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教育是靜待花開的大愛關懷

教育是靜待花開的大愛關懷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8-27 08:07:55

  紅網時刻湘西7月16日訊(通訊員 李喜磊 邱馨瑤 符楊 張桂婷 王茜苑)2021年7月,吉首大學“雲上學堂”教育關愛實踐團來到湖南省湘西州永順縣潤雅鄉,開展以教育關愛為主要内容的社會實踐活動。教育關愛實踐團志願者們秉承“以心相伴,以愛相守”的理念,呵護着潤雅少年的童真、守護着他們心中最美好的夢想和憧憬。

  教育是靜待花開的大愛關懷(以教育關愛之名)(1)

  小朋友開心地笑着。

  “雲上紅色記憶”:讓我為你講一個關于23550天前的故事

  “同學們,70年前的人們飽受貧困、饑餓之苦,那70年到底有多久呢?大家可能并不理解,讓我們一起來算一算。”永順縣潤雅鄉九年制中學教室内,志願者李喜磊在黑闆前和三、四年級的小朋友們演算着“70年到底有多少天”。

  這是一堂數學課?不,這是他今天上午的第二節“雲上紅色記憶”課堂:一個關于貧困、饑餓、關于袁隆平院士潛心培育雜交水稻的故事。兩節課間隔不過十分鐘,從第一節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的英雄事迹到袁隆平院士“我畢生所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的“禾下乘涼夢”,變換的不止是故事内容,還有他的講述方式。對小升初同學,他絲絲扣理;對低年級孩子,他引導他們代入情景、發揮想象。不同的年級,不同的授課内容、方式,因材施教,量體裁衣,是他三年支教的經驗總結。

  “雲上紅色記憶”是李喜磊主動選擇的授課主題。身為教育關愛實踐團成員,更作為一名共産黨員,他深知扶智先要立信,如何在孩子們的心田播撒理想信念的種子、引導其傳承紅色基因是在支教過程中必須思考的問題。之後,他還将為孩子們講述毛澤東、周恩來等革命先輩和錢學森、屠呦呦、鐘南山等功勳模範的先進事迹。

  教育是靜待花開的大愛關懷(以教育關愛之名)(2)

  “雲上紅色記憶”課堂。

  “雲上築夢師”:帶你看“山外的世界”

  “讀高中,上大學”,在吉首大學“雲上築夢師”初中課堂上,志願者李喜磊在黑闆上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在招生報名、入學教育和一對一談話中,志願者們了解到,當地很多初中生缺乏理想信念、缺乏學習動力,甚至有個别學生存在不想讀書、“初中畢業就去打工”、“初中畢業跟父母一起采莓茶”等想法。支教重要的是給孩子們真正所需,為此,李喜磊決定改變準備好的教學内容,臨時開設“雲上築夢師”課程。他為學生們播放了吉首大學制作的視頻《愛我中華》《不忘初心》和共青團中央制作發布的《人間最美是學堂》,通過展示校園風景、校園特色,結合自身經曆分享校園生活,引導學生開闊眼界,激發其對大學生活的向往。

  “我希望我的這堂課,能讓大家心中原本的‘畢業了,去打工’、‘畢業了,采莓茶’,變成‘讀高中,上大學’,這也是我這堂課的意義所在,也是我的價值所在。祝福你們讀好高中,上好大學,過好生活。”情至深處,李喜磊動情地說。

  教育是靜待花開的大愛關懷(以教育關愛之名)(3)

  “雲上築夢師”課堂。

  “雲上植物标本”:植物标本凝聚美麗中國

  “老師,别擔心,我奶奶後來誇我了的。”在“雲上植物标本”課上,小朋友正一臉驕傲地向志願者展示着自己做的鳳仙花标本。

  原來,為了完成采摘植物的小作業、制作出好看的标本,他偷摘了奶奶心愛的鳳仙花。起初,奶奶大發雷霆,但當奶奶得知他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制作标本的作業後,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此積極主動完成學習任務,奶奶高興地鼓勵他在花圃裡選擇更多好看的花草。課堂上,小朋友們在志願者的指導下,剪出一簇蔟漂亮的葉芽,拼出漂亮的圖案。更有部分孩子們充分發揮了創造力,用不同種類、顔色的植物和自己制作的小折紙裝飾标本——12歲的彭靖茜将家裡的白羽雞雞毛粘貼到了标本上,格外漂亮。

  除制作植物标本外,志願者們還開展了植物基本知識科普,積極與孩子們互動,培養他們對植物、對科學、對大自然的興趣,引導孩子們樹立保護自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教育是靜待花開的大愛關懷(以教育關愛之名)(4)

  “雲上植物标本”課堂。

  “雲上武術魂”:為健康中國強基鑄魂

  “這兩天你們喜歡哪節課啊?”當被志願者問到這個問題時,不少五六年級的小朋友異口同聲地回答道:“雲上武術魂!”

  五六年級的體育課由來自吉首大學體育與科學學院的志願者餘甯負責。他之所以選擇中國武術作為授課内容,是因為他認為孩子們會對武術有一定的新奇感和興趣感,更重要的是,武術鍛煉能夠強身健體,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也能傳承中國傳統武術文化。

  餘甯将自己在吉首大學課堂中學習到的健身長拳前四式動作演示給小朋友們看。看到小朋友們對中國武術如此感興趣,餘甯認真地向小朋友們解說,抱拳這個動作“左四右五”,代表着“五湖四海皆兄弟”,以武會友。這體現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需要我們在各個方面體會、理解并傳承。

  餘甯表示,将中國武術帶進課堂,有助于提升小朋友們的身體素質,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為健康中國強基鑄魂。

  教育是靜待花開的大愛關懷(以教育關愛之名)(5)

  “雲上武術魂”課堂。

  “雲上‘唱詩’班”:讓經典文化浸潤心靈

  志願者李喜磊為小朋友們開設了“雲上‘唱詩’班”課程,以經典文化塑造孩子們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引導孩子們用童真、青春、活力禮贊新中國,唱響新“詩”代。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課堂上,李喜磊給孩子們播放了《苔》的視頻和音頻。第一遍,孩子們被優美動聽的歌聲深深吸引,都在認真聆聽;第二遍,孩子們開始一字一句試着學唱、輕輕哼唱;視頻播放第三遍時,大部分孩子們已經可以自然而然地跟唱。而後,志願者教唱一句,孩子們跟唱一句。志願者一個字一個字指着黑闆上的闆書,教唱節奏,教唱聲調——“老師”指一個字,他們唱一個字;“老師”手上揚,他們唱升調;“老師”手向下,他們唱降調。新手“老師”和孩子們像是老朋友一樣,配合默契,短短十分鐘,這首小詩的合唱已然成型。

  “希望你們勇敢地開放,創造屬于自己的美好未來。”李喜磊說道。

  教育是靜待花開的大愛關懷(以教育關愛之名)(6)

  “雲上唱詩班”課堂。

  “雲上故事會”:帶孩子們走進紅色故事裡的中國

  志願者符楊為五、六年級的小朋友們開展了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的“雲上故事會”課程,通過講述紅色故事,言傳身教,以情化人,引導孩子們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課堂上,符楊為小朋友們講述了紅軍長征的曆史。1934年10月10日,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共計8.6萬紅軍戰士由江西瑞金等地出發,幾萬人翻山越嶺,前仆後繼,行程約二萬五千裡。到甘孜會師時,紅軍戰士僅剩2萬餘人。志願者告訴小朋友們,在長征中,湘江戰役尤為慘烈,3萬多名紅軍戰士血灑湘江,以至當地百姓“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老師,我還知道‘半條被子’的故事。”一名小朋友高高地舉起了右手大聲說。小朋友說道,戰争時期,中國共産黨的三位女戰士來到一個村子裡,與當地村民同吃同住,離開時,看到村民家中沒有被子,便把自己的被子剪了一半留給他們。

  小朋友們正值九、十歲的年紀,可能并不理解什麼是“魚水之情”、什麼是“依靠人民、團結人民”的不變信念,但對紅色故事的學習和了解,有利于幫助孩子們傳承紅色基因,引導孩子們愛黨愛國、向上向善。

  吉首大學“雲上學堂”教育關愛實踐團的到來,為潤雅的孩子們帶來新的知識、新的技能、新的視野。歡聲笑語中,志願者與孩子們成為了知心朋友,他們聊着外面的世界、千奇百怪的理想、向往的生活、遙遠的未來,志願者們把孩子們不知道的、感興趣的事情講給他們聽,把科學文化知識和自信、自強、愛黨、愛國等正能量傳遞給他們,用真情呵護着他們成長、成才,用溫暖陪伴着少年們追夢、圓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