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

旅遊 更新时间:2025-08-27 23:49:23

  【勇士的征程-極緻自駕】

  西部超級大環線-丙察察 墨脫 川藏線 珠峰 阿裡 新藏線 喀什23日自駕遊

  

  藏地很美,

  美的隻需要一眼,

  你便會愛上這個如天堂般的地方。

  藏地很大,

  連綿不絕的雪山戈壁,

  在這片土地上也隻不過是冰山一角。

  這裡有最質樸的信仰,

  最甜美的笑容和最平淡的物質需求,

  一切的虔誠隻為信仰,隻為修來生……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2)

  ------------用虔誠的心聆聽來自天堂的聲音!------------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3)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4)

  ------詳細行程介紹-------

  第一天: 大理—六庫

  住宿:六庫(裡程251KM)

  亮點:怒江峽谷沿途風光,六庫、碧羅雪山

  怒江峽谷沿途風光

  怒江發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熱拍格,雪水聚集成溪,溪流相彙成河。上遊藏語叫“那曲河”,因江水深黑,我國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貢》把它稱為黑水河,往東流入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嶺之間的峽谷中,于貢山縣齊那桶湧入怒江,當地的怒族稱為“阿怒日美”。“阿怒”是怒族人的自稱,“日美”漢譯為江,含義為怒族人居住區域的江,故名怒江。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5)

  六庫

  六庫鎮位于雲南省怒江新譯族自治州南部,是泸水市、怒江州的州政府所在地。六庫鎮有個大名鼎鼎的“躍進橋溫泉”,因每年春節舉行的“澡堂會”而出名,六庫東依碧羅雪山,西靠高黎貢山,怒江縱貫其間。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6)

  碧羅雪山

  怒山山脈是雲南西部中間的一列山地,為念青唐古拉山脈的南延部分,由西藏東南進入雲南省德欽縣後,改稱怒山或碧羅雪山,雪峰上廣泛發育着冰川地貌。梅裡太子雪山山頂冰川連綿,冰川面積約100多平方公裡,其中以奶諾戈汝冰川發育最典型,規模最大,冰舌的海拔最低。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雲南省的最高點。在海拔500米以下,分水嶺兩側分布着衆多的冰蝕湖。西坡是迎風坡,受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影響,降雨充沛。山地成垂直帶譜發育,谷地為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向上為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和寒帶氣候。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7)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8)

  第二天: 六庫—老姆登

  住:老摩登(裡程230KM)

  亮點:怒江溜索、月亮石、老姆登、知子羅、澡堂會泡溫泉

  怒江溜索

  怒江峽谷壁陡崖懸,壑深萬丈,滔滔江水如野馬奔騰于峽谷之中。傳說中,一對分别居住于怒江兩岸的迦僳族戀人,在無法相會的苦惱之中,序僳族人受到彩虹的啟發,拉起了怒江上的第一條溜索。從此,這種便捷的交通工具便被兩岸的人們廣泛運用。怒江上的溜索有兩種--平溜和陡溜。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9)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10)

  月亮石

  所謂的“月長石”,其實就是寶石學裡的“月光石”(礦物學名叫“冰長石”)。月長石一般呈乳白色,半透明,具淡藍色暈彩。月光石為長石中鉀長石亞族,正長石與鈉長石層狀交互共生,以正長石為主。是兩種成分層狀交互的礦物,兩種成分層狀交互對可見光可以發生散射,以及解理面對光産生幹涉或衍射,綜合結果可産生月光效應。品位高的月光石具有漂遊狀藍光,少數月光石可有貓眼效應。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11)

  老姆登

  老姆登”是怒族語的音譯,意思是“人喜歡來的地方”。一座建在懸崖邊上,紅白相間的房子,就是怒江流域最大的基督教堂--老姆登教堂。走到教堂前,看着遠山近草,那種鄉村教堂的樸素和自然真的會讓人心靜如水。紅色十字架直指天空,“神深愛世人”,字體鮮豔。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12)

  知子羅

  知子羅用新譯語稱贊“知子羅”是“好地方”之意,坐落在碧羅雪山海拔2023米處的山梁上。如今的知子羅村,依然保持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格局和風貌,八角樓、青磚白牆的建築讓人恍然回到了過去,時間仿佛在這裡凝固,因此也被稱為“記憶之城”。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13)

  澡堂會泡溫泉

  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一至初三的三天裡,散居在怒江各地的戡僳族人都要扶老攜幼地彙集到泸水十六湯天然溫泉,舉行一年一度的澡塘會,在怒江峽谷,最出名的民俗,就算這“澡塘會”了。洗浴的人們十分講究文明禮貌,男女之間彼此尊重,他們用聖潔的溫泉水洗去一年的污穢,迎來吉祥。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14)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15)

  第三天: 老姆登—丙中洛

  住:丙中洛(裡程250KM)

  亮點:怒江大峽谷沿途風光,千裡怒江第一灣,丙中洛田園風光

  怒江峽谷沿途風光

  怒江發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熱拍格,雪水聚集成溪,溪流相彙成河。上遊藏語叫“那曲河”,因江水深黑,我國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貢》把它稱為黑水河,往東流入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嶺之間的峽谷中,于貢山縣齊那桶湧入怒江,當地的怒族稱為“阿怒日美”。“阿怒”是怒族人的自稱,“日美”漢譯為江,含義為怒族人居住區域的江,故名怒江。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16)

  千裡怒江第一灣

  怒江,流經雲南貢山縣丙中洛鄉日丹村附近,由于王箐大懸岩絕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從由北向南改為由東向西,流出300餘米後,又被丹拉大山擋住去路,隻好再次調頭由西向東急轉,在這裡形成了一個半圓形大灣,稱為怒江第一灣。灣中心有一個村子叫坎桶村,這裡江面海拔1710餘米,氣勢磅礴,灣上怒江台地平坦開闊,高出怒江500米,構成三面環水的半島狀小平原。小平原四周景物宜人,每到農閑季節或節假日,人們便到這裡泛舟過溜,對歌起舞,坎桶村堪稱峽谷桃源,處處是田園風光。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17)

  丙中洛田園風光

  丙中洛舊稱“甲菖蒲桶”,藏語中的意思是“怒江小康普”。丙中洛的普化寺隸屬維西縣康普喇嘛寺管轄,康普藏名為“菖蒲”,故丙中洛有怒江小康普之說。在丙中洛常年可體會到“一山分四季,十裡不同天”的立體氣候特征,“雪山為域,江河為池”的自然景觀盡在眼前。丙中洛有着猶如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被稱作“人神共居的地方”。這裡東西方宗教相互交融,和諧共存着怒、藏、獨龍、羌僳等少數民族,以及藏傳佛教、原始宗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不同教派。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18)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19)

  第四天: 丙中洛—察隅

  海拔3200M、裡程310KM)

  住宿:察隅(裡程290KM)

  亮點:秋那桶、霧裡村、石門關、丙中洛教堂、丙察察

  秋那桶

  秋那桶是雲南省在怒江大峽谷北端的最後一個村子。人稱“人神共居”之地,村内環境優美,具有突出的怒族民居特色。和怒江所有的村寨一樣,秋那桶村裡也有一座天主教堂,不過從其木制的外觀來看,更像是座寺廟。教堂邊還有座不起眼的墓地,安眠着一位傳教士——李文增雅敬神父,但墓碑背後的故事已經無從知曉了。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20)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21)

  霧裡村

  霧裡村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甯靜美麗的小村莊,位于雲南省怒江州貢山縣丙中洛鎮北面,去秋那桶村的途中的怒江對面。一個美麗的小山谷中坐落了一個美麗脫俗的小山村,這種美麗讓所有的人驚歎!這如同夢境般的地方受衆神眷顧,讓她如此清晰脫俗,任何華麗的語言來形容她的美麗都是蒼白的,這就是霧裡村。村裡約有60戶人家,有藏、怒和序序族,他們非常純樸,好客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22)

  石門關

  石門關其實是怒江的峽口,當地人稱為“納依強”,意為神仙也難通過的關口,怒江到了這裡,江水奪路而出,在這裡拐了一個小彎後再往丙中洛流去。石門關的摩岩壁上刻有5幅藏文,側面有兩個石墜,形狀似傘,稱為石傘。崖頂的平地上生長着一種絕世棕榈樹,為世界僅有的珍稀植物,僅有數百株。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23)

  丙中洛教堂

  在丙中洛,村村有教堂,甚至一村會有三種教堂,一家會有兩種不同的信教。每座神山都有自己的神主,每個奇峰怪石,每棵大樹,每個石溝都有自己的神靈。丙中洛最有名的教堂是重丁教堂、白漢羅教堂、迪麻洛教堂、雙拉教堂,同樣有名的法國傳教徒任安守就長眠在他心愛的重丁教堂旁。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24)

  丙察察

  丙察察進藏新通道,因地形險峻道路狹窄人煙稀少且沿途風光秀美,令很多旅行愛好者和越野挑戰者向往。丙察察的起點當然是丙中洛,沿怒江一路向西,經著名的大流沙到察瓦龍,再翻過齊馬拉山、金拉山和折拉山三座大雪山,進入察隅,雪域高原的凜冽和神秘就真實地刷進眼簾了。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25)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26)

  第五天: 察隅—下察隅—察隅

  住宿:察隅 (裡程120KM)

  亮點:“雪域小江南”——下察隅

  下察隅

  下察隅鎮由于印度洋水氣沿察隅河谷北進,這裡也被譽為西藏江南。下察隅鎮地處邊境一線,地理位置特殊,人文自然别具風情,有獨特的U家手抓钣、僜家酒、僜舞、僜文弄墨家編織、婚姻習俗等。原始森林密布,雪山、河流、冰湖、草地、動植物種類衆多,尤其是蘭草多達1000餘種,奇花異草争奇鬥豔,自然景觀美不勝收。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27)

  第六天: 察隅—波密 (海拔1900M、裡程220KM)

  住宿:波密 (裡程300KM)

  亮點:來古冰川、然烏湖

  來古冰川

  來古冰川緊鄰然烏湖,是西藏已知的面積最大和最寬的冰川,來古冰川一名來源于緊鄰冰川的一個小村落—來古村。來古村的藏語意思是隐藏着的、世外桃源般的村落。來古村掩映在四周連綿起伏的群山的綠色蒼穹之中,似乎被大自然有意所隐藏,因而得名。來古冰川為一組冰川的統稱,位于西藏昌都地區八宿縣然烏鎮境内,緊鄰然烏湖,是帕隆藏布的源頭,冰雪融水流進然烏湖,湖畔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還有很多原始的藏族村落,包括美西、亞隆、若驕、東嘎、雄加和牛馬冰川,該冰川群中亞隆冰川最為壯觀。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28)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29)

  然烏湖

  然烏湖的靜和藍是遠近聞名的,湖中極少看到枯枝雜物,湖周景色各不相同。然烏湖的色彩非常豐富,草地、森林、秋葉以及白色的水禽和湖岸全灘五顔六色的卵石,清新如鏡面反映。然烏湖的湖邊是一大片碧草如茵的草甸,和着碧藍的湖水、白雪皚皚的雪峰,景色如詩如畫。狹長的阿木錯湖向西蜿蜒十餘千米逐漸收縮成一道河谷,随季節的不同 ,河水也呈現出或碧藍或青綠等數種顔色。河道中許多岩石和小島點綴其間,湖面上春季樹影婆娑秋冬薄霧彌漫,四季美景都會使人如進夢幻之境。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30)

  第七天: 波密—墨脫

  住宿:墨脫 (裡程250KM)

  亮點:雅魯藏布江大拐彎、隐秘的蓮花——墨脫

  雅魯藏布江大拐彎

  雅魯藏布江大拐彎狹義上指其最大拐彎即紮曲大拐彎(排龍鄉紮曲村)——世界水能資源最為富集的地方,從排龍鄉到那裡要走二三天。廣義是包括多個大拐彎,主要在墨脫縣(千裡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的主體所在),例如墨脫縣旁辛鄉的雅江拐彎也很大(山體雨林豐富)。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31)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32)

  墨脫

  墨脫一詞在藏語中意為“花朵”,曆史上有“博隅白瑪崗”之稱,藏語意為“隐藏的蓮花”。 是雅魯藏布江進入印度阿薩姆平原前,流經中國境内的最後一個縣,境内的居民主要為門巴族和珞巴族,雅魯藏布大峽谷主體段在該縣境内,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最溫和,雨量最充沛,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33)

  第八天: 墨脫—波密(海拔1800M、裡程260KM)

  住宿:波密 (裡程250KM)

  亮點:隐秘的蓮花——墨脫

  墨脫

  墨脫一詞在藏語中意為“花朵”,曆史上有“博隅白瑪崗”之稱,藏語意為“隐藏的蓮花”。 是雅魯藏布江進入印度阿薩姆平原前,流經中國境内的最後一個縣,境内的居民主要為門巴族和珞巴族,雅魯藏布大峽谷主體段在該縣境内,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最溫和,雨量最充沛,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34)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35)

  波密

  波密,藏語意為“祖先”。原為曲宗、易貢、傾多三宗。波密縣地處念青唐古拉山東段和喜馬拉雅山東端,北高南低,高山連綿,中部為帕龍藏布河谷和易貢藏布河谷,支流數十條,流域面積4549.6平方公裡。境内有卡青、木如草複、罪瑪、日母、關星、洛腮、公湯、曲瑪爾礦勒、雜接着等十大名山。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36)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37)

  第九天: 波密—林芝

  住宿:林芝 (裡程240KM)

  亮點:古鄉湖、通麥大橋、魯朗小鎮、南迦巴瓦山

  古鄉湖

  古鄉湖位于古鄉古村,是一個淡水堰塞湖。湖中有一小島,島面積1000多平方米,該湖地處318國道上,交通便利,是一個天然公園。該湖是因1953年古鄉後山的“雄陸給尼”冰川活動引起“卡貢弄巴”爆發巨大泥石流堵塞帕隆藏布江而形成。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38)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39)

  通麥大橋

  通麥大橋是川藏公路南線318國道著名通麥天險路段上的咽喉工程,在同樣的位置分布着不同曆史時期的三座跨江大橋,主要通車的為通麥特大橋為單塔斜跨大橋,原來的兩座已經暫停了機動車輛的通行。如今三座大橋成為了一道風景線。最低矮的那座為一座鐵索橋。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40)

  魯朗小鎮

  魯朗,藏語意為“龍王谷”,也是“叫人不想家”的地方,“神仙居住的地方”,素有“天然氧吧”、“生物基因庫”之美譽。兩側青山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叢和簇茂密的雲杉和松樹組成“魯朗林海”;中間是整齊劃一的草甸,卻猶如人工整治一般;草甸中,溪流蜿蜒,泉水潺潺,草坪上報春UU花、紫苑花、草梅花、馬先蒿花等成千上萬種野花怒放盛開頗有頗有具林區特色的木籬笆、木闆屋、木頭橋及農牧民的村寨星落棋布、崐錯落有秩,勾畫了一幅恬靜、優美的“山居圖”。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41)

  南迦巴瓦山

  南迦巴瓦峰它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聖地,有“西藏衆山之父”之稱。同時,緊鄰着的雅魯藏布大峽谷繞着他轉了一個馬蹄形的彎,随後通向印度洋方向延伸出去。南迦巴瓦峰别稱“木卓巴爾山”,其巨大的三角形峰體終年積雪,雲霧缭繞,從不輕易露出真面目,所以它也被稱為“羞女峰”。南迦巴瓦在藏語中有多種解釋,一為“雷電如火燃燒”,一為“直刺天空的長矛,還有一為天天上天上掉下來的石頭”。後一個名字來源于《格薩爾王傳》中的“門嶺一戰”,在這段中将南迦巴瓦峰描繪成“狀若長矛,直刺蒼穹”。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42)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43)

  第十天: 林芝—拉薩

  住宿:拉薩 (裡程420KM)

  亮點:巴松措、中流砥柱、布達拉宮廣場、拉薩河

  巴松措

  巴松措又名措高湖,藏語中是“綠色的水”的意思,位于距工布江達縣巴河鎮約36千米的巴河上遊的高峽深谷裡,是紅教的一處著名神湖和聖地。景區内森林密布,氧氣含量較其它湖泊高,一般不會産生高原反應。集雪山、湖泊、森林、瀑布牧場、文物古迹、名勝古刹為一體,景色殊異,四時不同,名類野生珍稀植物彙集,實為人間天堂,有“小瑞士”美譽。巴松措湖水清澈見底,四周環繞的雪山倒映其中。沙鷗、白鶴浮遊湖面,湖水透明可見遊魚如織,情趣怏然。每到春季,湖四周群花爛漫,雪峰陣列并倒影湖中,景色宜人至極。秋季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天空碧藍如洗,火紅的楓葉折射燦爛的陽光,倒影在碧藍的湖面,景色美不勝收。

  

  中流砥柱

  中流砥柱位于三門峽大壩下方的激流之中。黃河上的艄公又叫它朝我來,距市區約30公裡。冬天水淺的時候,它露出水面兩丈多;洪水季節,它隻露出一個尖頂,看上去好像馬上就被洪水吞沒,驚險萬分。千百年來,無論狂風暴雨的侵襲,還是驚濤駭浪的沖刷,它一直力挽狂瀾,巍然屹立于黃河之中,如怒獅雄踞,剛強無畏,自古被喻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45)

  布達拉宮廣場

  布達拉宮廣場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廣場,位于西藏拉薩市布達拉宮正對面,是西藏自治區政府和拉薩市重要的活動場所,也是中外遊客集中觀光的旅遊景點之一,是一座融休閑、文化、集會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廣場。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46)

  拉薩河

  拉薩河,藏語稱吉曲,意為“快樂河”、“幸福河”,位于西藏中南部。發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脈中段北側的羅布如拉,沿途流經墨竹工卡縣、達孜區,最後經過拉薩市,在拉薩市曲水縣彙入雅魯藏布江。拉薩河的幹流呈一個巨大的“S”型,是世界上最高的河流之一。這裡氣候溫和,地勢平坦,土質較厚,水源充沛,土質較好,流域内擁有豐富的高原動植物以及地熱資源,是西藏主要糧食産區之一。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47)

  第十天:全天拉薩遊玩

  住宿:拉薩(海拔3650m)

  亮點:布達拉宮、大昭寺、八廓街、瑪吉阿米

  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坐落于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瑪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于一體的宏偉建築,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築群。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是藏式古建築的傑出代表(據說源于桑珠孜宗堡),中華民族古建築的精華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紙币背面的風景圖案 。主體建築分為白宮和紅宮兩部分。主樓高117米 ,外觀13層,内為9層。布達拉宮前辟有布達拉宮廣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廣場。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48)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49)

  大昭寺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覺康”(藏語意為佛殿),位于拉薩老城區中心,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贊幹布建造,拉薩之所以有“聖地”之譽, 與這座佛像有關。寺廟最初稱“惹薩”,後來惹薩又成為這座城市的名稱,并演化成當下的“拉薩”。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曆史,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築,并且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市局規式。環大昭寺内中心的釋迦牟尼佛殿一圈稱為“囊廓”,環大昭寺外牆一圈稱為“八廓”,大昭寺外輻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為中心,将布達拉宮、藥王山、小昭寺包括進來的一大圈稱為“林廓”。這從内到外的三個環型,便是藏民們行轉經儀式的路線。 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爾、印度的建築風格,成為藏式宗教建築的千古典範。寺前終日香火缭繞,信徒們虔誠的叩拜在門前的青石地闆上留下了等身長頭的深深印痕。萬盞酥油燈長明,留下了歲月和朝聖者的痕迹。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50)

  八廓街

  八廓街在藏語中,“八廓”是“中轉經道”的意思。八廓街引又名八角街,位于拉薩市舊城區,是拉薩著名的轉經道和商業中心,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傳統面貌和居住方式。八廓街原街道隻是單一圍繞大昭寺的轉經道,藏族人稱為“聖路”。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52)

  瑪吉阿米

  瑪吉阿米(makye ame),坐落在西藏拉薩市八廓街的東南角,是以尼泊爾、印度、西藏風味為主的餐廳,經改良趨于西化。在北京和昆明有分店。餐廳帶有濃郁的藏式風格,二樓有藏族歌手在吧台旁獻演節目,客人以外國遊客為多,所以價格較貴。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53)

  第十二天:拉薩—日喀則

  (海拔3300M、裡程340KM)

  : 日喀則酒店标間(裡程330km)

  亮點:雅魯藏布江、羊卓雍措、滿拉水庫、江孜古堡

  雅魯藏布江

  雅魯藏布江,在古代藏文中稱央恰布藏布,意為從最高頂峰上流下來的水。它的源流有三支:北支發源于岡底斯山脈,叫馬容藏布;中支叫切馬容冬,因常年水量較大,被認為是雅魯藏布江的主要河源;南一支發源于喜馬拉雅山脈,叫庫比藏布,該支流每年夏季水量較大。三條支流彙合後至裡孜一段統稱馬泉河,但在紮東地區也有稱該江為達布拉藏布,藏語馬河之意;或叫馬藏藏布,藏語為母河之意。拉孜地區叫羊确藏布。拉孜以西,雅魯藏布江統稱達卓喀布,藏語意為從好馬的嘴裡流出來的水。曲水一帶地方,藏語叫雅魯,該江流至山南一帶叫雅隆(因山南地區有條雅隆曲得名),因此,才稱這條河流為雅隆藏布。但在曲水地區念作雅魯,因為“魯”藏語确切語音稱“隆”,意即從曲水以上流經河谷平原的河流,所以全段河流總稱雅魯藏布江。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54)

  羊卓雍措

  羊卓雍措(YamdrokTso),有的人簡稱羊湖(并非藏北的羊湖),藏語意為“碧玉湖”,是西藏三大聖湖之一,屬淡水湖,也是一個構造湖泊,是喜瑪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陸湖。羊湖垭口較多,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語中又被稱為“上面的珊瑚湖”。其湖面平靜,一片翠藍,仿佛如山南高原上的藍寶石。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55)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56)

  滿拉水庫

  滿拉水庫位于西藏日喀則地區江孜縣龍馬鄉境内年楚河上遊,以灌溉、發電為主,兼有防洪、旅遊等綜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建設項目。擋水壩為粘土心牆堆石壩,壩長287米,壩高76.3米,壩頂寬10米,有“西藏第一壩”之稱。

  

  江孜古堡

  江孜古堡(江孜宗堡):位于西藏江孜縣城裡,也叫江孜宗山古堡,因古堡所在的石山叫宗山,“宗”,在過去的西藏是行政單位。現有江孜宗山抗英遺址。附近有著名的白居寺。民主改革以前,西藏政教合一,縣府既是官府,也是寺院,宗教色彩很濃,城堡實際上也可以說是一座宮殿式的寺院。江孜是一個盆地,農業非常發達,在一濃郁濃郁濃郁的色彩當中,突兀拔起一座赭黃色的石山,在石山上又突兀拔起一座白牆紅頂的城堡,就顯得特别的突出、搶眼。

  

  第十三天:日喀則—拉孜—白壩

  住宿:定日酒店标間(裡程230km)

  亮點:紮什倫布寺、後藏風光

  紮什倫布寺

  紮什倫布寺意為“吉祥須彌寺”,全名為“紮什倫布白吉德欽曲唐結勒南巴傑瓦林”,意為“吉祥須彌聚福殊勝諸方州”。位于西藏日喀則的尼色日山下。是該地區最大的寺廟。寺中錯欽大殿可容2000人誦經,殿中有釋迦牟尼像,兩邊有根敦主與四世班禅立像。大殿兩側為彌勒殿與度母殿。寺的西側有大彌勒殿,高30米,甚宏偉;另有曆世班禅靈塔殿、藏舍利肉身。寺有四紮倉(經院),教學顯密并重。紮什倫布寺可與達賴的布達拉宮相媲美。它與拉薩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稱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爾寺和甘肅的拉蔔楞寺并列為格魯派的“六大寺”。建築結構也深刻影響了其他藏傳佛教建築如五當召。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59)

  後藏風光

  日喀則市地處西藏南部,位于雅魯藏布江和年楚河的交彙處,這座昔日的後藏首府海拔高達3800米,是目前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是當年後藏的政教中心,也是曆代班禅的駐錫之地。美麗旖旎的自然風光,獨具特色的後藏生活,這裡被譽為“最如意美好的莊園”。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60)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61)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62)

  第十四天:白壩—珠峰保護區—薩嘎

  (裡程470km)

  住宿:酒店标間

  亮點:珠峰、絨布寺、珠峰99道拐

  珠峰

  珠穆朗瑪峰簡稱珠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同時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位于中國與尼泊爾邊境線上,北部在中國西藏定日縣境内(西坡在定日縣紮西宗鄉,東坡在定日縣曲當鄉,有珠峰大本營),南部在尼泊爾境内,是世界最高峰,也是中國跨越四個縣的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和尼泊爾國家公園的中心所在。藏語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瑪”是“母象”的意思,整體意思為“大地之母”。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63)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64)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65)

  絨布寺

  絨布寺,(也稱龍布寺)全稱“拉堆查絨布冬阿曲林寺”,始建于1899年,由紅教喇嘛阿旺丹增羅布創建,是屬西藏甯瑪派寺廟,是一個富有地方特色的僧尼混居寺。絨布寺,位于西藏日喀則地區定日縣巴松鄉南面珠穆朗瑪峰下絨布溝東西側的“卓瑪”(度母)山頂,海拔約5100米,地勢高峻寒冷,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廟,所以景觀絕妙。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67)

  

  珠峰99道拐

  珠峰路全程約110公裡,其彎道數量之多之美堪稱中國之最!去往珠峰大本營,必須經過這條盤山公路。它依山盤繞,蜿蜒百餘公裡,坡陡彎急,因其多彎,被稱作九十九道拐,是著名的險路。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69)

  第十五天:薩嘎—瑪旁雍錯—塔爾欽

  (裡程480km)

  住宿:酒店标間

  亮點:瑪旁雍錯、岡仁波齊

  瑪旁雍措

  瑪旁雍措最早名為“瑪垂”,或“瑪垂措”,是雍仲本教中廣财龍王的名字。佛教經典說四大神湖中原有四大龍王,起初他們總是興風作浪,危害人民。到了唐代藏王赤松德贊時期,蓮花生大顯神通,收服了四大龍王,使他們皈依佛法,逐漸成為藏傳佛教的四大護法神。從此“瑪垂措”也易名為“瑪旁雍措”,有時寫作“瑪法木措”,藏語意為“永恒不敗的碧玉湖”。其周圍自然風景非常美麗,自古以來佛教信徒都把它看作是聖地“世界中心”,是中國蓄水量第二大的天然淡水湖、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藏地所稱三大“神湖”之一。它也是亞洲四大河流的發源地。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70)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71)

  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與梅裡雪山、阿尼瑪卿山脈、青海玉樹的尕朵覺沃并稱藏傳佛教四大神山。岡仁波齊峰是多個宗教中的神山。梵語稱為吉羅娑山,岡仁波齊峰北麓是印度河上遊獅泉河的發源地。相傳雍仲苯教發源于該山;印度教認為該山為濕婆的居所,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認為該山是其祖師瑞斯哈巴那刹得道之處,藏傳佛教認為此山是勝樂金剛的住所,代表着無量幸福,常年在此處轉山的信徒不斷。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72)

  第十六天:塔爾欽—紮達

  (裡程230km)

  住宿:酒店标間

  亮點:紮達土林、古格王朝

  紮達土林

  紮達土林是經流水侵蝕而形成的特殊地貌,蜿蜒曲折數十裡,約1100年曆史。紮達土林是古格王國的宮殿和寺院的遺址。土林是遠古受造山運動影響,湖底沉積的地層長期受流水切割,并逐漸風化剝蝕,從而形成的特殊地貌。土林裡的“樹木” 高低錯落達數十米,千姿百态,别有情趣。汽車行進其間,就像是繞着衆多巨人的腳掌打圈。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73)

  古格王朝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國,王朝的建立大概從9世紀開始,在統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後建立的,到17世紀結束,前後世襲了16個國王。它是吐蕃王室後裔在吐蕃西部阿裡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權,其統治範圍最盛時遍及阿裡全境。它不僅是吐蕃世系的延續,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後重新找到立足點,并由此逐漸達到全盛。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74)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75)

  第十七天:紮達—獅泉河

  (裡程200km)

  住宿:酒店标間

  亮點:古格王朝、紮達土林、象泉河

  古格王朝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國,王朝的建立大概從9世紀開始,在統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後建立的,到17世紀結束,前後世襲了16個國王。它是吐蕃王室後裔在吐蕃西部阿裡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權,其統治範圍最盛時遍及阿裡全境。它不僅是吐蕃世系的延續,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後重新找到立足點,并由此逐漸達到全盛。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76)

  紮達土林

  紮達土林是經流水侵蝕而形成的特殊地貌,蜿蜒曲折數十裡,約1100年曆史。紮達土林是古格王國的宮殿和寺院的遺址。土林是遠古受造山運動影響,湖底沉積的地層長期受流水切割,并逐漸風化剝蝕,從而形成的特殊地貌。土林裡的“樹木” 高低錯落達數十米,千姿百态,别有情趣。汽車行進其間,就像是繞着衆多巨人的腳掌打圈。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77)

  象泉河

  象泉河漢語音譯名“朗欽藏布”指象河,流域遍布劄達縣,是西藏自治區阿裡地區最主要的河流,同時該河也是印度河最大支流薩特累季河的上遊。象泉河流域是西藏西部最為重要的古代文明發祥地,曆史上著名的象雄王國(漢文史書稱其為“羊同”、“女國”等)、古格王國都曾以這一流域為中心創造過輝煌燦爛的文化。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78)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79)

  第十八天:獅泉河—大紅柳灘

  裡程560km)

  住宿:紅柳灘客棧标間

  亮點:班公湖、新藏線

  班公湖

  班公湖(拉達克語:Pangong Tso),又稱措木昂拉仁波,藏語意為“長脖子天鵝”,班公湖是阿裡西部著名的國際湖泊。班公湖還是一個魚類世界。湖中有大量水生植物為魚類提供良好的栖息場所。魚類品種有10餘種之多。有西藏弓魚、高原裸裂究魚、長體裸體鯉魚、裂腹魚、細尾高原鳅等。其中尤以鯉科的裂腹魚、亞科的魚類為最多。湖中有西藏特有的裂腹魚、裸裂尻魚等,尤以不生鱗片著名。班公湖上的鳥島是鳥類的天堂,每年的5-8月份,成千上萬的鳥來到鳥島上繁衍後代。遠遠望去,俨然是一幅山水鳥語圖,是人與自然最和諧的體現。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80)

  

  新藏線

  新藏公路:新藏線之一,傳統上指219國道(而216國道中心段稱新藏公路二線),北起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的零公裡石碑,南至西藏日喀則市拉孜縣查務鄉2140公裡石碑,在此交318國道的中尼公路段,又稱葉拉公路。可去拉薩而非從烏魯木齊到拉薩,是重要的進藏路線。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82)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83)

  第十九天:大紅柳灘—喀什

  (裡程480km)

  住宿:喀什酒店标間

  亮點:喬戈裡峰、庫地大坂

  喬戈裡峰

  “喬戈裡”通常被認為是塔吉克語,意思是“高大雄偉”,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是因為塔吉克人是喬戈裡峰的寶藏守護者。位于喀喇昆侖山脈中段、中國和巴基斯坦邊界,東部在中國新疆維吾爾塔什庫爾幹自治縣境内,西部在巴基斯坦境内。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海拔僅次于珠穆朗瑪峰。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84)

  庫地大阪

  庫地大阪就在這個平均海拔在4500m以上的新藏路,經過舉世聞名的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岡底斯山、喜馬拉雅山、翻越16座冰大坂,穿過44條冰河,全線經過的地方大部分稱為“無人區”的路上。它是新藏線上的第一個大坂,庫地大坂。庫地大坂險,猶似鬼門關,能穿越庫地大阪就是通過第一個關卡。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85)

  第二十天:喀什一日遊

  (海拔3300M、裡程340KM)

  住宿:喀什酒店标間

  亮點:香妃墓、大清真寺、喀什老城、喀什夜市

  香妃墓

  “香妃墓”之稱的來曆,源于民間傳說。香妃本名買木熱.艾孜姆,自幼體有異香,被稱為“伊帕爾罕”(香姑娘)。她被清朝皇帝選為妃子,賜号“香妃”,因不服京城水土病故,由124人擡運棺木,曆時3年運屍回鄉,安葬于阿帕克霍加墓中。現主墓室中尚存駝轎一乘,據說就是當年運屍時從北京帶來的。此傳說流傳甚廣,表達了民、漢各族自古以來·團結互愛的良好願望。這是一座典型的伊斯蘭古建築群,也是伊斯蘭教聖裔的陵墓。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86)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87)

  清真大寺

  禁寺又名麥加大清真寺是世界著名的清真大寺,伊斯蘭教第一大聖寺,始建于公元630年,世界各國穆斯林向往的地方和去麥加朝觐禮拜的聖地。每年伊斯蘭教曆的十二月,世界各地虔誠的穆斯林都辛勞跋涉千千裡迢迢千裡迢迢千裡迢迢迢來到麥加大清真寺朝聖,瞻仰這聖地和聖石,履行教義規定的功課。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88)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89)

  喀什老城

  新疆喀什市老城區猶如置身新疆維吾爾族民俗風情的生動畫卷。喀什老城區位于喀什市中心,老城區街巷縱橫交錯,布局靈活多變,曲徑通幽,民 居大多為土木、磚木結構,不少傳統民居已有上百年的曆史,是中國唯一的以伊斯蘭文化為特色的 迷宮式城市街區。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90)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91)

  喀什夜市

  這裡是位于喀什市區的古城景區,悠久的曆史,豐厚的文化,獨特的風情,都在毫無保留地釋放着這座城市的魅力。在喀什有這樣一句話,“不到古城遊,不算到喀什”。而來到古城,不去品味一下當地的特色美食,也會成為一種遺憾。喀什市艾提尕爾廣場對面的夜市,美食數不勝數,烤全羊、烤肉、烤魚、烤蛋、手工冰激淩、手工酸奶、各類瓜果、幹果……味道可口,價格便宜,可以讓你吃到扶着牆出來。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92)

  第二十一天:喀什—塔縣

  (海拔3300M、裡程340KM)

  住宿:塔縣酒店标間

  亮點:帕米爾高原、卡拉庫裡湖

  帕米爾高原

  帕米爾高原,波斯語,意為平頂屋。中國古代稱蔥嶺,古絲綢之路在此經過。帕米爾高原是波濤洶湧的遼闊海洋。這片海域橫貫21世紀的歐亞大陸的南部地區,與北非、南歐、西亞和東南亞的海域溝通,稱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當時特提斯海地區的氣候溫暖,成為海洋動、植物發育繁盛的地域。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93)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94)

  卡拉庫裡湖

  卡拉庫裡湖位于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的山腳下,中巴公路從湖畔經過,這裡離攀登慕士塔格峰的大本營不遠(徙步走或騎駱駝,5小時到達)。“卡拉庫裡”意為“黑海”,是一座高山冰蝕冰碛湖。水面映襯着巍峨又神秘的慕士塔格峰,白雪皚皚,山水同色,景色十分迷人。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95)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96)

  第二十二天:塔縣—紅其拉甫—盤龍古道—塔縣

  (海拔3300M、裡程340KM)

  住宿:塔縣酒店标間

  亮點:紅其拉甫口岸、盤龍古道

  紅其拉甫口岸

  紅其拉甫口岸位于中國新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境内,紅其拉甫口岸海拔4733米,同巴基斯坦毗鄰,北距塔什庫爾幹縣城125千米,是國家批準對外開放的一類口岸,1986年5月1日正式向第三國人員開放。紅其拉甫風光壯美,但由于環境惡劣素有死亡山谷之稱,當地居民主要為塔吉克族。紅其拉甫是帕米爾高原上的一個通外山谷,素有“血谷”之稱。氧氣含量不足平原的50%,風力常年在七八級以上,最低氣溫達零下40多攝氏度,波斯語中也被稱為“死亡之谷”。“萬山堆積雪,積雪壓萬山”是對紅其拉甫的最好形容。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97)

  

  盤龍古道

  盤龍古道位于瓦恰鄉地處縣城東部,當地叫瓦恰公路,全部盤山公路超過600個S彎道。翻過山脊,一條新修的公路蜿蜒而下,似一條黑龍盤繞在山間,橫卧于昆侖山脈。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99)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100)

  第二十三天:塔縣—喀什

  (海拔3300M、裡程340KM)

  住宿:喀什特色酒店标間

  亮點:慕士塔格峰、塔合曼濕地、喀什古石頭城、阿拉爾金草灘

  慕士塔格峰

  慕士塔格峰位于新疆阿克陶縣與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交界處,海拔7509米,是中巴友誼路(314國道)上最美的風景線。慕士塔格峰在維吾爾族語言中意指冰山,山頂常年積雪形成冰川,終年白雪覆蓋,山頂雲霧缭繞,若隐若現,十分神秘。這也是衆多遊客和登山愛好者向往此地的原因之一,每年有無數登山愛好者紛至沓來,想征服慕士塔格山。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101)

  塔合曼濕地

  塔合曼濕地是塔縣最大的盆地和濕地,塔合曼濕地四面環山,地勢較低,無數的山泉彙集于此,形成了塔什庫爾幹最大的草場基地。每當夏季來臨,濕地溪流縱橫、鮮花四野、草地茵茵,還有大片蘆葦,成為高原禽鳥的樂園。由于塔吉克族“山神”和“草原”的神話傳說,“塔合曼高原濕地”還被稱為“神花繁衍”的高原濕地。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102)

  喀什古石頭城

  喀什古石頭城位于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幹縣的縣城東北側,曾經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國”中蒲犁國的王城,也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站。是新疆珍貴的曆史古迹,如今城堡僅剩斷壁殘垣,遊客來此隻能參觀殘破的遺址,另外,修建在山丘之上的落寞古堡也十分适合攝影,可以拍出蒼涼悲壯的古堡照片。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103)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104)

  阿拉爾金草灘

  阿拉爾金草灘位于塔什庫爾幹縣城東側,塔什庫爾幹河兩岸,占地面積20平方公裡,屬帕米爾高原上的一片濕地。不久前,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金草灘濕地公園景區旅遊設施建設項目開工奠基,翻開了該縣打造“北有喀納斯,南有塔什庫爾幹”精品旅遊縣的新篇章。因有塔什庫爾幹河流經此處,這裡水草豐美,牛羊遍地,和遠處的雪山白雲藍天交融在一起十分漂亮。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105)

  318川藏線遊記林芝到拉薩(西部大環線-丙察察)(106)

  本篇未完~

  《西部大環線-丙察察 墨脫 川藏線 珠峰 .. 新藏線 喀什自駕遊(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