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南山風景區位于鎮江之南,是招隐山、黃鶴山、夾山、九華山等諸山的統稱,由招隐景區、竹林景區、鶴林景區和文苑組成。
南山以幽雅甯靜著稱。重巒疊翠、茂林修竹、山深水秀、泉湧溪流、鳥語花香、風景清幽。
在今天似乎不及金山、北固山出名,但在南北朝至明代時卻盛名在外,吸引了駱賓王、王昌齡、蘇東坡,康熙、乾隆等曆代數百位文士名流此居住、遊覽,留下了珍貴的古迹和名篇。今天鎮江号稱城市山林,就是北宋著名畫家米芾在觀賞南山之後的贊譽。
文苑景區以《文心雕龍》為主題 ;竹林景區以竹林禅寺為代表 ;招隐景區面積最大,文化古迹最多。
主要景點
招隐寺
招隐山本名獸窟山,以南朝名藝家戴颙不仕,隐居于此得名。
戴颙,字仲若,南朝的著名畫家、雕刻家、音樂家,不僅在繪畫和雕刻上有建樹,更精通絲竹,能為曲,其中最著名的是廣陵、遊弦、止息三首古曲。他的作品流傳很廣。
招隐寺始建于南朝宋景平元年(423),距今已有1600年的曆史,殿宇宏偉壯觀而盛名。唐宋時,屢廢屢建。清鹹豐,毀于戰火,同治、光緒時重建,規模已不如前。抗戰時,為日軍所毀,今大修,基本複原。
昭明太子讀書台和增華閣
昭明太子蕭統,字德施,南朝蘭陵(今常州)人,梁武帝長子。聰慧好學,立為太子,在招隐寺讀書。中大通三年(531年),未及即位而卒,年僅31歲,谥昭明。
讀書台右邊為增華閣,為年昭明太子編輯文選處。蕭統聚集了包括《文心雕龍》作者劉勰在内的天下賢才,将上起周代,下至蕭梁,文體各異的韻文、散文編輯彙成了我國第一部文學總集--《昭明文選》,共三十卷。這些作品大都文質并重,詞藻華麗,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閣内正中牆有《增華選文圖》,左牆角有一博古架,陳列昭明文選樣本。
鶴林寺
鶴林寺位于南郊磨笄山北麓,舊名竹林寺,是鎮江南郊的著名古寺之一,創建于東晉元帝大興四年,距今一千六百多年。據載,南朝宋武帝劉裕潛龍時,遊息竹林寺,黃鶴飛舞其上,即帝位後,改竹林寺為鶴林寺。
蘇公竹院
鶴林寺右邊大院中長滿了蒼翠的修竹,據說是蘇東坡栽種的,故叫蘇公竹院,其實蘇東坡來鎮江以前,這裡就有大片竹林。
茂叔蓮池
鶴林寺左邊有一小池,據說是宋朝周敦頤(字茂叔)所鑿,所以叫茂叔蓮池。周敦頤,北宋哲學家,因年幼喪父,随母來鎮寄居舅父家,平日與鶴林寺和尚壽涯友善,曾借寺讀書,生平最愛蓮花。所著《愛蓮說》,為世人傳誦。于寺中作一方池,栽種蓮花,稱愛蓮池,即茂叔蓮池。
米芾墓
位于鶴林寺西南面,占地約一畝,前有石坊,墓碑是明代米氏後裔米萬鐘所書。
米芾喜愛鎮江美景,居此40餘年,先後建宅三處。北固山下的海嶽庵,千秋橋畔的西山書院,南郊鶴林寺旁的城市山林精舍。米芾五十七歲時病卒于淮陽軍官邸,其子米元晖遵父遺願,歸葬鶴林,建祠紀念,即為米公祠。
伯先墓
辛亥革命先烈趙伯先烈士墓在竹林寺東夾山下。陵墓前後約一百米,左右寬三十米。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其他景點還有:招隐坊、聽鹂山房、虎跑泉、鹿泉、珍珠泉、林公泉、挹江亭、玉蕊亭、鳥外亭等等。均有曆史底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