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七月詩經翻譯及賞析

七月詩經翻譯及賞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26 07:28:16

  七月詩經翻譯及賞析(子夏故壇賞析詩經)(1)

  《詩經·國風·豳風·七⽉》原文:

  七⽉流⽕,九⽉授⾐。⼀之⽇觱發,⼆之⽇栗烈。⽆⾐⽆褐,何以卒歲?三之⽇于耜,四之⽇舉趾。同我婦⼦,馌彼南畝,⽥畯⾄喜!(1)

  七⽉流⽕,九⽉授⾐。春⽇載陽,有鳴倉庚。⼥執懿筐,遵彼微⾏,爰求柔桑。春⽇遲遲,采蘩祁祁。⼥⼼傷悲,殆及公⼦同歸。(2)

  七⽉流⽕,⼋⽉萑葦。蠶⽉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桑。七⽉鳴鵙,⼋⽉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裳。(3)

  四⽉秀葽,五⽉鳴蜩。⼋⽉其獲,⼗⽉隕箨。⼀之⽇于貉,取彼狐狸,為公⼦裘。⼆之⽇其同,載缵武功。⾔私其豵,獻豜于公。(4)

  五⽉斯螽動股,六⽉莎雞振⽻。七⽉在野,⼋⽉在宇,九⽉在戶,⼗⽉蟋蟀⼊我床下。穹窒熏⿏,塞向墐戶。嗟我婦⼦,⽈為改歲,⼊此室處。(5)

  六⽉⾷郁及薁,七⽉烹葵及菽,⼋⽉剝棗。⼗⽉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七⽉⾷⽠,⼋⽉斷壺。九⽉叔苴,采荼薪樗,⾷我農夫。(6)

  九⽉築場圃,⼗⽉納禾稼。黍稷重穋,⽲⿇菽麥。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執宮功。晝爾于茅,宵爾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7)

  ⼆之⽇鑿冰沖沖,三之⽇納于淩陰。四之⽇其蚤,獻羔祭⾲。九⽉肅霜,⼗⽉滌場。朋酒斯飨,⽈殺羔⽺。跻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疆!(8)

  一、背景

  七月詩經翻譯及賞析(子夏故壇賞析詩經)(2)

  傳統認為,這首詩描述的是周人公劉在豳(bīn)地的生産生活狀況,子夏故壇卻并不這樣認為。周本舊邦,周人傳說是帝喾的後裔,屬于姬姓之族。它的祖先名“棄”,早在虞夏之際就定居在邰(陝西武功縣西南)。周棄在邰地,繼承和發展了烈山氏以來種植“百谷百蔬”的經驗,對進一步發展農業生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被稱為“後稷”。從夏初以來,周一直是夏王朝西部的一個重要方國。到夏代後期,由于夏王朝的統治力量逐漸削弱,西北黃土高原上遊牧部落不斷南侵,邰地農業生産遭到一定程度破壞,周人被迫遷移。大約在商初,公劉在豳才又發展地來。公劉在豳,擴大耕地,整治農田,生産蒸蒸日上,貯積的糧食堆滿倉囤,很快就發展成為一個繁庶興旺之邦。“周道之興自此始”(見《史記·周本紀》),公劉時期為後來周人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後,豳地屬于以鎬京為中心的王畿之地,也就是周天子的轄地。武王病死,成王繼立,周公東征平叛“三監之亂”後,又營建了東都洛邑。這樣,西邊的關中平原,以鎬京為中心,是周人興起的根據地,稱為“宗周”;東面的河洛之地,以東都王城為中心,是保衛宗周和鎮撫東方的重鎮,稱為“成周”。東西連成一片,長達千裡以上,王畿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都有顯著的增強,成為控制全國的基地。

  七月詩經翻譯及賞析(子夏故壇賞析詩經)(3)

  子夏故壇認為,公劉在豳之事,距西周之時遠矣,據《七月》詩所描述的場景以及詩的感情色彩來看,不大可能是歌頌公劉在豳時期的生産生活情況。更從詩中的曆法來看,隻能是西周時期豳地的民歌,因為詩中曆法是在夏曆的基礎上又以十一月(子月)為歲首,所謂“一之日”,這正是周代獨有的曆法體例。所以這首詩反映的就是西周王畿豳地之庶民長年勞作的生産生活情況,其中不乏因過勞而生的怨憤之情。

  當時,隸屬于貴族“公子”的庶民,長年在田間勞作,飯食要由妻兒送到田間,自己則歇息在田間的“廬”裡。到秋後田事完畢,才能回到自己矮小破爛的家,與妻兒一同過冬。即使冬季,他們還要為“公子”田獵,剝制獸皮,割茅擰繩,釀造春酒,收藏冰塊以及其他各種勞役。他們的妻女也要為“公子”采桑、養蠶、織帛、縫制衣裳等不停歇地勞作。隻在每年年終,當他們的“公子”祭祀畢神主後,把他們都召集到“公堂”裡去,由他們高呼了“萬壽無疆”之後,賞賜給他們一觞春酒,表示對他們一年辛苦的慰勞。

  《豳風·七⽉》所描述的是我國奴隸制社會鼎盛時期,典型的庶民的日常生産生活情景,具有極高的曆史人文和曆法價值以及叙事抒情的文獻價值。

  二、釋字詞:

  七月詩經翻譯及賞析(子夏故壇賞析詩經)(4)

  (1)

  七月:夏曆孟秋之月。夏曆以建寅(立春日)為歲首,故以寅月為正月(一月)。夏曆把一年分為四季十二個月,一月(寅月)為孟春之月,二月(卯月)為仲春之月,三月(辰月)為季春之月,四月(巳月)為孟夏之月,五月(午月)為仲夏之月,六月(未月)為季夏之月,七月(申月)為孟秋之月,八月(酉月)為仲秋之月,九月(戌月)為季秋之月,十月(亥月)為孟冬之月,十一月(子月)為仲冬之月,十二月(醜月)為季冬之月。

  一之日:西周時在夏曆的基礎上改以子月(十一月)為歲首,也就是以大雪日為正月初一,這就和夏曆的月份稱謂混淆了,于是西周又把夏曆十一月稱為“一之日”,把夏曆十二月稱為“二之日”,把夏曆一月稱為“三之日”,把夏曆二月稱為“四之日”……以此類推。

  流火:《易》以離為火為日,故火本指太陽,也指太陽的熱量,這裡指暑氣。流火的意思就是指暑氣開始消散,天氣轉涼。

  授衣:這裡指裁制冬衣。九月絲麻等事結束,所以在這時開始做冬衣。

  觱發:觱[bì]指古代的一種管樂器,吹出的聲音悲凄,觱發形容風寒冷。栗烈:栗通“凓”,栗烈形容嚴寒凜冽。栗烈觱發[lì liè bì fā]已成為漢語成語,形容天氣非常寒冷。

  褐:指粗布衣服,貧賤者所穿。

  于耜:指修整農具。舉趾:指開始田間耕作。

  馌[yè]:給在田裡耕作的人送飯。

  南畝:謂農田。坡之南向陽,利于農作物生長,古人田土多向南開辟,故稱。

  ⽥畯[jùn]:周代農官,又稱農正或田大夫,掌管監督農奴農事之職。

  (2)

  倉庚:指黃莺,即黃鹂鳥。

  懿[yì]筐:深筐。

  遵:沿着,順着。微行:田間小徑,小路。

  爰(yuán):語氣助詞,表示期盼或願望。

  柔桑:初生鮮嫩的桑葉。

  蘩(fán):菊科植物,即白蒿,一至二年生草本,嫩苗可食。《詩經·小雅·出車》:“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對于采蘩,一般認為是公侯用于祭祀,其實也不盡然,因為從詩中“采蘩祁祁”的描述可以看出,古代公侯對于蘩的用量是很大的,所以才需大量采集。《詩·召南·采蘩》雲:“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于以采蘩,于澗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宮。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還歸。”《采蘩》詩歌中所表現出的不滿和無奈情緒,在最後一句裡發揮得淋漓盡緻。人們夙夜在公侯家,晝夜服役,已經采集了那麼多的蘩,卻連想回家的話都不敢輕易說出,表現出封建王公貴族統治的殘酷。

  祁祁:衆多貌。《七月》:“春日遲遲,采蘩祁祁。”毛傳:“祁祁,衆多也。”《詩·小雅·大田》:“有渰萋萋,興雨祁祁。” 《詩·大雅·韓奕》:“諸娣從之,祁祁如雲。”

  殆:因心裡沒底而疲憊。《論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孫子兵法·謀攻篇》:“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裡指因不停地采蘩而不知何時才能回家,從而感到身心俱疲。《詩·召南·采蘩》所謂“被之祁祁,薄言還歸”,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3)

  蠶⽉:指夏曆三⽉,也就是辰月。夏曆三月是養蠶的月份,所以叫“蠶⽉”。

  條桑:指修整打理桑樹。遠揚:指長得太長而高揚的枝條。

  猗(yǐ):《說文》《廣雅》作“掎”,牽引。“掎桑”是用手拉着桑枝來采葉。南朝樂府詩《采桑度》雲“系條采春桑,采葉何紛紛”,似先用繩系桑然後拉着繩子采。

  女桑:桋桑[yí sāng]。《爾雅·釋木》:“女桑,桋桑。”郭璞注:“今俗呼桑樹小而條長者為女桑樹。”

  鵙(jú):鳥名,即伯勞,在北方,夏曆五月開始鳴叫,一直到寒冷時節來臨。古代趕制寒衣,要在此鳥停止鳴叫之前。

  載績:載作動詞,是背負、承擔的意思。作連詞,連接兩個動詞,且、又的意思。績指棉麻紡撚而成的線或繩。載績的意思就是承擔着紡線的任務。

  載玄載黃:七月為申月,卦在坤位,坤為地,其色黃;九月為戌月,卦在乾位,乾為天,其色玄。天玄而地黃,故從七月到九月,天地之色分辨明晰,故曰“載玄載黃”。

  我朱孔陽:指(九月深秋)樹木落葉後無蔭,空間顯得很敞亮,秋高氣爽的樣子。朱是株的本字,這裡指樹木。陽是明亮的意思。

  (4)

  秀葽(yāo):言苦菜鮮嫩可餐。秀,華而未實謂之秀,泛是最鮮美的時候。葽,指苦菜。“苦菜秀”是小滿節氣的第一候,故曰“四月秀葽”。

  鳴蜩(tiáo):言蟬開始鳴叫。蜩就是蟬。“蟬始鳴”是夏至節氣的第二候,故曰“五月鳴蜩”。

  萚(tuò):草名。根如葵而葉似杏,黃花,莢實。

  貉(hé):哺乳動物,外貌像狐狸,皮毛可制裘衣。《鄭箋》:“于貉,往博貉以自為裘也。”

  同:這裡指和上個月一樣。

  載缵(zuǎn)武功:承擔繼續狩獵的任務。缵:繼續。武功:指狩獵。

  ⾔私其豵,獻豜于公:小獸歸狩豬者私有,大獸交給主人公子。豵:小豬,泛指小獸。豜:三歲大豬,泛指大獸。

  (5)

  斯螽動股:指母斯螽發情求偶。斯螽:又稱螽斯,蝈蝈之類的肉食性昆蟲。動股:言母斯螽發情,主動求配。

  莎雞振羽:指雄性斯螽磨擦翅膀發聲。舊說斯螽以兩股相切發聲,其實動股是雌性斯螽的動作,是不發聲的。雄性斯螽磨擦翅膀發聲,這是一種求偶行為。莎雞:蟲名,又名絡緯,俗稱紡織娘、絡絲娘,實際是指雄性斯螽。雄性斯螽兩翅相錯磨擦,其動如織布之狀,其聲如織布之聲。

  穹窒熏⿏:指把房屋堵塞起來以煙火熏趕屋内鼠蟲。穹:本指中間隆起的空間,也指代天空,這裡指仰頭能看見天空,四處漏風漏雨的茅草房。

  塞向墐(jìn)戶:塞堵門窗之漏風縫隙。向:泛指窗牖。墐:用泥塗抹。《齊民要術·種紫草》:“閉戶塞向,密泥,勿使風入漏氣。”

  改歲:指新的一年開始。周代建子,以夏曆十一月大雪日為歲首,這天迎來新的一年,稱為“改歲”。周代因此把十一月稱為“一之日”。

  室處:指安心待在家裡過年,不用再出去勞作了。

  (6)

  郁及薁[yù]:即“郁李”,一種落葉小灌木,似李而形小,果味酸,肉少核大,仁可入藥。一說野葡萄。

  葵: “葵”作為蔬菜名,指中國國古代重要蔬菜之一。李時珍《本草綱目》說“葵菜古人種為常食,今之種者頗鮮。”漢樂府詩《長歌行》中“青青園中葵”即指此。

  春酒:美酒。古人認為酒是糧食精華,可以增強人的活力,使人興奮,故稱為春酒。

  以介眉壽:(飲春酒)以保持長壽。介:本指着甲衣以護身,引申為保持,維護。眉壽:長壽,人老眉間有豪毛,叫壽眉,所以長壽稱眉壽。

  叔苴(jū):這裡指喂牲畜的豆類和柔草相混合的精飼料。叔:菽字的初文,豆類的總稱。苴:《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履中艸。”《玉篇.艸部》中也有:“苴,履中薦也。”薦的意思是“獸之所食艸”。這種牲畜吃的草,相對柔軟,适合墊在鞋裡。總之,苴的本義就是指牲畜吃的一種比較柔軟的草,故常用于鞋中草墊。《漢書.賈誼傳》裡說:“履雖鮮不加于枕,冠雖敝不以苴履。”意思是鞋雖新,不能放在枕頭上;帽子再破舊,不能像鞋一樣墊草。

  采荼薪樗:采集茅草和樗樹枝以為薪柴。

  (7)

  場圃:農家收打和晾曬作物的地方。唐代孟浩然《過故人莊》詩:“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納禾稼:指把糧食收入倉廪。

  黍稷重(tóng)穋(lù):泛指各種谷物。重:即“種”,先種後熟的谷物。穋:即“稑”,後種先熟的谷物。

  我稼既同:指莊稼已經全部變成糧食而歸入倉廪,表示田事完畢。同:這裡指各種莊稼都已全部變成了糧食。

  宮功:指在家中幹的活計。

  索绹(táo):打繩子。索:動詞,指制繩。绹:繩索。

  乘屋:即居家。指坐在屋裡休息。

  (8)

  ⼆之⽇鑿冰:大寒節氣第三候為“水澤腹堅”,正是古人取冰的時候。《禮記·月令》雲:“(季冬之月)冰方盛,水澤腹堅。命取冰,冰以入。”先秦時代,古人就已經利用天然冰來制冷,用于夏季保鮮食物,制冷飲,調節室溫。據《周禮》記載:“淩人掌冰,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淩。”當時為保證夏天有冰塊使用,專門成立了相應的機構管理制冰,這類人稱為淩人。淩人負責鑿冰儲藏,一般在每年夏曆十二月的大寒節氣開始采割天然冰塊進行儲存,因為這時期的冰塊最堅硬不容易融化。淩人監督奴隸和庶民到水質好的地方采冰,然後藏到預先準備好的冰窖裡。淩陰:藏冰的地窖。

  蚤:這裡通“早”。

  獻羔祭⾲:用羔羊和頭茬韭菜祭祖。《禮記·月令》雲:“(仲春之月)天⼦乃鮮羔開冰,先薦寝廟。”羔:當年新生之羊。祭祀用羔,取其執之不鳴,殺之不号,乳必跪而受之,類死義知禮者也(《公羊傳·莊公二十四年》注)。

  肅霜:夏曆九月霜降節氣,天氣肅殺。

  滌場:清理、騰空祠堂前的場地。

  跻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疆:指每年年終,當公子祭祀畢神主後,把勞累了一年的農夫們召集進“公堂”裡去,由他們高呼了“萬壽無疆”之後,賞賜給他們一觞春酒,這就是對他們一年辛苦表示的慰勞。

  三、白話翻譯

  七月詩經翻譯及賞析(子夏故壇賞析詩經)(5)

  夏曆七月秋來到,天氣轉涼暑漸消;到了九月寒霜降,始為公子制衣裳。十一月裡寒風凄,十二月裡天氣冽。沒有粗布衣和裳,如何熬過一冬寒?孟春一月修農具,二月耕田又下地。妻子田頭來送飯,農官見了喜開顔。(1)

  七月詩經翻譯及賞析(子夏故壇賞析詩經)(6)

  夏曆七月秋來到,天氣轉涼暑漸消;到了九月寒霜降,忙為公子制衣裳。春天來了陽氣升,驚蟄二候倉庚鳴。女執深筐沿徑行,為采嫩桑步匆匆。春天苦短日已遲,蘩菜如阜足夠多。采蘩女子真疲憊,公子何時能言歸?(2)

  七月詩經翻譯及賞析(子夏故壇賞析詩經)(7)

  夏曆七月暑漸退,八月野外布萑葦。夏曆三月宜養蠶,修整桑枝用斧斨。長枝遠條難采摘,系繩牽拉夠不着。拿來斧斨伐遠條,以防妻女樹下掉。七月伯勞聲聲催,八月紡紗轉輪飛。七月坤位九月乾,天玄地黃暑轉寒,葉落無蔭天敞亮,我為公子制衣裳。(3)

  七月詩經翻譯及賞析(子夏故壇賞析詩經)(8)

  四月小滿苦菜秀,五月夏至蟬始鳴。八月田間秋收忙,十月萚莢皆隕落。十一月裡獵狐貉,好為公子制裘衣。十二月裡也一樣,繼續狩獵繼續忙。小豬小獸各歸私,大豬大獸獻公子。(4)

  七月詩經翻譯及賞析(子夏故壇賞析詩經)(9)

  斯螽求偶五六月,動股振羽如紡織。蟋蟀七月在田野,八月常在檐壁上;九月潛入我的門,十月入住我床下。塞住窗來堵住門,隔絕空間薫鼠蟲。十月盡頭曰改歲,整年忙碌命真苦。歎我媳婦與孩子,年終方歇入室處。(5)

  七月詩經翻譯及賞析(子夏故壇賞析詩經)(10)

  六⽉裡⾷郁及薁,七⽉烹煮葵和菽,⼋⽉仲秋大豐收,杆打手摘滿院棗。⼗⽉用稻釀美酒,公子飲酒保長壽。七⽉葫蘆當瓜吃,⼋⽉斷下當酒壺。九⽉秋深田事畢,農夫夥食如牲畜。雜豆混和墊鞋草,茅草樗枝當柴燒。本是牲畜精飼料,水裡煮煮喂我飽。(6)

  七月詩經翻譯及賞析(子夏故壇賞析詩經)(11)

  九⽉場圃曬滿糧,⼗⽉禾稼納入倉。又是黍稷和種穋,還有⽲⿇和菽麥。嗟我農夫不得閑,田裡忙完家裡忙。田事才畢未歇緩,又入宮内建勞功。白天出去割茅草,晚上回來擰成繩。眼看忙完可居屋,春天又臨播百⾕。(7)

  七月詩經翻譯及賞析(子夏故壇賞析詩經)(12)

  十有二月去鑿冰,一月納于地窖中。二月物屯嘗鮮早,羔羊鮮⾲獻寝廟。九⽉氣肅寒霜降,⼗⽉打掃廟前場。十月盡頭新年到,年終歲首更添忙。壇壇美酒陳堂前,又言場外宰羔⽺。祭畢神主稱賜福,公子召我進公堂。一觞春酒表慰勞,齊聲高呼壽無疆。(8)

  七月詩經翻譯及賞析(子夏故壇賞析詩經)(13)

  (子夏故壇原創)

  七月詩經翻譯及賞析(子夏故壇賞析詩經)(1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