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說起辣椒榕對于老水草玩家(4-5年以上的)
蝦友來說都會聽到一些感慨
聽到最多的還是感歎辣椒榕近年的價格暴跌
小編記得在2012年左右的時候
某位水晶蝦玩家進了幾株布朗尼藍
當時一小節枝幹也就3-4厘米長
還是野株,葉片有很多小孔,确實算不上好看
價格基本在200以上
小編當時就感歎有錢人真會玩
婆羅洲北部為東馬來西亞全境,行政區為沙巴與砂拉越二州,及納閩聯邦直轄區。東馬來西亞地區原稱北婆羅洲,是前英國殖民地,在1963年9月16日加入馬來西亞。
南部為屬于印尼的加裡曼丹地區,面積有539,500平方公裡,分東加裡曼丹、南加裡曼丹、中加裡曼丹、西加裡曼丹四省。加裡曼丹1949年以前是荷蘭殖民地。
在沙巴、砂拉越中間為文萊,全境均在婆羅洲島内,包括臨近島嶼。
常見的出産辣椒榕的地區:
西連(Serian):一個小城市,位置古晉和成邦江之間,客家人居多。
打必律(Terbedu/Tebedu):一個小城市,位于西連與印尼邊界之間.為兩國交通要塞。
實文然(Simunjan):詩裡阿曼省小城市。
詩裡阿曼(Sri Aman):前稱成邦江(Simanggang),以成邦河命名,今中文仍時常以成邦江稱呼,為詩裡阿曼省會,〔夢娜節〕河潮出名。
峇丹艾(Batang Ai):砂拉越第一個水電站所在處
民都魯(Bintulu):民都魯是天然氣液化重鎮,即将成為煉鋁重鎮。
加帛(Kapit):離拉讓江河口八十海裡城市,淡水魚産豐富。木山重鎮。
巴達旺(Padawan):首府古晉(Kuching)的一個地
常見辣椒榕品種
Bucephalandra SP. ("Brownie", Kapuas Hulu, West Kalimantan)
布朗尼普通型(中文俗名)
科 別:Araceae 天南星科
屬 别:Bucephalandra 辣椒榕屬
産 地:Kapuas Hulu West Kalimantan
照 度:1500 Lux
水 溫:22~28℃
硬 度:2~12 DH
PH值:6.0~7.0
成株高度:4-6CM (水中葉)
Brownie系列中普通種的Brownie采集數量最多.流傳相對較廣.葉片狹長,灰綠色.水上葉表現并不突出.轉水後的新葉,最開始發出來的顔色為嫩灰綠色或帶些許紫紅色,可以看見清晰的紅色葉脈.慢慢的顔色轉變為绛紫色,顔色較暗沉.珍珠點密度一般,葉片較薄,生長速度适中.屬于中等偏小的品種,葉片長度約3CM左右,匍匐生長,橫莖較細
Bucephalandra SP. ("Brownie Red" Kapuas Hulu, West Kalimantan)
布朗尼紅型(中文俗名)
科 別:Araceae 天南星科
屬 别:Bucephalandra 辣椒榕屬
産 地:Kapuas Hulu West Kalimantan
照 度:2000-3000 Lux
水 溫:22~28℃
硬 度:2~12 DH
PH值:6.0~7.0
成株高度:4-6CM (水中葉)
Brownie系列中最為搶眼的Red,水上葉已經有不俗的表現.水上時新葉已經能看得出來些許的紅色,老葉呈藍色并有一定的光澤度.轉水之後則名副其實成了焦點.新葉發出來的時候就是鮮豔的紅色,慢慢變為暗紅,最後似乎穩定在泛紫色金屬光澤的深棗紅色.整個葉柄和靠近頂端的本都是非常鮮豔的紅色.可以說,Red就像一團火,燒得玩家們愛不釋手.絕對是必收藏的經典品種.
Bucephalandra SP. ("Brownie Blue" Kapuas Hulu, West Kalimantan)
布朗尼藍型(中文俗名)
科 別:Araceae 天南星科
屬 别:Bucephalandra 辣椒榕屬
産 地:Kapuas Hulu West Kalimantan
照 度:2000-3000 Lux
水 溫:22~28℃
硬 度:2~12 DH
PH值:6.0~7.0
成株高度:3-5CM (水中葉)
Brownie Blue 是典型的中小型橢圓葉品種.水上葉深綠色,似乎沒什麼出彩的地方.轉水之後,新葉表現為豔麗的深紅色,葉背顔色淡黃色.慢慢紅色轉變為紫紅色,之後便穩定在藍紫色或藏藍色.此時,已完全看不出新葉時的豔紅色了.紅莖程度一般,葉面珍珠點密度适中,植株不超過3CM高,橢圓的葉子,橫莖較細,匍匐生長.
Bucephalandra SP. ("Brownie Purple", Kapuas Hulu, West Kalimantan)
布朗尼紫型(中文俗名)
科 別:Araceae 天南星科
屬 别:Bucephalandra 辣椒榕屬
産 地:Kapuas Hulu West Kalimantan
照 度:2000-3000 Lux
水 溫:22~28℃
硬 度:2~12 DH
PH值:6.0~7.0
成株高度:3-5CM (水中葉)
Brownie Purple,看名字,覺得應該是很紫的顔色.但是事實上,野采到的Purple根本就是純綠色的.小小的葉子,橢圓形.完全看不出哪裡有Purple的影子.但放在水中一段時間後,新葉呈粉紅或橙粉色,慢慢顔色變為深藍色或紫色,與密度中等的銀白色珍珠點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最後,葉片顔色穩定在深紫色或黑色.紅柄程度一般,小型品種,植株不超過3CM高,匍匐生長,橫莖較細.
Bucephalandra SP. ("Brownie Green", Kapuas Hulu, West Kalimantan)
布朗尼綠型(中文俗名)
科 別:Araceae 天南星科
屬 别:Bucephalandra辣椒榕屬
産地:Kapuas Hulu West Kalimantan
照 度:1500 Lux
水 溫:22~28℃
硬 度:2~12 DH
PH 值:6.0~7.0
成株高度:3-5CM
Brownie Green 水上葉表現為純綠色,小型橢圓葉形.珍珠點不明顯.轉水之後,新葉呈嫩黃橙色,慢慢穩定在藍紫色.紅柄不明顯,葉片珍珠點較密.整個植株表現出強烈的粉嫩感覺,雖然在葉片顔色上遜色于本系列的其他幾個品種,但是整體的叢生效果卻是不容小觑的
Bucephalandra SP. ("Sokan 6" / "Shine Black")
閃黑(中文俗名)
科 別:Araceae 天南星科
屬 别:Bucephalandra辣椒榕屬
産地:Sokan
照 度:1500 Lux
水 溫:22~28℃
硬 度:2~12 DH
PH 值:6.0~7.0
成株高度:6-8CM
作為Shine 系列的第三種,Sokan 發現的第6種辣椒榕,Shine Black 水上葉的表現與Peal Gray非常相似.一眼看上去似乎會難以分辨.但仔細觀察後發現,Shine Black的葉面并無明顯黃色花紋,整個葉片顔色較Peal Gray暗沉許多.轉水之後,Shine Black表現出比較複雜的顔色.個人覺得可以形容為黑紅灰綠.葉面珍珠點非常密集.值得注意的是,水上葉的葉片,是非常飽滿的橢圓形,但轉水之後似乎變得更加細長一點點,無水上的那樣飽滿.葉背後的豔紅色葉脈和粉嫩的葉背顔色,也是非常不錯的看點.
Bucephalandra SP. ("Sokan 3" / "Shine Blue")
閃藍(中文俗名)
科 別:Araceae 天南星科
屬 别:Bucephalandra辣椒榕屬
産地:Sokan
照 度:1500 Lux
水 溫:22~28℃
硬 度:2~12 DH
PH 值:6.0~7.0
成株高度:約4CM
hine Blue水上葉的表現,為藍綠色,顔色較深,珍珠點不明顯。水下表現非常出色。橫向走莖,植株不高.新葉出現粉紅色或深紅色,老葉漸漸由紅變藍,珍珠點變得清晰。俯視還可以看到葉面上的藍色花紋以及新葉的粉紅色。同株異色度較明顯,新老葉區别較大。因為Shine Blue 的顔色表現,不同角度看到的顔色差異化很大,以及半圓形可愛的葉片
Bucephalandra SP. ("Silver Powder", Sarawak)
銀粉(中文俗名)
科 別:Araceae 天南星科
屬 别:Bucephalandra辣椒榕屬
産地: Sarawak
照 度:1500 Lux
水 溫:22~28℃
硬 度:2~12 DH
PH 值:6.0~7.0
成株高度:5-8CM
Silver Powder水上葉無特别突出的表現,水上仔細觀察葉面有一定的珍珠粉光澤,放在水下變換角度,可以看到隐約的藍綠色金屬光澤,輕微皺邊.水下葉的一大看點即在于新發出來的嫩葉,光線強時經常表現出橙黃色或橙粉色,可看見淡淡的葉脈紋路,皺邊程度較水上表現降低.随着下一片新葉的發出,此前的葉片顔色逐漸穩定在深綠色.葉面珍珠點中等,葉片較薄,生長速度較快,屬于中型品種.成株葉片長度在3-4公分左右.
Bucephalandra SP. ("Kedagang, West Kalimantan")
柯達崗(中文俗名)
科 別:天南星科Araceae
屬 别:Bucephalandra
産 地:Kedagang West Kalimantan
照 度:1500 Lux
水 溫:22~28℃
硬 度:2~12 DH
PH 值:6.0~7.0
成株高度:約8-10CM
似乎是最早引進并流行起來的辣椒榕品種,人們喜歡它,主要因為葉面的藍紫色金屬光澤。
有人說有幾種表現,藍色,綠色或藍紫色。在我看來,很有可能是因為環境的不同,随着光線的色溫,光譜以及PH的變化而出現的不用表現而已。曾經試過将非常藍的Kedagang放在6500K的日光燈管的環境下,新發出的嫩芽開始,連同母株再發出的新葉一起.慢慢變回了藍綠色,而沒有保持一開始的由鹵素燈養出來的孔雀藍色了。
辣椒榕水上及水下葉表現的差異
水下的水壓及光線的強度的改變,使得辣椒榕水上種植及水下種植的表現差異化較為明顯.生長速度很可能也有很大的差異,一般來說,水下的辣椒榕體型至少會較水上植株小百分之30%甚至到70%.葉片的表現也經常會出現非常明顯的差異.如,水上葉表現為嫩綠色,放入水下轉水之後會表現出明顯的珍珠點,及金屬光澤,顔色或紅或橙或紫.随着轉水的完全成功後,再拿出來與之前的水上葉來對比,很有可能會完全無法想象竟然是同一個品種.
野生植株的葉子無論再漂亮,對于水中養殖而言也是毫無價值的(2周内逐漸腐爛),野生植株的定價一般以株算(因為野生株是批量購入,如果有小苗一般不會被切開計算數量),但可惜辣椒榕水上葉的品質不一,株這個概念很模糊,同一批野采株,可能出現14CM長的本莖,也有3-4CM長的本莖,一般出售的也有可能野生本莖被多次截短才二次出售的,轉水爛葉後,實際可以冒芽的本莖長度非常短。一般價值都不高。
野生植株轉水過程蠻長的,一般在3個月,某些品種完全轉水要在5個月以上。這個3個月到5個月的過程,已經足夠讓一株水下成株長成一株水下繁殖珠。但在這裡說一下吧:辣椒榕是個爛葉的過程,水上的葉子在水下并無法提供為植株養分,隻會逐漸地爛掉,本莖出芽或許會比水下成株快一些,但這些小芽是沒有足夠養分生長的,原因很簡單,沒有葉片。辣椒榕的根。。吸收養分效率不是一般的低(插泥裡種過辣椒榕的童鞋會了解的),甚至根本就受不了強肥。所以,小苗是在那裡,但長得奇慢。因此,水上株的生長速度是怎麼都比不上完全水下的植株的。
定植方式
對于辣椒榕的定植方式小夥伴們也是千奇百怪,有綁沉木的,綁火山石的,埋泥裡的。首先埋泥裡是完全錯誤的,辣椒榕的根是氣根,短時間還可以長時間很容易溶葉,或許會應為肥力太強而燒根,綁沉木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是木質提供不了一些辣椒榕所需的微量元素,這些都是從根部吸收的,綁火山石就是最佳選擇,火山石可以提供跟多的微量元素,而且對水質不會又太大影響,何況辣椒榕野生環境下就是依附的小溪邊的石頭上
關于葉片上的小洞
一般情況下,葉面上那種半透不透的洞洞,絕大多數都是由于PH太低造成的.如PH低于5.5,新下缸的辣椒榕在一周之内的時間裡,很可能會發生溶葉現象,嚴重的時候甚至連本都會溶.
另外一個原因則可能是肥過量,而不是缺肥.辣椒榕在極度缺肥的情況下,隻可能出現新葉泛白 ,伸展不開,畸形等表現,但是不會有洞.有些草友在PH,GH等參數都正常的情況下也出現了破洞,這或許是使用的液肥不當,或許停肥一段時間看看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到了2017年18年的時候偶然聽到魚友在賣辣椒榕
價格竟然才是百十元,還是繁殖株
這時的辣椒榕已經走下神壇
從當初的高端玩家水草變成了如今的造景草
歡迎關注轉發水族雜志,多多進言獻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