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色彩。紅樓夢色彩綠色之一。
《紅樓夢》 第四十五回
... 燈光,向黛玉臉上照了一照,觑着眼細瞧了一瞧,笑道:“今兒氣色好了些。” 黛玉看脫了蓑衣,裡面隻穿半舊紅绫短襖,系着綠汗巾子,膝下露出油綠綢撒花褲子,底下是掐金滿繡的綿紗襪子,靸著蝴蝶落花鞋。黛玉問道:“上頭怕雨,底下這鞋襪子是不怕雨的?也倒幹淨。”
《漢語詞典》解釋:
1. 指光潤而濃綠的顔色。
《兒女英雄傳》第二九回:「張老是足登緞靴,裡面趁着魚白标布,上身兒油綠绉綢,下身兒的兩截夾襖。」
葉紫《星》第五章:「四公公到底沉不住心中的悲哀了,他回頭來望着那油綠的田園。」
2. 綠豆的一種。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谷三·綠豆》:「皮薄而粉多、粒小而色深者為油綠。」
古籍裡也有不少油綠的記載:
《揚州畫舫錄》 卷一
江南染坊。。。。。。綠有官綠、油綠、葡萄綠、?婆綠、蔥根綠、鹦哥綠。
《清史稿》 列傳二百九十二
... 米色、玫瑰紫、海棠紅、茄花紫、梅子青、騾肝、馬肺、天藍、霁紅、霁青、鳝魚黃、蛇皮綠、油綠、歐紅、歐藍、月白、翡翠、烏金、紫金諸種。
《茶經(今注)》 茶經(今注)
... 栖谷隐者,或用之竹木。木與竹非持久涉遠之具,故用之生銅,其囊,織青竹以卷之,裁碧缣以縫之,細翠钿以綴之,又作油綠囊以貯之。
《南村辍耕錄》 卷十一
其餘一一不能備載,在對物用色可也。凡合用顔色細色,頭青、二青、三青、深中青、淺中青、螺青與蘇青、二綠、三綠、花葉綠、枝條綠、南綠、油綠、漆綠、黃丹、飛丹、三朱、土朱、銀朱、枝紅、紫花、藤黃、槐花、削粉、石榴、顆綿、胭脂、檀子,其檀子用銀朱淺入 ...
《嘯亭雜錄》 卷三
近年尚泥金色,又尚淺灰色。夏日紗服皆尚棕色,無貴賤皆服之。亵服初尚白色,近日尚玉色。又有油綠色,國初皆衣之,尚沿前代綠袍之義。純皇帝惡其黯然近青色,禁之,近世無知者矣。
古代小說記載:
《三刻拍案驚奇》
天明,果然聽得人敲門來接;有的道,早飯時候的是穿是油綠綢襖、月白裙出門的。又問:“家中曾有人争競麼?”道:“并不曾聽得争鬧。”細問阿壽,言語相同。
《花月痕》 第三十二回
進得大門,屋内八廟油綠灑金屏門,門上一盞扁的白紗燈,上貼着許多字條,下圍着一簇約有十來人。
《續小五義》 第十二回
馮淵見她有二十多歲,烏雲用一塊鵝黃絹帕紮住,玫瑰紫小襖,油綠汗巾紮腰,桃紅的中衣,大紅的弓鞋;
第七十四回
有一塊油綠絹帕,往口中一含,二目乜斜,用眼瞟着那個相公。
油綠作為色彩詞出現的時間應該在明代開始,清代較為普遍。且多用于絲帛染色。
綠色在中國色彩體系中屬于間色,不在五正色之列。綠色的染色基本上是藍黃色套染。有關油綠的染色方法記錄于《古今醫統大全》 :先染作深藍色,再用槐花染,明礬作媒染劑。
《古今醫統大全》
【染油綠色】先将帛染作深藍色,再入槐花湯。入明礬染之,則成油綠。如要深色,再用槐花湯染。
中國傳統色彩之一,也是紅樓夢色彩中的一個。玉色,一般解釋是玉的顔色,或是瑩白色。
《紅樓夢》裡玉色一共出現了四次:
《紅樓夢》 第二十四回
寶玉坐在床沿上褪了鞋等靴子穿的工夫,回頭見鴛鴦──穿着水紅绫子襖兒,青緞子坎肩兒,下面露着玉色綢襪,大紅繡鞋──向那邊低着頭看針線,脖子上圍着紫綢絹子。寶玉便把臉湊在脖項上聞那香氣,不住用手摩挲,其白膩不在襲人以下。
《紅樓夢》 第二十七回
... 黛玉素多猜忌,好弄小性兒:此刻自己也跟進去,一則寶玉不便,二則黛玉嫌疑,倒是回來的妙。想畢,抽身回來。剛要尋别的姊妹去,忽見面前一雙玉色蝴蝶,大如團扇,一上一下,迎風翩跹,十分有趣。
《紅樓夢》 第五十一回
... 天馬皮褂子拿出來,給了襲人。又看包袱,隻得一個彈墨花绫水紅綢裡的夾包袱,裡面隻見包着兩件半舊綿襖合皮褂子。鳳姐又命平兒把一個玉色綢裡的哆啰呢包袱拿出來,又命包上一件雪褂子。平兒走去拿了出來。一件是件舊大紅猩猩氈的,一件是半舊大紅羽緞的。
《紅樓夢》 第六十三回
... 隻穿着大紅綿紗小襖兒,下面綠绫彈墨夾褲,散着褲腳,系着一條汗巾,靠着一個各色玫瑰芍藥花瓣裝的玉色夾紗新枕頭,和芳官兩個先搳拳。當時芳官滿口嚷熱,隻穿着一件玉色紅青駝絨三色緞子拼的水田小夾襖,束着一條柳綠汗巾;底下是水紅灑花夾褲,也散着褲腿;
三次是描寫絲綢的顔色,一次是蝴蝶的顔色。
玉色還有用于形容女子美貌,如唐·李白《怨歌行》:“君王選玉色,侍寝金屏中。”;宋·晏殊《拂霓裳》詞:“钿函封大國,玉色受絲綸。”。
尊稱帝王容顔: 宋·蘇轼《贈寫禦容妙善師》詩:“天容玉色誰敢畫?老師古寺晝閉房。”
宋·邵博《聞見後錄》卷一:“日色甚熾,埃霧漲天,帝玉色不怡。”
宋·劉克莊《滿江紅•四首并和實之》詞:“往日封章,曾聳動,君王玉色。”
對他人容顔的敬稱,猶言尊顔:唐·朱晝《喜陳懿老示新制》詩:“一别一千日,一日十二憶。苦心無閑時,今夕見玉色。”
明·劉基《郁離子•九難》:“竊聞先生久矣,今幸得觌玉色。”
但這些不是色彩詞,與顔色本義無關。
古代詩詞裡有很多提到玉色,但詞義混雜,需要仔細分辨。
最早古詩出現在屈原的“遠遊”裡:玉色頩以脕顔兮,精醇粹而始壯。
《楚辭》 楚辭卷第五
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舊鄉。朝濯發于湯谷兮,夕晞餘身兮九陽。吸飛泉之微液兮,懷琬琰之華英。玉色頩以脕顔兮,精醇粹而始壯。
李白 唐 怨歌行 長安見内人出嫁. 友人令餘代為之
十五入漢宮,花顔笑春紅。君王選玉色,侍寝金屏中。
薦枕嬌夕月,卷衣戀春風。甯知趙飛燕,奪寵恨無窮。
沉憂能傷人,綠鬓成霜蓬。一朝不得意,世事徒為空。
鹔鹴換美酒,舞衣罷雕龍。寒苦不忍言,為君奏絲桐。
腸斷弦亦絕,悲心夜忡忡。
陸遊 南宋 東坡像贊
我遊鈞天,帝之所都。是老先生,玉色敷腴。顧我而歎,闵世垢濁。笑謂侍仟,畀以靈藥。
稽首徑歸,萬裡天風。碧山巉然,月堕然,月堕江空。
《明史》 志第四十三 輿服三
樂人衣服,止用明綠、桃紅、玉色、水紅、茶褐色。俳、色長,樂工,俱皁頭巾,雜色縧。
《大明會典》 大明會典卷之六十
郡王長子織金為之,襯用深衣、玉色,帶青表、綠裡、綠緣。履用皂、綠結、白襪
深衣、用玉色素帶、如古大夫之帶制。
古代小說也不乏描寫玉色:
《西遊記》 第九回
... 遂棄寶劍,也不興雲雨,出岸上,搖身一變,變作一個白衣秀士,真個豐姿英偉,聳壑昂霄。步履端祥,循規蹈矩。語言遵孔孟,禮貌體周文。身穿玉色羅襕服,頭戴逍遙一字巾。上路來拽開雲步,徑到長安城西門大街上。
《梼杌萃編》 第四回
楊姨娘又叫玉燕親手挑了一塊狗牙子邊的玉色湖绉手帕,雪青紡綢的兜肚挂了法蘭絨的裡子,是增朗之天天來看着這位小姐親手挑的,做好了就叫這小姐親手送與哥哥。
玉色是個什麼顔色?有學者說是玉石的顔色,筆者認為這是望文生義,沒有根據的說法。試想,玉是什麼玉?玉石材還是加工後的玉?新玉還是古玉?即使是新玉,玉有好多種顔色,按古籍《玉紀》記載:玉有九色:元如澄水曰瑿,藍如靛沫曰碧,青如鮮苔曰王筆,綠如翠羽曰瓐,黃如蒸栗曰玵,赤如丹砂曰瓊,紫如凝血曰璊,黑如墨光曰瑎,白如割肪曰瑳(玉以潔白為上,白如割昉者,又分九等),赤白斑花曰瑌。此新玉古玉自然之本色也。
從這幾個色裡也無法确定是哪一種。看來玉色是玉石的說法不靠譜!
玉色一詞出現的時間很早,在春秋時期的《楚辭》裡就有。但作為顔色詞,基本上還是明代開始。《明史》裡記錄最全。穿玉色的人有皇太子親王,也有樂工和舞人。但穿的最多的人群是生員,是作為生員服的顔色。在明清時代,凡經過本省各級考試取入府、州、縣學的,通名生員。即習慣上所謂秀才。玉色可以說是秀才的标志色彩。
綜上所述,筆者考證後認為,玉色是一種近乎白色,略帶淺綠的顔色。與月白和碧色接近但又不同。
從《紅樓夢》裡與玉色搭配的顔色有水紅、青色、綠色、紫色。都是淡雅的顔色,可以說是相得益彰。曹公真是色彩大家!
(寫到此,綠色系列完成)正是:
一部紅樓深似海,玉石多見色難猜。欲找源頭尋真谛,雕欄玉砌今何在?
怡紅快綠早成灰,大觀園裡朱顔改。再向故紙覓蹤迹,草木絲帛再出彩!
作者:黃榮華
這是作者正在撰寫的《紅樓尋色》中的一篇,有删節。未完待續。
欲學習傳統天然植物染色技藝,可報名參加8月18日在北京舉辦的《傳統染色專業研修班》
專業師資、專業教材、專業培訓,等待欲成為專業人士的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