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呼籲建立網絡遊戲分級制度,成為兩會熱議話題。
央視頻緊追社會熱點,關注百姓關切,聚焦未成年遊戲世界,28日、30日連續發起兩場直播,主題分别為:“你并不知道孩子的遊戲世界裡有什麼”“沉迷網絡遊戲對未成年人會造成哪些危害”。希望通過這兩場直播的主題設計,讓家長對孩子沉迷的遊戲世界從“了解有什麼”到“理解為什麼”。直播中還邀請了全國政協委員朱永新、央視新聞評論員嶽屾山、北京兒童院精神科主任崔永華、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教授黃峥等多方專家學者,對未成年沉迷遊戲的危害,原因及對策進行深度揭露與解答,為家長提供一套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
你真的知道孩子的遊戲世界裡有什麼嗎?
△28日,朱委員在央視頻直播間再次呼籲“建立網絡分級制度”,并對提案的3點内容進行詳細解讀。
朱永新委員“建立網絡遊戲分級制度”提案一經提出,引發了大量家長的關注與支持,很多家長表示他們對孩子沉迷遊戲“不知所措”的主要原因在于“不知”,由于缺乏溝通與陪伴,家長并不真正了解孩子沉迷的遊戲世界裡有什麼?
他們不知道孩子沉迷的遊戲裡
可能有這樣的畫面
或者是這樣的
也可能是這樣的
統計顯示有超過80%的未成年人玩網絡遊戲,60.8%的少年兒童平均每天使用網絡時間超過30分鐘。因網絡遊戲時間不限、内容分級不細等原因,60%以上的未成年網遊玩家視力下降,30%以上的未成年人在網遊中接觸到暴力、賭博、色情等違法不良信息。因不良信息的毒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率增加。
在28日的直播中,央視頻邀請了多方專家為家長梳理了近期熱爆全網的多款遊戲中的不良信息,提供了一份遊戲世界少兒不宜的“負面清單”。
沉迷網絡遊戲對未成年人會造成哪些危害? 央視頻希望通過幫助家長了解孩子沉迷的遊戲世界裡究竟有什麼,從而更加全面深刻地認識到沉迷網絡遊戲對未成年人會造成哪些傷害。在30日的直播中,央視頻邀請了北京兒童醫院精神科主任崔永華、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教授黃峥帶家長們一起探讨沉迷遊戲的危害。
在直播中,專家指出遊戲成瘾對未成年人造成的身心健康危害是多方面的:
▶ 孩子接觸暴力性畫面後,會學會攻擊他人;
▶ 孩子在沉迷遊戲中會消耗有限的專注力和自控力;
▶ 超出現實的刺激,會建立虛幻的滿足感,降低孩子在現實生活的欲望,讓玩家逃避現實;
▶ 遊戲翻盤重來、死而複生的設定,會影響未成年人生命觀;
▶ 長時間用眼會影響未成年人視力發育;
▶ 3D遊戲眩暈症有可能影響未成年人的神經中樞等。......
△少年沉迷遊戲要跳樓,消防員空中速降拉回
為什麼孩子會沉迷在“遊戲世界”? 許多老師、家長困惑為什麼孩子總是沉迷遊戲,許多孩子想脫離遊戲,卻發現自己有心無力。直播中,央視頻從心理角度切入,邀請心理咨詢師等心理專家揭秘遊戲的成瘾機制:
△《遊戲氪金背後折射出的心理問題》(央視頻号:新熱星球)
日常打卡激勵玩家 遊戲經常會設置日常任務,通過無窮無盡的任務循環,引導玩家每日“打卡”,形成固化的行為模式,進入興奮而充實,張弛交替而又不脫離心流通道(全神貫注的做一件事,達到一種渾然忘我的狀态)的節奏。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周圍的玩家,每天無論多晚,都心心念念想着完成“每日任務”。
關鍵關卡提高難度 遊戲設計中會故意在關鍵局設置高難度,超過玩家能力範圍,阻礙玩家通過,誘導玩家氪金提升能力等級。正是這樣的設計,導緻玩家急于在遊戲中升級通關,而未成年人自控力相對更弱,因此我們才會看到諸如“15歲少年玩手遊一個月刷掉家裡近三萬”“9歲女孩17天充值兩萬餘元”這樣的新聞。
社交關系捆綁 許多遊戲會捆綁社交關系,玩家在其中可以和朋友組隊,可以拜師收徒,也可以在遊戲中和别人建立情侶、閨蜜、好基友、死黨等關系。 有玩家說 “遊戲中他為你打個藍,不亞于一次燭光晚餐”。當卸載一款遊戲,意味着清除遊戲中的社交關系時,從衆心理會讓玩家欲罷不能。
如何幫助孩子“防沉迷”?專家這樣建議!家長陪伴是第一要素 專家認為,未成年人沉迷網遊更關鍵的因素在于家庭,因為絕大部分未成年人接觸網絡遊戲的第一場所都在家庭中。在直播中,央視新聞評論員嶽屾山從法律角度談如何正确陪伴孩子玩遊戲,幫助孩子選擇适宜的網絡遊戲,把網絡遊戲作為親子溝通的重要話題和親子共娛的重要活動,有利于幫助孩子提升自我價值感,形成和諧有愛的親子關系。
△央視新聞評論員嶽屾山從法律角度談如何正确陪伴孩子玩遊戲
遊戲方應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保護未成年人,遊戲方應當站好第一道崗,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從觀念上重視關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遊戲公司近期根據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的《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開展整改。專家提出,對于遊戲開放者,其責任不僅僅是遊戲實名制、未成年人遊戲時長限制、充值限制等來自外部壓力之下的整改,更重要的是,需要改變觀念,在遊戲設計中全方位預防未成年人接觸不當三觀、不宜畫面、在遊戲中接觸危險陌生人,從最開始處防微杜漸。
針對一些遊戲在使用許可及服務協議中标注“不負任何責任”“無義務”“不保證”“青少年用戶必須遵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等規避義務、轉嫁責任的情況,直播中法律專家現場解答了這些條款的合法性,并提醒家長們一定要警惕:
▶ 一款遊戲在安卓應用商店的下載要求年齡是18 ,在蘋果應用商店卻隻需要12 ,需要仔細辨認遊戲适合的孩子年齡段。
▶ 一些“邪典遊戲”以兒童熟悉的卡通人物包裝成為血腥暴力或軟色情内容,扭曲未成年的價值觀和生命觀,即使冠以卡通人物造型,也需要家長審慎分辨。
直播中,全國政協委員朱永新、央視新聞評論員嶽屾山、北京兒童醫院精神科主任崔永華,以及多位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專家、心理治療師、⼼理咨詢師、小學老師等嘉賓,分别從政策規範、輿論引導、心理知識、行為科學、幼兒教育等方面,分析了遊戲中對未成年人可能存在的風險與傷害,并提出相應建議和對策。
關注未成年人的遊戲世界,揭露網絡遊戲中潛藏的風險與傷害,是對社會各界關切未成年人遊戲沉迷的及時回應,也是對家長和孩子的成長護航。
家長面對孩子沉迷遊戲不知所措,央視頻希望通過系列直播,先從解決家長的“無知”開始,再為家長提供合理的措施與對策。
我們相信,我們有責任也有能力守護好未成年人的心靈淨土,早日為孩子們創造一個純潔美好的遊戲世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