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曆史上曾有三個由少數民族建立起的政權,并讓趙氏宋朝吃盡了苦頭,他們分别是由契丹族建立起的“遼”、女真族建起的“金”、蒙古族建立起的“元”。
那麼,你知道這三朝的國号名稱是怎麼來的呢?
公元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統一契丹内部後,正式稱帝建立政權,定國号為“契丹” 。
公元947年,遼太宗耶律德光出兵攻陷開封滅掉了後晉,按照漢族皇帝的登基儀式舉行了再次登基,并改國号為“大遼”。
遼太宗改“遼”一方面是因居于遼河上遊。另一方面, “遼”是根據發迹地的特産定的國号,遼意為镔鐵,因契丹人的發迹地産鐵,故用以為号,取其堅也,象征國家要如镔鐵一樣堅硬,一樣長久。
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顔阿骨打在效仿漢族制度,也稱帝建國,國号為“大金”。
金國國名來源的解釋,因史書記載不一而有多種說法。但根據《金史太祖紀》中的記載,完顔阿骨打即皇帝之位時曾說:遼以镔鐵為國号,取名之義是因為镔鐵堅硬。镔鐵雖然堅硬,但它終會腐蝕朽壞,隻有金不會變易不會朽壞,最為珍貴。
而且在顔色上金比镔鐵發白,完顔部人也崇尚白色。因此,建國号為“金”。
按照這一說法,女真完顔部以金為國号,自然是想壓過契丹族建立的遼國,而事實上,遼國确實被金國滅掉了。
成吉思汗鐵木真于1206年統一蒙古高原,建國号為“大蒙古國。 1271年,忽必烈采納謀臣劉秉忠的建議,采用《易經》乾卦“大哉乾元”卦辭,改國号為“大元”。
後元文宗官修《經世大典》 , 《序錄》稱:“世祖皇帝初易,大蒙古‘之号而為大元’也,以為昔之有國者或以所起之地,或因所受之封為不足法也,故謂之元焉。‘元’也者,‘大’也。‘大’,不足以盡之,而謂之‘元’者,大之至也。”“大哉乾元”中的“元”字,有大、首等意思。
但是,也有人認為“元”字與蒙古人的風俗、圖騰有關,也有人認為與佛教有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