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3》裡, 黃聖依與兒子安迪的相處有一種疏離感。網友的評論很多,有的埋怨黃聖依不懂安迪,經常不回應安迪的話題,有的則認為黃聖依懂得尊重孩子的意願,并且很有耐心。無論網友怎麼評價,有一點不可否認的是,黃聖依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了。
很多時候,父母因為工作忙,抽不開身來陪孩子,總會覺得以後時間還有很多。
但是,孩子的成長就如同花兒一樣有保鮮期,錯過了就沒有了。
什麼都代替不了對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父母的“有效期”是十年
著名作家龍應台說:父母和食物一樣,都是有“有效期”的。
父母的最佳“有效期”是十年。
從0-10歲是孩子最依賴父母的十年,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黃金十年,一旦錯過了,花再多的經曆和時間都無法彌補。
給孩子更好的陪伴,才能給到孩子更适合的教育,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父母再忙也要抽出時間來陪孩子,因為孩子的成長不等人,錯過便是一生。
其實,孩子成長最重要的隻有十年,一旦過期,是再多的愛也不能彌補的。
世界上所有的成功都不算,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便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身為父母所謂的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
全身心的陪伴,良好親子關系的開始
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需要每天一點一滴的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
高品質的陪伴要每天專注地陪伴孩子至少15分鐘!
在陪伴孩子的當時,父親或母親是全心全意地和孩子一起互動,心無旁骛,沒有想着工作,沒有想着壓力。
工作、家庭的事情,确實難以完全放下,能夠全身心投入的時間确實很短。
但是陪伴孩子,質量遠比時長更重要。
讓孩子知道,他在你心中有多重要,從而在心理上獲得愛與被愛的滿足。
充分相信孩子,不過分幹涉孩子
太多太多家長都生活在焦慮恐懼擔心中,看到孩子時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有太多的毛病,太多的不完美,總想着在陪伴的過程中想方設法改變他們。
陪孩子時,不要總是看到孩子的缺點,想着改變孩子。你隻需靜靜地陪着,感受孩子本身的存在,體會他的感覺,觀察他身上一點一滴的變化,享受這個親子相處的時刻。
同時也要注意留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他自己去探索和嘗試,父母隻需在身邊,讓他感受到足夠的安全感,給他适時的幫助,這樣他就會充滿勇氣,迎接種種未知和挑戰,獲得真正的成長。
高質量陪伴,需要愛和情感的投入,但過度的重視和過度的控制都是一種溺愛,反而會幹擾和拖慢孩子成長的進程
高質量的陪伴,需要回應互動
在與父母互動的過程中,孩子需要的是積極的回應。
如果這種回應是被動的或者隻是敷衍了事,那麼父母孩子之間的鍊接是無法建立起來的,沒有鍊接就沒有流動的愛。
在陪伴的過程中,盡可能多一些身體上的接觸。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頭,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手裡,擁抱孩子等等。方法還有很多,而最關鍵的就是:在那個片刻,為人父母的你是否全身心同在。
與孩子在一起哪怕隻是眼神的交流,或與孩子簡單的幾句對話,或是和孩子玩耍片刻,都會讓孩子感受到母親的關注,這會給孩子内心帶來極大的滿足感和安全感。
父母的參與度,其實就是對孩子的接納和尊重度,陪伴不僅是陪伴,平等的交流互動是愛孩子的最高體現。
良好的家庭氛圍,高質量陪伴的催化劑
除了陪孩子做遊戲、親子共讀,還有一種特别的陪伴,同樣是一種高質量的親子相處模式。
除了陪孩子做遊戲、親子共讀,還有一種特别的陪伴,同樣是一種高質量的親子相處模式。
首先,父母帶着輕松愉快的心情做自己的事,孩子也會被這種氛圍所影響,感到放松和喜悅。
同時,父母專心做自己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種示範效應。看着你如何處理家務、工作,看着你如何對事對人,長大後,孩子不需要任何人教,就已經知道如何待人處事。
正如荷蘭教育家伯納德·李維胡德所說:“孩子對他周圍環境的感知越是無意識,這種感知滲透進靈魂的就越多。”
家庭的良好氛圍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甚至會伴随一生。
适當留白,給孩子自我探索的空間
高質量的陪伴,離不開留白,留白是給予孩子心靈上自由的空間,給予他們自我探索世界的機會。
著名心理學者劉軒,談起他跟女兒相處的時光。有一次他帶着女兒在公園裡玩,玩着玩着,他發現女兒跑到一個大樹下,對着樹下斑駁的樹影發呆,劉軒沒有像其他的父母一樣,急火火的上去問,“寶貝你在看什麼樣?”而選擇躲在角落裡,等待孩子從她專注的世界裡自己走出來。
高質量的陪伴,意味着在孩子需要回應的時候給予孩子積極的回應,而在孩子需要獨處時,給予足夠的空間。
順其自然,放棄控制,是每個父母畢生都要學習的功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