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雲、曾秀英選編《節日節氣詩》正文
谷雨五絕、五律323—334首先
323、絕句二首(其二)
(盛唐)杜 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出處】絕句39頁。唐典553頁。曆代風景詩153頁。曆代絕句226頁。
【作者】杜甫,見立春七律030首《立春》簡介。
【簡析】唐代宗廣德二年(764)春作于成都。此時距安史之亂爆發已經十年。反襯寫法。以樂景襯哀情的寫法。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反襯出詩人歸心之殷切,鄉思之深厚。睹物思鄉,人之常情,卻感情強烈,十分動人。
成都市杜甫草堂
324、暮春
(清朝)翁 格
莫怨春歸早,花餘幾點紅。
留将根蒂在,歲歲有東風。
【出處】律詩476頁。清典1196頁。四季風光126頁。曆代風景詩152頁。曆代絕句1474頁。清詩選380頁。
【作者】翁格(生卒年不詳),清朝詩人,字去非,江蘇吳縣人。諸生(秀才)。生活于清代前期。沈德潛(1673—1769)《清詩别裁集》(嶽麓書社出版,原名《國朝詩别裁集》)曾選錄他的詩。見清典1831頁。小傳不載。
【簡析】好詩!比喻、象征、雙關,富有哲理!作者出身蘇州洞庭東山富商家庭,資産百萬,到父親時家道中落。此詩可能與此身世、遭遇有關,體現他身處逆境時的自我策勵,對廣大讀者也具有啟發意義——人生不管碰到什麼災難,隻要留下“根蒂”(基本盤),未來仍有希望東山再起!
留将根蒂在,歲歲有東風
325、三月晦日送客
(晚唐)崔 橹
野酌亂無巡,送君兼送春。
明年春色至,莫作未歸人。
【出處】唐典新一版1385頁。古今歲時雜詠226頁,題目為《三月晦日郊外送客》,作者為雍裕之。
【作者】崔橹(生卒年不詳),荊南(今湖北荊州地區)人。大中(859)進士。一說廣明(880)進士。官棣州(今山東省濱州市信陽縣)司馬。《全唐詩》存其詩十六首。(《唐詩紀事》卷五八、《唐才子傳》卷九)見唐典新一版1385頁。古今歲時雜詠226頁,此詩作者題為雍裕之。
【簡析】此詩内容普通,但寫作技巧頗值得稱道。由送春寫到迎春,由别離想到重聚,語淺意深,虛實結合,其友情之真摯,讀者自能領會。
明年春色至,莫作未歸人
326、牡丹二首(其一)
(南宋)王十朋
古今幾池館,人人栽牡丹。
主翁兼種德,要與兒孫看。
【出處】詠牡丹153頁。
【作者】王十朋(1112—1171),南宋詩人。字龜齡,号梅溪,溫州樂清(今浙江樂清)人。紹興二十七年(1157)進士第一(俗稱狀元)。孝宗朝,曆官國史院編修、起居舍人、侍禦史,改吏部侍郎,曆饒州、湖州等四郡守,以龍圖閣學士緻仕。卒谥忠文。力主抗金,圖謀恢複。工詩、詞、文,風格渾厚質實。有《梅溪集》。見宋典1478頁,詠牡丹153頁。
【簡析】此詩對晚唐羅邺《牡丹》一詩中的“買栽池館恐無地,看到子孫能幾家”,反其意而用之,強調了道德教化的作用,顯得頗有新意。名為寫牡丹,實際上重點不在寫牡丹,是一種借題發揮的寫法。種德,栽種道德,使用拈連的修辭手法,比較難懂。
古今幾池館,人人栽牡丹
327、牡丹
(唐朝)無名氏
傾國姿容别,多開富貴家。
臨軒一賞後,輕薄萬千花。
【出處】詠牡丹87頁。千家詩神童詩319頁,作者被誤題為北宋汪洙。
【作者】無名氏,唐朝詩人,生平不詳。
【簡析】在這首詩裡,牡丹象征着那些趨炎附勢的勢利小人。她們自恃美貌,出身名門,得到皇帝寵幸,因此瞧不起其他千萬種鮮花。此詩體現了作者對這種恃寵驕人的小人的批判之情。臨軒,古時候,皇帝不坐在正殿,而在殿前平台上接見臣屬,叫做臨軒。此處指代皇帝。
此處還有(晚唐)崔道融《長安春》(詠牡丹65頁)五絕之作比較值得一讀。
臨軒一賞後,輕薄萬千花
328、春望
(盛唐)杜 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别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出處】律詩100頁。唐三全譯206頁。初中生81頁。唐典453頁。作品選中一冊110頁。愛國詩歌33頁。杜甫集72頁。杜甫詩選90頁。全唐詩卷二二四第2408頁。
【作者】杜甫,見立春七律030首《立春》簡介。
【簡析】作于唐肅宗至德二年(757)三月。時杜甫陷于長安。杜詩五律代表作之一,唐詩名篇。一二句對仗工巧,意蘊深厚。司馬光《溫公續詩話》評論說:“山河在,明無餘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明為寫景,實為抒情。明朝胡震亨《唐音癸簽》卷九也贊歎說:“對偶未嘗不精,而縱橫變化,盡越陳規,濃淡淺深,動奪天巧。”元朝方回許為“第一等好詩”(《瀛奎律髓》卷三二)。
三四句意為,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别,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堕淚驚心。造語新奇,出人意表,卻異常深刻。後四句寫烽火連天,思念親人,語言極為自然,意脈極為連貫。
全詩格律嚴謹,感情強烈,情景交融,體現了詩人感傷時事、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千百年來,脍炙人口。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别鳥驚心
329、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盛唐)杜 甫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出處】風景詩58頁。唐典526頁。杜甫詩選198頁。
【作者】杜甫,見立春七律030首《立春》簡介。
【簡析】脍炙人口之作。約作于761年。寫暮春之景。抒發詩人暫居成都浣花溪草堂時對安定生活環境的滿意之情,及對大自然春天美景的熱愛之情。全詩八句皆對,描摹精細,章法嚴謹。五六句是千古名句。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
微風燕子斜
330、晚春嚴少尹與諸公見過
(盛唐)王 維
松菊荒三徑,圖書共五車。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貧家。
鵲乳先春草,莺啼過落花。
自憐黃發暮,一倍惜年華。
【出處】王維詩選177頁。
【作者】王維,見雨水七絕080首《送元二使安西》簡介。
【簡析】詩寫暮春客人來訪的感觸。紀昀評曰:“句句清新而氣韻天成,不見刻畫之迹。五六句賦中有比,末句從此過脈,渾化無迹。”(《瀛奎律髓彙評》卷一零)
鵲乳先春草,莺啼過落花
看竹到貧家
331、谷雨三月中
(中唐)元 稹
谷雨春光曉,山川黛色青。
桑間鳴戴勝,澤水長浮萍。
暖屋生蠶蟻,暄風引麥葶。
鳴鸠徒拂羽,信矣不堪聽。
【出處】元稹詩全集640頁。
【作者】元稹,見元日五絕013首《歲日》簡介。
【簡析】谷雨節氣,正當三月下半月,桑葉茂盛,戴勝鳥鳴叫于其間;農人養蠶,蠶蟲破繭而出,長勢喜人;暖風吹拂,各種植物蓬勃生長。斑鸠鳥之類求偶繁殖,鳴聲嘈雜,惹人厭煩。戴勝,鳥名,狀似雀,頭有冠,五色如方勝,故稱戴勝。暄風,暖風。麥葶,麥類植物和葶苈植物。
谷雨
戴勝鳥
澤水長浮萍
斑鸠鳥
332、暮春山行
(明朝)祝允明
小艇出橫塘,西山曉氣蒼。
水車辛苦婦,山轎冶遊郎。
麥響家家碓,茶提處處筐。
吳中好風景,最好是農桑。
【出處】明詩選258頁。明詩三百首105頁。
【作者】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于天順四年農曆十二月六日,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因長相奇特,而自嘲醜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稱“祝京兆”。明代著名書法家。科舉仕途頗為坎坷,十九歲中秀才,五次參加鄉試,才于明弘治五年(1492)中舉,後七次參加會試不第。甚至其子祝續也在前一科中進士,于是祝允明絕了科舉念頭,以舉人選官。正德九年(1514),授為廣東興甯縣知縣。嘉靖元年(1522),轉任為應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稱病還鄉。祝允明擅詩文,尤工書法,名動海内。與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稱“吳中四才子”。又與文徵明、王寵同為明中期書家之代表。楷書師法趙孟頫、褚遂良,并從歐、虞而直追“二王”。草書師法李邕、黃庭堅、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變化,風骨爛熳。其代表作有《太湖詩卷》《箜篌引》《赤壁賦》等。所書“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皆為傳世墨寶。見明詩三百首105頁。參見百度百科•祝允明。
【簡析】此詩寫吳中暮春景象,贊美農家的辛勤勞作,抒發詩人對農桑的熱愛之情。重複用“好”字,有微瑕。
水車辛苦婦
吳中好風景,最好是農桑
333、春晦日沐發寄三友
(中唐)戴叔倫
朝沐敞南闱,盤散待日稀。
揚梳發更落,攬鏡意多違。
吾友見常少,春風去不歸。
登臨取一醉,猶可及芳菲。
【出處】古今歲時雜詠226頁。
【作者】戴叔倫,見清明節七絕258首《蘭溪棹歌》簡介。
【簡析】原題為《春晦日沐發寄三友:韋功曹、李錄事、王少府》。
吾友見常少,春風去不歸
登臨取一醉,猶可及芳菲
334、暮春夜思
(元朝)張玉娘
夜涼春寂寞,淑氣浸虛堂。
花外鐘初轉,江南夢更長。
野舂鳴澗水,山月照羅裳。
此景誰相問,飛螢入繡床。
【出處】元詩選注128頁。
【作者】張玉娘(1250—1277),字若瓊,自号一貞居士,處州松陽(今浙江松陽)人。南宋女詞人。出身仕宦世家。自幼聰慧異常,工女紅,好讀書,過目成誦。擅詩詞,時人以漢班昭比之。及筓,由父母作主,與沈佺訂婚約。後沈氏家道中落,張父悔婚,然玉娘發誓終身與沈佺相愛。鹹淳七年(1271年),沈佺随父遊京師赴試,中榜眼,不幸染病病卒。張玉娘哀惋不止,終日憂郁不樂,竟至“帳底暗流清血”。景炎二年(1277年)元宵夜,玉娘夢沈駕車相迎,醒後悲痛欲絕,歎曰:“郎舍我乎?”遂病,半月未逾,不食而殒。她著有《蘭雪集》兩卷,留存詩詞100餘首,其中詞隻有16首,有人稱之為李清照《漱玉集》後第一詞集。與李清照、朱淑貞、吳淑姬并稱“宋代四大女詞人”。見百度百科•張玉娘。
元詩選注127頁簡介稱:“張玉娘(1253?—1294),字若瓊,自号一貞居士,松陽(今江蘇省遂昌縣)人……少許字沈佺……文字蘊藉,工于詩詞,有《蘭雪集》。遺集傳之京師,虞集、歐陽玄極為歎賞。”簡介信息差别較大。從中可知張玉娘為宋末元初人。
【簡析】此詩用暮春之夜的優美景色反襯愁思,體現詩人的孤獨無依和寂寞凄涼,寫得比較成功。
野舂鳴澗水,山月照羅裳
此景誰相問,飛螢入繡床
此處還有(晚唐)李商隐《落花》(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唐三全譯280頁。詠花113頁),(明朝)《暮春送周喬卿》(忽驚春已去,況複送君歸)(明詩選514頁),(唐朝)張又新《郡齋三月下旬作》(春事日已歇,池塘曠幽尋)(古今歲時雜詠496頁),(晚唐、五代)詩僧殷益《看牡丹》(詠牡丹85頁)等五律之作比較值得一讀。
陳錦雲、曾秀英選編,2023年2月4日于瓷都德化
谷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