒蘇木發放官員俸祿時,他立即派人前往張居正府上洽談高價收購一事。

  張居正府上的下人起先覺得官員要靠着賣胡椒蘇木換錢,說出去不體面,便拒絕了來人的購買意向。

  張居正為人處世的智慧事例(做事不要婦人之仁)(10)

  但是,張居正知道此事後有些生氣,趕緊讓他出去尋找這位買家。

  沒過幾天,這位下人委托來府上找張居正辦事的徐爵代為引薦,順利見到了郝一标。

  郝一标以高于市場價數倍的價格收走了張居正府上的胡椒蘇木,還塞給了這位下人二百兩紅包,說自己每年要用得上幾千斤,希望以後能多來往。

  這位下人将自己受賄之外的所有情況如實禀報,張居正本身還在思考别人的高價收購,恐有賄賂之意,但在聽聞對方的需求量如此巨大之時,心中有了主意。

  張居正召來郝一标,表示希望其能夠多收購一些官員手中的胡椒蘇木,幫助他們變現。

  張居正為人處世的智慧事例(做事不要婦人之仁)(11)

  郝一标是個精明的商人,也是個喜歡攀附權貴的小人,他為了爬上張居正的權力大船,毫不猶豫地應下了張居正的要求,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将自己認識的權貴手中的胡椒蘇木全部收購。

  不過,張居正并未對其許諾任何的确切的好處,隻是說了一些空泛的好話,說若其日後有困難,他必不會袖手旁觀。

  這一場以金錢換取人情的交易,可謂是讓郝一标大出血,花了一大筆錢。

  郝一标在張居正的這場計劃裡,也是如樵夫一般吃了不少啞巴虧。

  這一番折騰,張居正是充分利用了郝一标的攀附心理來解決了朝廷折俸的棘手問題,可謂是十分高明。

  張居正為人處世的智慧事例(做事不要婦人之仁)(12)

  為國勞神而死 在張居正的為官生涯中,他的政治智慧和為人處世的智慧體現在很多方面,問路斬樵的用人思想也隻是他在特殊時期采取的特殊手段罷了。

  縱觀張居正的整個職業生涯,他确實不愧于“好官”這個名号。

  張居正升任内閣首輔後的改革之所以能夠落地執行,除了因為他知人善任且追随者衆多之外,還要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太監馮保的配合。

  雖然當時很多儒臣都認為張居正與一個太監走太近的做法不好,但張居正做事無愧于心又無愧于朝廷,他不在乎别人怎麼說。

  為了招賢納才,張居正推行“公铨選”的方式來保證選拔人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張居正為人處世的智慧事例(做事不要婦人之仁)(13)

  他任用戚繼光、方逢時等具備高超軍事才能的人抵禦外敵入侵,保障國家邊防安全;任用治水有方的名家潘季馴,将當時壯士難酬、淪落到下等官僚重新重用起來,有效推動了漕河及水患的治理;任用政敵高拱的門徒張佳胤,在高拱失勢後苦心勸說其不要辭官,繼續留在朝中任職。

  張居正的任人唯賢,讓這些幕僚都十分佩服他的胸懷和格局,并樂意幫助他進行改革與社會建設。

  張居正的為官初心一直是“願以深心奉塵刹,不予自身求利益。”

  張居正為人處世的智慧事例(做事不要婦人之仁)(14)

  他一生為朝廷效力,實現了曆史上罕見的一次成功改革,推動了瀕危的國家重現出了短暫的繁榮。

  隻是,張居正的大權在握建立在神宗失權的基礎上。

  當張居正在57歲那年積勞成疾、因病去世之後,重掌大權的神宗便快速毀掉了他苦心經營多年的成就。

  當年張居正重用的那些人,也随着他的去世而逐漸退出曆史的舞台。

  從曆史大局上看,張居正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奇才。

  時至今日,張居正的為官智慧及為人處世依舊值得我們去學習。

  張居正為人處世的智慧事例(做事不要婦人之仁)(15)

  在成大事的過程中,顧全大局、杜絕婦人之仁絕非貶義詞。

  張居正巧妙地利用小人的攀附心理,并通過犧牲他們的利益來換取更大的社會穩定,這種做法實在難以抨擊。

  畢竟,馭人之術,本就不是非黑即白。

  善用小人的人脈和資源,有時候反而能夠更快地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張居正為人處世的智慧事例(做事不要婦人之仁)(16)

  參考文獻: 從社會群體視角透視張居正改革_湖北汽車工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__黃永昌

  張居正用人的思想原則和藝術_石志剛

  明代殷正茂總督兩廣研究_吳昊嶺

  《張居正・水龍吟》,長江文藝出版社,熊召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