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員工的正确心态

員工的正确心态

職場 更新时间:2025-08-22 19:37:46

  本期我分享之前掌握的部分實用工具和感悟,希望對各位有所啟發。畢竟,掌握正确的方法,在遇到困難時才會不慌張。

  職場上,為什麼要摒棄員工心态抱有機會心态?

  員工心态就是“想我能做什麼”,機會心态則思考“我做什麼,能創造價值”。後者的好處是不以目前的職位為基礎,而是以自己能創造多少價值為基礎。即便失去現在的工作,也能找到新機會。

  員工的正确心态(為什麼要摒棄員工心态)(1)

  工作中,不安全感從何而來?

  答: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規則,現在晉升依靠知識和技能而非資曆。問題就在于我們年紀越大,資曆越深,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速度反而降低了,不安全感油然而生。

  也不必相信職場人脈,它對那些打工者價值不大。人在人情在,不在兩分開。

  問題無法化解,但可以應對。此處分享三點建議。

  首先,即便學習速度下降了,也要主動接觸知識、新技能。學得慢也比停止進步強。主動學習的效果也要好于被動學習。

  其次,盡量保證有多種收入來源。副業是用業餘時間賺錢,理财則是用錢賺錢。嘗試的同時也要關注風險。

  第三,友好離職。如今很少人能在一家企業幹到退休。離職就是結束一段人生關系,有句話叫買賣不成仁義在。們但凡把這段工作經曆寫進簡曆裡,新公司會向前公司了解情況,做背景調查,所以,老東家不能得罪尊重每一位雇主。

  有些人會說:“老闆不尊重我,我為什麼要對他友善?”

  此時,我們要檢讨的是眼光,提升判斷力。不滿意的工作難道不是自己選的嗎?不适合為什麼不當天辭職?

  生活中最讓人筋疲力盡的事是什麼?

  答:就是弄虛作假。一個言謊撒需要更多的謊言掩蓋。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别裝,做人實在一點”。

  要被開除的四個信号是什麼?

  首先是調崗,你之前熟悉的崗位不讓你做了。

  其次是降級,把你的職務從總監降到經理,從經理降到主管,從主管降到員工。這不就是讓你走嗎?

  第三是安排超額工作。有的朋友可能會奇怪,既然要開除我,為什麼要多安排工作呢?就是為了讓你承受不住壓力,自己提出辭職。

  第四是公司業績不佳,收入無法覆蓋支出。

  有了以上四個信号,我建議你開始找新工作。有合适的就跳槽,不要等公司的解除勞動合同賠償。待在經營不好要倒閉的公司,一來心情會很差影響健康,二來結局很可能是人财兩空,完全沒有必要浪費時間。

  下沉的船不值得待太久。

  員工的正确心态(為什麼要摒棄員工心态)(2)

  為什麼努力也不能感動老闆呢?

  首先,老闆隻看結果。結果不好,在老闆那兒一錢不值。其次,決定身價的是稀缺性,不是是努力程度。換成人話就是會點兒,别人不會而且能給公司賺錢的技能。第三,員工和老闆是純潔質樸的金錢關系。一方出賣勞動換錢,一方支付報酬,這與感動無關。

  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也沒有必要感動什麼老闆。你打一天工,公司發一天工資,兩不相欠就挺好。

  越是沒本事的人自尊心就越強,為什麼會這樣呢?

  他甯可花時間生氣,表現形式就是窮橫,都不願意花時間去學習。生氣對他們來說比較容易,餘生也就這麼過去了。

  保持警惕,一是不做這種人,二是遠離這種人。

  靠譜到底意味着什麼?

  首先,承諾過的事得做。承諾之前要環境和各方資源進行評論,承認之後全力以赴。

  第二,如果做不到,有個交代。沒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做不到又假裝可以完成,隻會害人害己。

  第三,不做那些讓自己睡不着的事情。無論提出要求的是誰,缺德犯法的事情都不碰。

  如何實現深入思考?

  第一,這些想法讓我感興趣的地方在哪兒?

  第二,之前我可能漏下了哪些因素?

  第三,透過表層我可以看到什麼,也就是深想一步。

  第四,重點到底是什麼?我找得對不對?

  第五,各種想法之間的關聯到底是怎樣的?

  什麼是逆努力法則?

  答:如果不得不努力,那麼我們就不擅長做這件事兒。

  相信逆努力法則的人覺得勤能補拙的原因就是“拙”,比較笨的人才需要用勤來補。

  接下來是重點,不要相信“逆努力法則”。

  因為社會學的實驗已經證明:不是聰明的人不用努力,而是越努力越聰明。

  同時智商可變。這意味着智商的可遺傳度不會限制其可能的變化性。

  即便基因決定了我們的初始智商,也無法确定我們最後能有多聰明。

  還是那句話,越努力越聰明。

  避免以證明自己為行動目的,為什麼?

  如果我以證明自己為行為目的,那任何對錯誤的質疑和指正,都會被當成蔑視。如此我們就難以進步。

  謀求進步與改進,而非證明自己能行,反而對我們更有利。

  如果一件事我們沒做成,不會認為自己不行,或者其中有人使壞,而是會想怎樣改進。

  以考試舉例。如果我成績不理想,那就想想是不是不夠努力,或者學習方法有問題。

  我不會在意這次成績很低。正确努力,下次就能提升。

  這就是把謀求進步作為目标的好處。

  員工的正确心态(為什麼要摒棄員工心态)(3)

  企圖展示才華有利于提升我們的績效表現,這是什麼意思?

  如果老闆說:“接下來你的表現将決定我對你的判斷,包括你的智力、能力和受歡迎程度。”

  那為了證明自己,接下來我們多半會努力工作。

  不過這樣做也有負面影響,那就是一旦遇到困難的挑戰,我們會退縮不前。

  有兩種典型的學習方法,是什麼?

  答:表層學習和深層學習。表層學習包括兩點:死記硬背和考前突擊。深層學習法也包括兩點:尋找知識之間的聯系以及根本原理。

  兩種學習方法都有用,我們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擇。

  如何克服盲目樂觀?

  當盲目樂觀充斥思維,人們多半會拒絕對自己回頭一望.

  保持适當悲觀,想象事情也未必都向好的方向發展。如此能有效啟動反思,提前在心中演練不同結果。克服盲目樂觀的同時提前為困難做好準備。

  為什麼我們身邊有些人非常勢利?

  他們從小到大接受的世界觀是“所有的努力就是為了得到某種機會或者某樣東西”。在這種世界觀的催促下,他們就會變得越來越勢利。

  或許我們應該盡量以自己的成長為目标,而非期盼于得到某樣東西。

  判斷的四種情況,分别是什麼?現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

  試想你拿槍打獵,一陣風過,可能有鹿。此時就有四種情況出現。

  你開槍擊中了經過的鹿,這是正确選擇。

  你沒開槍,鹿沒有經過,這是正确拒絕。

  你開槍,鹿沒有經過,這是虛報。

  你沒開槍,有鹿經過,這是漏報。

  四種情況就是:正确選擇,正确拒絕,虛報以及漏報。

  如果你想換工作,那這四種情況剛好對應。

  你跳槽,新工作挺好,屬于正确選擇。

  你面試之後沒跳槽,新工作也不好,屬于正确拒絕。

  你跳槽了,新工作不理想,屬于虛報。

  你沒跳槽,新工作其實挺好,屬于漏報。

  前兩種情況于個人有利,後兩種則存在風險。做出選擇前要慎重考慮。

  員工的正确心态(為什麼要摒棄員工心态)(4)

  速度和準确性如何權衡?

  做事時我們資源有限,又快又好難以實現,選擇一個有所側重的平衡點也許更可行。

  比如我想粉刷房間。如果要速度,那就趕緊刷完,有些地方沒刷到或者刷得不均勻也能接受。與此相對,如果我要把做細活,那就得一下下來。可是比較慢,但是刷得會很均勻。

  讀書和工作無不如此。

  我想讀得快,那一些細節完全可以不看。想讀得好,那就要把不認識的字查一遍,反複閱讀相關内容。

  工作時,我想快點完成,那麼過程中的纰漏隻要不影響結果可以忽略不計。我想完善提交結果,那速度就快不了,要反複對不同環節進行檢查。

  那我們到底是要準确性還是速度,并不存在對錯,隻取決于目标。

  定義“個人成功”的兩個工具是什麼?

  答:80歲假設與美德預期。

  如果我們遇到困難,不知道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追求的成功,那就假設自己已經老了,躺在床上用這個視角來思考問題。這就是80歲假設。

  美德預期則是:我們準備把什麼美德寫進墓志銘裡或者禱詞裡。

  那這一生就應該按照這種美德來做。

  舉個例子,我希望我自己的導詞當中有樂于助人,接下來按這個做就可以了。那麼針對各位而言,成功又意味着什麼呢?

  善用兩個工具,我們就可以準确地定義屬于自己的成功。

  美國有個臨終關懷護士,他的工作就是照顧那些病危的人,送他們最後一程。多年之後,她寫了一本書。

  提到很多人臨終前最後悔的就是“用一生的時間追求他人定義的成功,從而沒能遵循自己内心的聲音,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有三件事決定我們的幸福程度,是什麼?

  答:關聯感、能力感和自主感。

  關聯感就是我們跟他人建立聯系,源于愛與被愛的需要。

  能力感是我們能否影響周圍環境,并從中取得我們想要的東西。個人對大環境的影響力有限,于是我們要更加注重小環境。

  最後是自主感,簡言之就是自由。我們能不能決定未來,決定做什麼不做什麼。

  搞定以上三件事,人生會幸福一點。

  每個人最終都會離開這個世界,不同在于我們經曆過什麼,創造過哪些價值,是否在過程中盡力而為。個人經曆會提升我們對一些問題的認識,一些工具同樣可以。期待與您在評論區交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