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世界盡頭孤獨與浪漫

世界盡頭孤獨與浪漫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9-11 09:56:11

  《月亮與六便士》很多人讀過,毛姆的這部小說以高更為原型,創作了一位名字叫思特裡克蘭德的人物抛棄優渥生活追求藝術的故事。讀陝西作家許海濤的長篇小說《殘缺的成全》,看到主人公金晍的命運,竟數度想到思特裡克蘭德,如果不是書中濃郁的西安風物景象描寫,讓人物性格被遮掩掉了一部分,金晍身上的那種沖動與落寞,會與思特裡克蘭德更加相似。

  世界盡頭孤獨與浪漫(隐者命運與虛拟浪漫)(1)

  《殘缺的成全》 許海濤 著 九州出版社

  《殘缺的成全》這個書名有兩個寓意,其中的“殘缺”,指的是藏家金晍所收集的古董多是非完整的、帶有瑕疵的老物件。在中國人的命運觀裡面,“月有陰晴圓缺”再正常不過。而在帶有悲觀色彩的命運主基調下,其實隐藏着一股強大的生存信念,這種信念可以概括為“在殘缺中守望圓滿”。至于後面的“成全”二字可以這樣理解:“君子有成人之美”是成全,“甯為玉碎不為瓦全”也是成全。在中國人的精神境界裡,成全可以是皆大歡喜,也可以是用自己悲壯的犧牲換來别人的幸福。

  許海濤用這個貌似拗口的書名,寫了一個典型的現代人物與故事。《殘缺的成全》塑造的金晍,是生活在都市的隐者,隻是說不好他是大隐還是小隐,畢竟在隐身于都市生活狂熱欲望的同時,他也有着凡俗人對文化的追求、對情愛的向往,以及歡喜與惆怅、出世與入世等對立體帶來的矛盾感。金晍想要掙脫“這平凡的生活”,且在很大程度上擁有了他想要的生活方式,但最終還是如落入蛛網的飛蟲一樣,掙紮至死。金晍最後留下書信飄然而去生死未蔔的結果,與思特裡克蘭德在孤島小屋留下滿牆畫作之後銷聲匿迹是類似的,最後的精神家園的破滅,留下無邊空曠與寂靜,讓親眼目睹他們命運的人無語淚流。

  在《殘缺的成全》中,作者以旁觀的親曆者的身份切入了整個故事,這制造了一種叙述上的距離感,也給刻畫人物留出了足夠的空間。在狹義上,金晍的遭遇充滿了文化人的宿命感;在廣義上,他則是中年群體或者說男性中等收入群體的代表。這個群體,通常會被當成重任在肩、無後路可退的沉默一群人,但在負重前行的時候,支撐他們尋找前行動力的,是他們對傳奇的渴望——他們想成為傳奇或傳奇的一部分,并以一種虛拟獲得的“浪漫”,來抵禦現實的沉重與苦痛。而讀過賈平凹《廢都》、李洱《應物兄》一前一後這兩部小說的讀者都知道,書中主人公的結局必然是失落的。

  《殘缺的成全》書分39章,分别以堯頭窯酒盞、南紅珠串、鳥紋瓦當、秋山晚霁圖等古董命名,在每一章當中,人物的生存狀況、精神性情等,都與所命名的古董有所對應。作者喚出那些久經時光歲月打磨的古董,用以對接現代人跌宕起伏的生活河流,古今銜接對比,呈現出一幅波光盈盈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

  在書中,讀者可以讀到以金晍與淩麗雲為主線的愛情故事,讀到有關民間收藏的愛恨恩怨,也可以以此為窗口,讀到十三朝古都西安、大秦古都鹹陽的當下進行時。小說以富有感染力的筆觸,對西安與鹹陽這兩座城市進行了精準的描摹,小區的名字叫“秦王宮花園”,茶館裡的休閑房間叫“漢成帝包間”“漢武帝包間”,角色行走的地方,有着朱雀路、八仙宮、長安酒肆等這樣的地名,種種信息疊加,讓這個李隆基與楊玉環談過轟轟烈烈戀愛的城市,顯得既霸氣又溫婉。如果在《殘缺的成全》裡讀到了這兩種滋味,不妨把它當成《長恨歌》千年之後的餘韻。

  以城市深厚文化為背景,以收藏為載體,把生活在古都的現代城市人的幸福與困境如實寫出,這就是《殘缺的成全》所努力做的事,它值得身處古都的人以及别處的讀者品味一番。(韓浩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