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紀:齊武帝永明五年(丁卯,公元487年)
春季,正月初一,丁亥日,北魏孝文帝下诏,審定音樂,凡是不夠典雅的音樂,一律除掉。
戊子日,南齊任命豫章王蕭嶷為大司馬,任命竟陵王蕭子良為司徒。将臨川王蕭映、衛将軍王儉和中軍将軍王敬則三人一并加授為開府儀同三司。蕭子良起用記室範雲擔任郡守,武帝對蕭子良說:“我聽說,他在你面前經常賣弄才能,朕沒有追究并懲罰他,應該寬宥并把他調到邊遠地區。”蕭子良說:“事實并不是這樣。範雲經常對我進行規勸教誨,他寫給我的谏書仍然保存着。”說完,蕭子良就拿出來呈上,大約有一百多張紙,言辭十分懇切直率。武帝不禁歎息,對蕭子良說:“沒有想到範雲能夠這樣,你正需要這樣的人輔助,怎麼應該讓他去邊遠地區鎮守呢!”文惠太子蕭長懋曾經到東田觀看農夫在田間收割時的情況,他回過頭對随從的賓客們說:“收割是一件很可以一看的事。”大家都紛紛點頭說:“是,是。”隻有範雲回答說:“春天耕種,夏天鋤草,秋天收獲,這三個季節的農田勞作,實在是一件長時期勞苦之事。隻願殿下能夠了解耕種和收獲莊稼的艱難,不再貪圖一時的享樂!”
邊疆人桓天生自稱自己是桓玄的族人,他同雍州、司州兩州的蠻族相互煽動,占據了南陽舊城,又向北魏請求出兵援助,要繼續向南進犯。
丁酉日,武帝下诏,加授丹楊尹蕭景先符節,統領步、騎兵,直接向義陽挺進,司州境内各路大軍都接受蕭景先的指揮。又加授護軍将軍陳顯達符節,統率征虜将軍戴僧靜等水軍向宛、葉兩地進攻,雍州和司州的各路大軍也都全部接受陳顯達的指揮,共同讨伐桓天生。
北魏光祿大夫、鹹陽文公高允,一生侍奉過五位皇帝,在尚書省、中書省、秘書省三省中擔任過重要職位,五十多年,從未受到過責備。馮太後和孝文帝都非常尊重他,經常命令黃門蘇興扶侍他。高允仁義寬厚,簡樸恬靜,雖然處在極其尊貴重要的位置上,但是,他的情況卻跟普通士人一樣。他拿起書來不停地吟詠浏覽,無論是白天還是夜裡總是書不離手。他教誨别人向善學好,誠懇耐心地引導,從不感到厭倦。他顧念親人、故舊,都從不忘記、抛充他們。當獻文帝拓跋弘奪取劉宋青州、徐州時,把當地望族全都遷到了代郡,他們中有很多人都是高允的姻親,流離失所、饑寒交迫地來到這裡,高允拿出全部家産赈濟,使他們得到安置。接着,高允又在他們當中根據才能品行的不同,把一些人推薦給朝廷。當時朝中許多人都因他們剛剛歸附而不加信任。高允說:“任用賢才,使用能人,為什麼要分他是新歸附的還是早就歸附的呢?如果他們肯定有用,怎麼可以用這種理由去壓制他們!”高允身體一向無病,到這年,稍感不适,但他的起居仍如平日一樣。幾天之後去世,享年九十八歲。朝廷追贈他為侍中、司空,陪葬的布帛衣被十分豐厚,北魏建國以來,對活着或者死去了的官員的賞賜,沒有趕得上高允的。
叛民首領桓天生引導北魏一萬多名士卒到達陽,陳顯達派征虜将軍戴僧靜等人,在深橋迎戰北魏大軍,大敗北魏軍,殺死、俘虜敵人數以萬計。桓天生退守陽,戴僧靜又率領軍隊圍攻,沒有攻克,返回駐地。邊疆人胡丘生在北魏的懸瓠聚衆起兵,響應北上讨伐桓天生的齊兵,北魏軍擊敗了他們,胡丘生逃奔南來。桓天生又引導北魏軍寇犯舞陰,舞陰守将殷公愍奮起抗擊,擊敗北魏軍,斬殺北魏軍副将張麒麟,桓天生帶傷逃走。
三月,丁未日,南齊朝廷任命領軍将軍陳顯達為雍州刺史,他又率領大軍進駐舞陽城。
夏季,五月,壬辰日,孝文帝國主前往靈泉池。
癸巳日,北魏南平王拓跋渾去世。
甲午日,孝文帝返回平城。下诏免除皇家七廟的子孫以及五服以内的外戚的賦役。
北魏南部尚書公孫邃、上谷公張倏,率領部下和桓天生一起,再次寇犯舞陰,齊舞陰守将殷公愍再次擊敗北魏大軍。桓天生逃到了荒遠之地。公孫邃是公孫表的孫子。
北魏在春夏之交出現大旱,代郡地區尤其嚴重,又加上年瘟流行,老百姓有很多都因饑餓而死去。
六月,癸未日,诏令朝廷内外大臣暢所欲言,不要保留。齊州刺史韓麒麟上表說:“古代賢哲君王,總是要儲存足夠維持九年的糧食,即使到了中古時期,也推崇這種方法,繳納糧食的人和在前線殺敵的人一樣得到封爵。緻力于耕種農田的人,與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的人一樣受到獎賞。而現今京師的民衆百姓,不耕種農田的人多,不勞而食的人占三分之二。太平日子過久了,又加上連年豐收,大家都争相誇耀自己的财富,奢侈浪費形成了一種風氣。高貴富裕的人家,就連孩童婢女都穿上了華美的衣服;手工作坊及商人家庭,奴仆差役也是山珍海味。可是,種田的農夫卻連酒渣糠皮都吃不飽,養蠶的婦女連蔽體的粗布衣裳都穿不全。因此,種地的人一天天減少,田地一天天荒蕪。國庫内糧食布帛告罄,街市上卻堆滿了各種珍寶貨物;很多家庭無衣無食,道路上卻擠滿了衣着華麗的行人。老百姓饑寒交迫根本原因也就在此。我認為,凡是奇異珍貴的東西,朝廷都應該堅決禁止買賣。婚喪禮儀,應該規定嚴格的标準。鼓勵人們努力耕田種桑,嚴格進行獎賞和懲罰。幾年之内,定會有盈餘。以前幾年,校訂戶籍,就減輕了不少田賦捐稅。我所管轄的齊州,所征收的糧食僅夠發給官員俸祿,沒有多餘的入繳國庫,這樣雖然對老百姓有利,卻不能長期維護下去,一旦有戰事發生,或者遇到天災,恐怕就無法拿出糧食布帛供給各地。可以減少布帛的征收,增加糧食的稅收。這樣,豐收年份,就可以大量儲存;歉收年份,拿出來赈濟。這就是所謂的把老百姓的糧食,寄存在官府。一旦官府有了儲存,則老百姓就不會有荒年挨餓的事了。”
秋季,七月,己醜日,孝文帝下诏,命令有關部門打開官府府庫,赈濟或借貸給饑民,允許饑民出關逃生。派專人重新制作戶籍,由老百姓自己決定去留。饑民們路過的地方,要由當地官府提供飲食,所到之處,由當地的鄰長、裡長、黨長負責安置。
柔然可汗郁久闾豆侖兇狠殘暴,他的大臣侯醫、石洛侯多次勸谏、阻止他的行為,并且建議他和北魏和好聯姻。郁久闾豆侖勃然大怒,下令誅殺侯醫、石洛候全族,為此,他的部衆離心離德。八月,柔然汗國寇犯北魏邊境,北魏任命尚書陸睿為都督,迎擊柔然軍,北魏軍大獲全勝。陸睿是陸麗的兒子。
最初,高車部落首領阿伏至羅有部落十多萬,隸屬柔然汗國。郁久闾豆侖南下侵犯北魏時,阿伏至羅竭力勸阻,郁久闾豆侖不聽。阿伏至羅大為氣憤,和他的堂弟阿伏窮奇率領部落向西出走,抵達前部西北地帶,自立為高車國王。部衆們尊稱他為候婁匐勒,漢語的意思就是天子。尊稱阿伏窮奇為候倍,漢語的意思就是太子。阿伏至羅和阿伏窮奇之間感情非常好,分别統轄自己的部屬。阿伏至羅住在北面,阿伏窮奇則在南面。郁久闾豆侖追擊阿伏至羅,卻屢次都被擊敗。為此,郁久闾豆侖率衆向東遷移。
九月,辛未日,北魏下诏,撤銷對民生無益的工程,宮中不做紡織的宮女一概驅逐。
冬季,十日,丁未日,又下诏撤去尚方署绫羅錦繡的制造工程,士、農、工、商們如果打算自己織造,聽任不禁。到這時為止,北魏已很久沒有戰事了,所以,國庫庫藏充盈。朝廷下诏,拿出皇家禦庫房内的衣物、珍奇寶物、太官使用的器具、太仆出外乘車用具及宮内庫存崐的弓箭刀槍十分之八,以及宮外府庫的衣服用具、絲綢、絲棉,不能供應朝廷使用的,把其中的一大半賞賜給文武百官,下至工匠,商賈以及衙役,直到在六鎮戍守的邊防士兵,以及京畿内的鳏夫、寡婦、孤兒、老人、貧民、殘疾人,都按照等級分别賞賜。
北魏秘書令高、秘書丞李彪上奏請把《國書》的編年體例改為紀、傳、表、志,孝文帝批準這一建議。高和高允是同一個曾祖父,高是高允的堂弟。
十二月,下诏,令丞李彪和著作郎崔光一起負責修訂《國書》。崔光是崔道固的堂孫。
高出任西兖州刺史,鎮守滑台。他認為郡和封國既然有學校,下邊的縣和黨也應該有,于是,高下令各縣設立講學,各黨設立小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